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
监理行业亟待打破怪圈
贵刊在今年2月曾刊载《监理之祸》一文,其中剖析“问题楼盘”监理机制的弊端很为犀利,发人深省。的确,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中,完善监理机制,放大监理权限,加强房屋质量管理,实现民众安居乐业,将是未来房地产监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事实上,我国监理行业目前已经陷入怪圈之中。怪圈之一是监理担负着监管房屋质量、工程进度、项目投资情况的重要职责,但是监理方的费用却由开发商支付,经济上的制约造成了实际上监理应该具有的对房屋进度、质量等的监管职责都是开发商拥有决定权;怪圈之二是监理费用低,就无法吸引高学历与高素质的人才,结果导致监理服务跟不上,监理行业不景气,而整个行业不景气,监理能够获取的费用就更低。
目前,监理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在近几年增势迅猛,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亟待相关政府部门解决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希望《楼市》今后能继续发挥行业媒体的责任,不断增强行业媒体的警示力、影响力。
吴劲松(成都公务员)
加强廉租房建设的财政责任感
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累计用于廉租房的建设资金为70.8亿元,而该年仅前9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就达12902.4亿元。悬殊如此之大,原因何在?
可能廉租房只是近几年的事,但未来就会扩大到足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人群之需的规模吗?大概也不容乐观。已建多年经济适用房“悬空”的命运可谓明证。因此,实施廉租房制度,各地政府需下“狠功夫”,不仅要牺牲土地转让收入,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建房。
保证廉租房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办法,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建立起内在的财政控制与监督机制。首先,将土地转让收益全部列入预算。其次,积极完善相关财政制度,让民意能够在财政决策过程发挥主导作用,使廉租房的建设资金能在公共平台上得以落实和巩固,从而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完全在收入规模的数据上作手脚,回避其在廉租房建设方面的财政责任。
耿若风(北京学者)
房价可实行涨跌停板制
有关房价的讨论似乎已全民参与。笔者在此建议:调控房市像调控股市一样,房价也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每年房价的波动可限定在5%~10%范围内,超出范围不予成交、不办手续,以抑制过度投机,使房屋的买卖双方满意,房市得以健康发展。
如此做的好处是:第一,房价调控从定性到定量,政策简明有效。第二,房市买卖既考虑限高也考虑限低,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起保障作用。第三,和谐社会,居者有其屋。百姓对房屋价格看得清楚,心里踏实,过日子能减少一大忧虑。第四,房地产商和银行不必疯狂投机贷款,可以平稳扎实地做生意,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张建刚(北京市民)
平抑房价对投资者有利
有的房产投资者认为国家调价有损自身利益,所以极力反对国家调控房价,甚至发出种种过激言论。
中国房产泡沫日益显现,无实力购房者越来越多。当社会上“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数量少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将无法成功套利,空有高价格又有何用?一旦房产市场泡沫破裂,房价毫无缓冲期地一降到底,到时投资者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国家进行调控,就是给投资者一个摆脱泡沫破灭风险的良好时机,现在泡沫还不算太大,如果尽快出手,虽然不能大赚但也不会赔太多。况且国家此次调控是一步一步来的,从而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调整期。
另外,房价市场稳定后,房产投资利润将降低,对投资者而言将失去一个高回报的利润增长点。但这却给有实力的投资者提供了另一个长期固定的利润增长点——长线出租业务投资。因此,房产投资者应把握好这个机会。
董庆生(重庆市民)
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有人说,“十五”期间,一些地方政府曾把地产列为“支柱产业”,其结果导致这一行业脱离社会实际发展,不仅不正当地占用了过多社会财富,还大大削弱了中国居民在其他领域的购买能力,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强硬挤压。可以说,连续五年的“地产高烧”已给中国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多种隐患。
