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梵高——初中一年级课程整合的网络研究课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本学期信息技术课主讲网页制作,同时,语文教材有一篇自读课<梵高传>.梵高是欧洲绘画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极其孤独、艰苦的环境下从事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创新,倾注了巨大的激情和超常的努力.他独特的画风生前无人赏识,死后却备受推崇.课文描写梵高早期创作<吃土豆的人>的经过,从中可以感受他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和进行创作性描绘的精神.学生们阅读完课文后,对梵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如何进一步了解梵高及其作品,以至印象派画风?本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技能(网上搜集、整理和网页制作)巩固语文
其他文献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伴随互联网长大,就不可避免地凸显网络时代青少年的鲜明特点。了解网络时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理解贵在理解这个“整”字。为什么不用“融”?为什么不用“配”?
"几何画板"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的认可,它不仅能演示现象,还能够拓展思维空间,发现"意料之外,道理之中"的问题.在此,笔者试图将"几何画板"在物理教学中
在阅读报刊书籍时,经常发现“做”与“作”互用现象,这是因为二者的读音相同,意义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为了搞清楚“做”与“作”的正确用法,笔者查阅了多种字典、词典,发现两者的起源、读音、意义还是有区别的。    一、溯源不同    “乍”是“作”的初文,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形分别是()与()。“乍”在甲骨文中作为动词,意义同“作”。例如,甲骨卜辞“我乍邑”。意为“我建造城邑”。金文铭辞也以“乍”为“作
我们是这样一群追逐在技术后面的教育者,一直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寻找各种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同时也不断地从教育的角度来审视和选择着各种技术手段,而
1.人教版高语第一册舒婷《致橡树》中有: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  这段话中“不止”用词不当,是“不只”之误。这段话的意思是:不学痴情的鸟儿,也不只是像源泉,也不只是像险峰,我要做你近旁的木棉。现代汉语词典中“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所以用“不只”符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