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荣辱观,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荣与辱,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来决定自己行为取舍的基本态度和观念。一个人只有知荣辱、懂廉耻,才能在行为上做到有选择取舍。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荣辱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外开放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冲击、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社会矛盾,都对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政治课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除了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随机渗透外,还需要开辟下列通道:
  
  1 大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思想
  
  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人格教育是第一位的,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然后才是知识教育。古代童蒙教育的成功,表现之一就是有许多优秀的教材。《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大戴礼记》中的《保傅》,以及《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等,都是名扬四海的童学教材。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将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母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对童蒙教育倾注的心血多,建树大。他认为,南宋之所以朝纲不振,是因为朝廷缺乏栋梁之才;而朝廷之所以缺乏栋梁之才,是因为童蒙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国家的前途考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童蒙教育。而童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其根”、“固其本”,使之“正”,树立正直的品性。儿童思想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引导得法,好的品行不仅与日俱增,而且根植于心。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如果全社会都同步进行,那么社会风气的转变,就指日可待了。朱熹“童蒙养正”的理念非常正确,得到许多学者的响应。在传统文化中,“礼义廉耻、“仁义礼智”、培养孩子的羞耻之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青少年学习成长,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起点。传统文化中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的要求,与我们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很大的相通性。
  
  2 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但又与以往一切剥判阶级的荣辱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决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遵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只要符合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捷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划的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政治课老师应当深刻地理解、科学地阐释“八荣八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心中的价值观。
  
  3 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加强荣辱观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时,切忌大而化之,当作口号,贴在墙上了事。要着重解决青少年人格培养的基本问题,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孩子身上。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切合学生发展实际地渗透荣辱观的教育。
  (1)要把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学生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初中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善恶是非之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教育的目标要具体可行,不能过高。活动形式、教育方式要切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
  (2)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进课堂、进入教材,通过学科的渗透。要利用班会、品德课、学科教学、系列主题活动等多种律途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杜会主义荣辱观。要创造性地使荣辱观教育活动鲜活起来。
  (3)身教和言教相结合。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用我们的言行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传统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童训资料,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以选择让学生背诵一些,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将这些传统的教育素材与现代的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又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润着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而且特别注意选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是我们应当认真探究和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学生
背景与目的:  脑血管疾病(CVD)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也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它与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疾病。CVD包括缺血性
摘要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等困惑,细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着师生关系淡漠、教师与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材内容空洞、不够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以及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高中政治教学成效的提高。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改革方法提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1 以情感交
摘要爱国主义是全民性的教育,历史学科就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发挥教学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全民性的教育。而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历史学科就承担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
摘要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注重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开发,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模式参与课程的学习和探究,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高中历史课程的时代性和借鉴性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从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结合,突破课程的束缚,注重历史的“开放性”特点,促进学生历史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生成。新课程高中历史开放性教学应体现在开放拓宽文本资源、注
摘要本文试就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就是在尊重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等良好习惯地培养,增强他们学习的体验过程,培养他们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多样化学习策略、激励性评价方式等方面,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提高他们的学科综
摘要本文对高三地理教学复习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复习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文综高考,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表现为以探究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亲身体验过或在各种媒体中有所感知的、易产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就要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