近几年,各主要城市由地产开发支撑起来的、看起来让人满意的GDP增长数据,一经细分,完全可以成为这些隐患严重性、广泛性、真实性的证据。而更为严峻的是,房地产实际是一种终端行业,牵涉着数十种上游产业。如从2 0 04年开始,房地产就消耗了国内约一半的水泥和钢材。而除了目前银行已知的近4万亿元房贷外,还有数十个相关行业为满足房地产膨胀所带来的硬性需求、扩大产能所进行的数目庞大的基础投资。一旦地产要崩溃,不仅仅只关涉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同时也关涉到我国的产业安全。
童言(天津学者)
投资
读者陈刚:竞拍房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目前,房产拍卖价往往比市场价低20%左右。但在气氛高涨的拍卖现场,竞买者千万不要有“势在必得”的盲目跟风心理。因为,拍卖房的产权大多是“先天不足”,竞买者在了解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时,还需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
首先,竞买者若看到满意的拍卖房,在向举办拍卖会的相关机构交付定金后,即可与之预约登记看房。同一般购房者选购房屋的程序一样,竞买者看房,应事先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房子的产权情况,包括使用年限、权属、税费等,以获知房屋目前的市场价值。
其次,实地查看时,要掌握地段、交通、配套、环境、物业管理、楼层、朝向、面积、结构等诸多情况,从而可大致掂量出房子的“分量”。有条件的话,就要多去现场观察。尤其下雨天,可看出房屋是否存在渗漏等现象。此外,要查看房子里是否还有动产。若有,就要尽快弄清这些动产和物业拍卖的关系。总之谨慎为上。
读者刘诚:我的几位朋友近年来投资负层商铺都相继亏本,请问投资负层商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临街铺或首层商铺往往是选择商铺经营或投资的首选,业内对其投资风险也剖析较多,然而对于负层商铺的投资风险却关注甚少。时至今日,有不少负层商铺的投资者由于缺乏投资负层商铺的经验而经营不利。投资负层商铺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要选择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郁的商场。因为相比较首层商铺,负层商铺的客流量本来就少,只有选择投资繁华、有一定规模的商场,才能保证负层商铺长期稳定的客流量。
其次,要选择一些交通便利的商铺来投资,最好是选择与地铁站相连接的负层商铺。如此,可将消费者第一时间引进负层商铺购物。
第三,选铺时尽量选择靠近商场入口或扶梯的铺位,并注意所选铺面是否适合出租,是否方便租户改造,可以改造的余地是否足够等。
第四,投资前要考虑整个商业区的结构、经营类型、管理模式及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等因素。
当然,投资商铺本来就需要培育期,对于负层商铺来说,培育期将会更长,投资者要有前期“养铺”的心理准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监理行业亟待打破怪圈
贵刊在今年2月曾刊载《监理之祸》一文,其中剖析“问题楼盘”监理机制的弊端很为犀利,发人深省。的确,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中,完善监理机制,放大监理权限,加强房屋质量管理,实现民众安居乐业,将是未来房地产监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事实上,我国监理行业目前已经陷入怪圈之中。怪圈之一是监理担负着监管房屋质量、工程进度、项目投资情况的重要职责,但是监理方的费用却由开发商支付,经济上的制约造成了实际上监理应该具有的对房屋进度、质量等的监管职责都是开发商拥有决定权;怪圈之二是监理费用低,就无法吸引高学历与高素质的人才,结果导致监理服务跟不上,监理行业不景气,而整个行业不景气,监理能够获取的费用就更低。
目前,监理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在近几年增势迅猛,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亟待相关政府部门解决制约监理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希望《楼市》今后能继续发挥行业媒体的责任,不断增强行业媒体的警示力、影响力。
吴劲松(成都公务员)
加强廉租房建设的财政责任感
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累计用于廉租房的建设资金为70.8亿元,而该年仅前9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就达12902.4亿元。悬殊如此之大,原因何在?
