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房集联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45tg54h4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夜无眠,每遇佳句,辄思偶之,以为游戏耳。
  几回食饱游山倦,(淳藏王)
  一片春愁待酒浇。(蒋捷)
  静里惟闻鸟雀,(范成大)
  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
  寿酒斟时琥珀濃。(郭应祥)
  且将穑事传童稚,(陆放翁)
  {或:欲将此意凭回棹,(白居易)}
  总把平生入醉乡。(辛稼轩)
  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点水微微冻不鸣。(罗邺)
  谁道无情应也妒,(无名氏)
  相逢有酒且教斟。(张孝祥)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辛弃疾)
  将往事,谩横陈,万里岷峨。(吴潜、姬翼、卢祖皋)
  高轩暧春色,(李世民)
  浅水出新秧。(曾季狸)
  春色恼人眠不得,(王安石)
  新晴破雨浪犹激。(阳枋)
  一朝时运催,天上已催班玉笋;(高适、洪咨夔)
  畴昔通家好,就中偏好是春天。(孟浩然、白居易)
  谩三年博士,中年怀抱;(洪适、辛弃疾)
  如五色莲花,晓色朦胧。(沈明臣、刘克庄)
  闲饮东窗,明日不知花在否?(陶渊明、张先)
  躬耕南亩,城中有此月明无?(刘叉、范石湖)
  春雨春烟又向江湖醉踏,(白玉蟾、陆游)
  一花一草曾将宇宙思量。(辛弃疾、陈着)
  天与娇波天与春风天与吾曹共一醉,(晏几道、扬无咎、周紫芝)
  我思旧事我思陈迹我思白傅在三川。(白居易、刘克庄、梅尧臣)
  中秋忆棹歌须知应感,(卢肇、李复)
  年夜听春雨谁解芬芳。(朱敦儒、方岳)
  我闻太古我闻有命,(蒋冽、诗经)
  谁谓斯文谁谓未章。(刘克庄、曹摅)
  却道达人须饮满,(辛弃疾)
  不知何物更谈空。(张栻)


  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
  相期茅土更封侯。(邵元实)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胡铨)
  乾坤元是镜今朝诗兴偏宜。(姬翼、张镃)
  谩劳筋力趋丹凤,(吴融)
  聊为清歌驻白云。(黄庭坚)
  矜豪纵,千山通道路;(贺铸、戴复古)
  抱丹诚,一点伴青春。(曹伯启)
  小臣拜献南山寿,(李白)
  满座常倾北海樽。(刘过)
  一千佛号,(无名氏)
  十万军声。(赵嘏)
  绮陌堪骑宝马,(吴融)
  驱车必用奔驰。(周昙)
  今日分明须剖析,(释印肃)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
  我是先生门下士,(张孝祥)
  谁知最切老婆心。(吴潜)
  今日踏青归校晚,(王建)
  明朝有意抱琴来。(王安石)
  吃茶须好,(张雨)
  饮酒任真。(韦应物)
  记得画屏初会遇,(苏轼)
  可怜东晋最风流。(杜牧)
  吟诗五百首,(寒山)
  学道三千春。(太白)
  赠谭振飞主编
  振振君子,(诗经)
  飞飞鸣枭。(陈邕)
  赠作家安意如
  须知花意如人意,(扬无咎)
  未必君心似妾心。(严仁)
其他文献
和平先生生活于“海滨邹鲁”的榕城—福州,这里诗歌盛兴,文化昌盛,名士人才辈出,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其熏陶,和平先生注重对传统文化修养的追求。作为当今学者型的写意花鸟画家,他心系传统,深谙笔墨之妙,潜心研究书法、诗词等画外之功,其作品有一股恬静自然之气,温润不张扬,宛若其人,平和、宽厚、谦恭。故他被美术界朋友笑称“平和王”。  画家似乎可分为两种:一种,追求外在形式的新鲜感,不断创新,变化题材、风
期刊
近日于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获见一铜灯,系汉宣帝末年所造、上林苑犬台宫中之物。其形端庄俊美,通体瓜皮绿锈,甚是可人。金石之乐不敢独享,蒙主人慨允,作此短札以记之。  此灯整体作豆状,通高二十八,盘径十六点五,底径十三点五公分。灯盘较深,中间有一尖状凸起。外壁刻铭八字,分作四行:“第二千三百六十九”,为计数铭文。灯柄作竹节状,下部有箍一道。底座外壁刻铭二十字,顺时针旋读为:“上林犬台宫铜立镫(灯),重九
期刊
