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不仅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还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得到有机的统一。但现在有些阅读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用质疑、体验、朗读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质疑 体验 朗读法 增强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阅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阅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因此,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人们也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做到阅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质疑法质疑阅读
  
  这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不断地阅读课文,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再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辩,通过合作探究。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运用质疑法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要予以鼓励,决不能批评斥责。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质疑的思路、角度、方法,让学生懂得从什么地方去找疑问,怎样找疑问,也可以教师先作些示范,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笔者告诉学生,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开始质疑。文中“我”一家人开始撵于勒,接着盼于勒,最后竟然躲于勒,为什么呢?通过质疑,产生兴趣,弄清原因,从而明确文章的主题。
  
  (二)体验法感悟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去寻找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性思维潜能的最基本的途径。体验教学一是读课文,通过默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促进对课文的理解、陶冶情感,只有把课文读懂、读透了,才能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二是自悟,只有领悟了才有可能体验到,体验到了才有更深地领悟。讲《孔乙己》时,笔者让学生反复体验课文前后不同的外貌描写:两次描写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在哪里?为什么写孔乙己“身材很高大”?为什么到了第二次外貌描写孔乙己的长衫没有了?在动作描写中,孔乙已拿出钱时,第一次是“排”,而第二次是“摸”,这里仅仅是动作的不同吗?假如你是孔乙己,你能体悟出当时孔乙己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笔者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进行角色体验,然后合作探究,再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习,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朗读法强化阅读
  
  朗读是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能略知一二。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这种传统的朗读方法,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叶圣陶老先生指出:“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赋魅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教学呢?1.要对朗读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成效。2.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音,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课文《沁园春雪》的末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师范读到此时,可用高昂的语调、雄浑的语势,把诗人那种作为革命领袖的自信与豪迈之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深受感染。3.确保时间,精讲多读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朗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老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读多了,教师讲的必然就少了。4.理解品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读出初春时节的新鲜活力,读出夏天蝈蝈的活泼可爱,读出秋天枫叶的梦幻绚丽,读出济南冬天的宜人温情……
  
  (四)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课外阅读量。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只有加大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获得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加大课外阅读量。一要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有意义的,像名人传记等,兴趣被激发出来,对自己的阅读就自然会有信心,阅读量就会增大。二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三要指导学生选择好书籍,在兴趣已被激发的情况下。只要是有益的书都可读,正如鲁迅所说:“我们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课本毫无相干的。
  总之,教学无定法,只有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才能成功。只要你自信,只有你有恒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提高,你的阅读教学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3、陳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
  [2]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
  [3]山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其他文献
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玉华教授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学校应在工作中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如何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与多元化质量观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许多教
案例呈现:  在一次主题为“有趣的线条”的美术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在一张纸上用一根连续的线条连接两个距离较远的点。最初,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幼儿运笔的流畅性和准确性,提高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当小朋友们拿到纸的时候,看着白白的纸上两个小黑点,大部分幼儿毫不犹豫的就动起手来,而有个别幼儿摇晃着画笔问老师:“画什么样的线条啊?是不是直线?可不可以拐弯?”老师想了想说:“你喜欢怎么
职业教育的教材出版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或者内容过时,或者不适用,或者与技能考核标准不接轨。面对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要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改革力度大、能正确反映当代先进科技、文化新成就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理想教材,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一般而言,学者和科研人员的优势更多地在于思维的严密性和严谨的学科体系结构的构建。而行业内专家则来自实践,了解实践,他们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深切地了解行业对于
命题即出题目,命题作文就是出题目作文。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提供参考的事实来作文,这参考的事实一般是文字材料(有时是图画)。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即围绕一个谈话中心作文。  一、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供材料作文三者不是并列的概念  只要给定了题目的作文就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窗口,写作者在作文时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写,这个围绕可能是思想上的围绕,也可能是内容上的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化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因此,高中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应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新观念、重建教学设计新模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这也是我们深入思考并设法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关系的民
今天和大家在一起进行学习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以“以人为本 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为题,把自己的办学实践及认识与领导同事们交流。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1996年我任校长的时候,学校只有一座教学楼,一个简易食堂,12个教学班,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全县处于中等位次,14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现在校舍完善、设施齐备,在校生达到2000多名,有29个教学班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艺术教育在我国城市中小学已的得到普及和提高。但是在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小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我国  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可以说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我县而言,艺术教育不容乐观。我县中小学共一百多所,能保质保量的实施艺术课的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调查了几十所中小
近年来,语文学科崛起的“人文性”,出现课堂教学“说”风太盛,谈题“色”变,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尤其是笔头练习更少。“工具性”的沉寂,导致了学生的基本功极不扎实。更令人莫解的是:学生的双手,在语文课堂上无所事事?有资料统计:在126节阅读教学课中,只有7节课给予学生动笔的机会,只占百分之五点五。“语文课,课课不动笔!”一位专家掷地有声地批判语文教学现状。的确,语文学科崛起的“人文性”不能沉寂语文学科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这次改革的成功之路。教育方式决定教育效果,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学生的一生。新教材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要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充电,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个长期与复杂的工作,如何做到在学生之中树立威信,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同时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树立起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要进行情感培养;班主任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威信;钦佩;信任;情感培养;发展    班主任的工作是个长期与复杂的工作,虽然没有一个万能的法宝能处理这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班级工作,但我觉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