可能廉租房只是近几年的事,但未来就会扩大到足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人群之需的规模吗?大概也不容乐观。已建多年经济适用房“悬空”的命运可谓明证。因此,实施廉租房制度,各地政府需下“狠功夫”,不仅要牺牲土地转让收入,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建房。
保证廉租房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办法,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建立起内在的财政控制与监督机制。首先,将土地转让收益全部列入预算。其次,积极完善相关财政制度,让民意能够在财政决策过程发挥主导作用,使廉租房的建设资金能在公共平台上得以落实和巩固,从而避免一些地方政府完全在收入规模的数据上作手脚,回避其在廉租房建设方面的财政责任。
耿若风(北京学者)
房价可实行涨跌停板制
有关房价的讨论似乎已全民参与。笔者在此建议:调控房市像调控股市一样,房价也实行涨跌停板制度。每年房价的波动可限定在5%~10%范围内,超出范围不予成交、不办手续,以抑制过度投机,使房屋的买卖双方满意,房市得以健康发展。
如此做的好处是:第一,房价调控从定性到定量,政策简明有效。第二,房市买卖既考虑限高也考虑限低,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起保障作用。第三,和谐社会,居者有其屋。百姓对房屋价格看得清楚,心里踏实,过日子能减少一大忧虑。第四,房地产商和银行不必疯狂投机贷款,可以平稳扎实地做生意,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张建刚(北京市民)
平抑房价对投资者有利
有的房产投资者认为国家调价有损自身利益,所以极力反对国家调控房价,甚至发出种种过激言论。
中国房产泡沫日益显现,无实力购房者越来越多。当社会上“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数量少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将无法成功套利,空有高价格又有何用?一旦房产市场泡沫破裂,房价毫无缓冲期地一降到底,到时投资者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国家进行调控,就是给投资者一个摆脱泡沫破灭风险的良好时机,现在泡沫还不算太大,如果尽快出手,虽然不能大赚但也不会赔太多。况且国家此次调控是一步一步来的,从而给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调整期。
另外,房价市场稳定后,房产投资利润将降低,对投资者而言将失去一个高回报的利润增长点。但这却给有实力的投资者提供了另一个长期固定的利润增长点——长线出租业务投资。因此,房产投资者应把握好这个机会。
董庆生(重庆市民)
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
有人说,“十五”期间,一些地方政府曾把地产列为“支柱产业”,其结果导致这一行业脱离社会实际发展,不仅不正当地占用了过多社会财富,还大大削弱了中国居民在其他领域的购买能力,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强硬挤压。可以说,连续五年的“地产高烧”已给中国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多种隐患。
近几年,各主要城市由地产开发支撑起来的、看起来让人满意的GDP增长数据,一经细分,完全可以成为这些隐患严重性、广泛性、真实性的证据。而更为严峻的是,房地产实际是一种终端行业,牵涉着数十种上游产业。如从2 0 04年开始,房地产就消耗了国内约一半的水泥和钢材。而除了目前银行已知的近4万亿元房贷外,还有数十个相关行业为满足房地产膨胀所带来的硬性需求、扩大产能所进行的数目庞大的基础投资。一旦地产要崩溃,不仅仅只关涉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同时也关涉到我国的产业安全。
童言(天津学者)
投资
读者陈刚:竞拍房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目前,房产拍卖价往往比市场价低20%左右。但在气氛高涨的拍卖现场,竞买者千万不要有“势在必得”的盲目跟风心理。因为,拍卖房的产权大多是“先天不足”,竞买者在了解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时,还需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
首先,竞买者若看到满意的拍卖房,在向举办拍卖会的相关机构交付定金后,即可与之预约登记看房。同一般购房者选购房屋的程序一样,竞买者看房,应事先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房子的产权情况,包括使用年限、权属、税费等,以获知房屋目前的市场价值。
其次,实地查看时,要掌握地段、交通、配套、环境、物业管理、楼层、朝向、面积、结构等诸多情况,从而可大致掂量出房子的“分量”。有条件的话,就要多去现场观察。尤其下雨天,可看出房屋是否存在渗漏等现象。此外,要查看房子里是否还有动产。若有,就要尽快弄清这些动产和物业拍卖的关系。总之谨慎为上。
读者刘诚:我的几位朋友近年来投资负层商铺都相继亏本,请问投资负层商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临街铺或首层商铺往往是选择商铺经营或投资的首选,业内对其投资风险也剖析较多,然而对于负层商铺的投资风险却关注甚少。时至今日,有不少负层商铺的投资者由于缺乏投资负层商铺的经验而经营不利。投资负层商铺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要选择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郁的商场。因为相比较首层商铺,负层商铺的客流量本来就少,只有选择投资繁华、有一定规模的商场,才能保证负层商铺长期稳定的客流量。
其次,要选择一些交通便利的商铺来投资,最好是选择与地铁站相连接的负层商铺。如此,可将消费者第一时间引进负层商铺购物。
第三,选铺时尽量选择靠近商场入口或扶梯的铺位,并注意所选铺面是否适合出租,是否方便租户改造,可以改造的余地是否足够等。
第四,投资前要考虑整个商业区的结构、经营类型、管理模式及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等因素。
当然,投资商铺本来就需要培育期,对于负层商铺来说,培育期将会更长,投资者要有前期“养铺”的心理准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