大历二年(767)是不平常的一年,至少,在书法史、篆书史上,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由元结撰文、瞿令问书丹的《峿台铭》刊刻完成,《峿台铭》篆书书法“以瘦劲见称,具有挺拔的力度,人称‘悬针篆’”【1】所谓“悬针篆”,是在篆书长笔画,尤其是竖长笔画的收笔处,露锋出笔,不藏不顿,作悬针状,这有点类似于颜体楷书里面的悬针竖,但是比颜体的悬针竖更加修长、挺健。关于悬针篆的由来,书史多附会说为东汉章帝时秘书
期刊
自85美术新潮后,对书法当代性的挖掘也像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开发,对各种碑帖,经典或非经典的学习、借鉴和“旧房改造”大肆兴起。二十世纪末的当代书法变得五光十色起来,春风荡漾出一批活跃在当代书坛的实力干将。近二十年的狂欢之后,那些激情的、热烈的、蓄存在正值壮年的书法探索者体内那种喷薄欲出对于自由的渴望,一下子,就像饥饿的孩子吃掉了七八个馒头喝了几大碗白米粥,满足地打了个响亮的饱嗝儿。  对于70、80
期刊
本名欧群叶,生于湖南衡阳,现居北京。  水墨画家,曾就读北京画院买鸿钧工作室,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博士,师从邱振中先生。  参展:  2016  “方寸2016—艺术当代小件作品邀请展” ,北京; “君子藏器—学院四人小品展” ,青州; “学人·学养”邀请展,淄博。  2015  “相生—中央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北京; “博绘齐鲁写生巡回展”,淄博、青
期刊
安徽太和人。现为太和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师从朱红晖老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及个人收藏。曾获2017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 入选2017 年“逐梦·威海卫”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2017年安徽太和美术家协会庆新春画展(太和美术家协会),獲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优秀学员“称号。
期刊
张伟民在绘画创作中,更主动地强调了工笔画对“写意”精神的理解与“写意”手法的运用。本来,“写意”是指国画中用笔对“写”法的重视与对“意”境表达的关注。“写”法更能强调笔法独特审美价值的体现,“意”境更能突出绘画文化取向的表述。这些对于以工细见长的工笔画,相对是传统中的弱项。张伟民正是在工笔画的创作中,特别强调了现代精神与现代感觉的浸透,主动将一种思考当成了精神尺度来衡量工笔画创作。他将“思维”与“
期刊
张伟民的工笔花鸟画是诗的世界,他以画面的幽静、恬淡和唯美,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深深的依恋和淡淡的感伤。  古人有云:“写大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的确,作品是画家心灵和性情的反映。画家要获得这一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作品也是随着画家的经历而成长的。画家要走过人生的一段道路,才会看淡繁华的表象,关照自己的内心。近期,张伟民的画风,慢慢回归到个人的心性,走向略带忧伤的安静和唯美。作品中流露出简约淡雅、清
期刊
1990年至1996年于浙江省二轻工业设计学校担任中国画教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校长。1996年12月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  1994年~1996年  参加“首届全国著名花鸟画家展览”、“首届浙江中国画推荐展”;  参加“全国第十届全国花鸟画展”,入编《当代中国花鸟画集》;  参加“浙江省第三届花鸟画展”(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花协主办),作品《乱红飞过秋千去》入选,获金奖,收入《当代美术
期刊
一  社会组织复杂时,所有事业就得“分工”。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的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兼有几种长处,所谓业余嗜好成就胜过本行专业的,自然有人。但这种人到底是少数。特殊天才虽可以超越那个限度,用极少精力,极少时间,作成发明创造的奇迹。然而这种奇迹期之于一般人,无可希望。一般人对于某种专门事业,无具体了解难说创造;无较深认识,决不能产生奇迹。不特严谨的科学是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