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服饰中“卐、卍”字纹艺术探析

来源 :丝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849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清末民初的传统服饰中“卐、卍”字纹屡见不鲜,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其服饰当中均有体现,其艺术表现形式及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被世人喜爱和追捧。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37件带有“卐、卍”字纹的服装及饰品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卐、卍”字纹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并且结合史料对清末民初时期服饰中“卐、卍”字纹的结构特点、表现形式、吉祥寓意等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进一步总结归纳了服饰中“卐、卍”字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特征,并从中寻找传统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灵感,为后期服装设计的创作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清末民初服饰;“卐、卍”字纹;结构特点;表现形式;吉祥寓意
  中图分类号: TS941.12;K892.2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編号: 1001-7003(2017)12-0081-06
  Abstract: The pattern “卐, 卍” was very comm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pattern could be found in the clothing of ordinary people or officials, the poor or the rich. Its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 and rich cultural and art connotations were favored and pursued by people. Based on the 37 pieces of clothes and accessories with the pattern “卐, 卍” collected in the Folk Costumes Museum of Jiangnan Univers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es and implied meaning. Furthermore, the study sums up the formation beauty and a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tern “卐, 卍” in the clothing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modern fashion design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costume desig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clothing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e “卐, 卍” patter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auspicious implied meaning
  “卐、卍”字纹是一种在东西方服饰中都被普遍并长期应用的纹样,其符号化含义极强,应用变化范围较大,尤其是清末民初时期服饰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形成自成一体的艺术特征。笔者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来自中原、齐鲁、皖南、江南、闽南等地区带有装饰图案的袄、衫、褂、袍、马甲、云肩、帽、暖耳等456件服装饰品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其中包含有“卐、卍”字纹的服饰品37件。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在研习服装史中“卐、卍”字纹的图像、照片及其寓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卍、卐”字纹在服饰中存在的形式美感和艺术特点。
  1 “卐、卍”字纹的溯源
  1.1 “卐、卍”字纹的历史起源
  符号“卐、卍”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和部落、宗教的标志[1]。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和中国都有出现,其在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样式、形态和象征意义。“卐、卍”字纹在梵文中作“Srivatsa”,意为“吉祥之所集”[1],佛教认为是释迎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2],在佛经中,“卐”字亦传写作“卍”。中国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人们将“卐、卍”字纹赋予了宗教含义。直至唐代,佛教思想更是深入人心,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也就是公元693年(周长寿二年)特规定此纹之音为“wàn”,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3]。在社会发展的驱动下“卐、卍”字纹样也随之不断演变,宋元以来,“卐、卍”字纹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是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4]的明清时期,“卐、卍”字纹的运用及寓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民国时期随着中西文化交融,使“卐、卍”字纹应用形式更为广泛,这一时期的“卐、卍”字纹不仅延续了其特有的结构形式,而且变化丰富多样,由数个“卐、卍”字纹按照一定秩序所组成的“卐字流水纹”[5],其连续不断、横纵延伸的表现形式寄予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万事如意”的祈愿,这种寓意美好的图案被广泛应用在服装服饰中,以及建筑雕塑、器物家具等不同领域的装饰中。
  1.2 “卐”与“卍”的结构特点分析
  “卐、卍”字纹的结构本身就带有一种回旋的律动感,如《“卍”字纹初探》[6]中提到:“若把‘卍’字的各起点和终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其型似风车,可以看出‘卍’字本身所具有的旋转不息的运动感;或将正圆形与‘卍’字内切并将直线顺滑变化,可以呈现出重复叠加的太极图案。太极自古以来,具有生生不息、相生不绝的意味。”
  “万字纹”有两种形式,右旋(顺时针走向)的“卐”字纹叫“迦马式万字纹”[7](图1),为正“卐”字;左旋(逆时针走向)的“卍”字(图2),为反“卍”字,是佛教、道教中常采用的形式。在当今佛教、道教人物形象中,常见于手足、前胸、额头,寓意法力无边或大智慧的汇集。藏传佛教中则以右旋(顺时针走向)“卐”最为常见,唐代释慧琳等[8]在《一切经音译》卷二十一(第二十五张)中记载到:“卐字乃是德者之相元非字也……”,其中将“万字纹”明确书写为右旋“卐”。笔者认为这也是中原和藏区在使用“卐”与“卍”字时的基本区别。   还有学者认为,“卐”与“卍”二者不同在于右旋“卐”字常被认为是太阳、男性,是阳的象征;左旋“卍”字则被认为是月亮、女性,是阴的象征。这一表述也许与古代“右尊左卑”“男尊女卑”有着某种联系,需进一步考证。但笔者在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服装、服饰品与服装史论书籍中发现,“卐”与“卍”在服饰中的使用并没有男女之分,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形式,更多的是考虑其纹样结构本身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感,其寓意均为吉祥之意。
  2 清末民初服饰中“卐、卍”字纹的形式表达
  由于服饰材料的易损特质,服装服饰及其纹样难以长久无损地保留下来,因此很难考究服饰中的“卐、卍”字纹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笔者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服装、服饰品的调研发现,清至民国时期服饰纹样中有大量的“卐、卍”字纹出现,并且有着丰富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卐、卍”字纹普遍应用于袄、褂、衫、袍、马面裙、凤尾裙、云肩、鞋履、枕顶、手帕、眉勒、鞋垫等服装及服饰品之上。
  2.1 清末民初“卐、卍”字纹在服饰中的体现
  清末民初时期“卐、卍”字纹长期存在并被广泛应于服饰中,它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人们也赋予其吉祥的寓意和神秘的色彩,谨以此来表达人们的诉求与愿望。笔者在对江南大学民族服饰传习馆中带有装饰图案的袄、衫、褂、袍、马甲、云肩、暖耳、帽共计456件服装及饰品的整理中发现,带有“卐、卍”字纹的服装及饰品37件,广泛运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日常的服装及服饰品当中,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的服饰中均有体现,见表1。
  2.2 清末民初“卐、卍”字纹在服饰中的表现形式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37件藏品为研究对象,由表1可以看出,清末民初“卐、卍”字纹在服饰当中的运用形式丰富,从“卐、卍”字纹的表现形式和组织搭配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a)单独成型。即由单个的“卐、卍”字纹构成的图案形式。馆藏服饰中单独成型式“卐、卍”字纹又有单细线、双细线、单粗线、单粗线外延扩展4种表现形式(图3)。单独成型式“卐、卍”字纹在服饰中以完整的独立图案构成,多出现在服装底纹及主纹装饰纹样当中。b)组合式。即以一个“卐、卍”字纹为基本型,将其与另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纹样组合或叠加形成一个综合的整体的纹样,此种形式为清末民初服饰中多采用的表现方式,如“卐、卍”字纹与植物、动物、暗八仙、几何纹样等纹样组合使用,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而产生辞趣[9],使其形式变化更为丰富、吉祥寓意更为广泛。
  “卐、卍”字纹作为一种几何装饰纹样在结构上有着众多的艺术美感[10],其运用到服装服饰中,同样也具备了图案学中几何图形的结构骨架。这种结构骨架是指“组织纹样的骨骼、脉络、基架”[11]。图案学中的结构骨式分为两种:一种为单独纹样;另一种为连续纹样。其中单独纹样的形式分为独立式、对立式、背立式等;连续纹样的形式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纹样包含折线式、波浪式、散点式等;四方连续纹样又包含条格式、重叠式、点网式、连缀式等[11]。
  从馆藏清末民初服饰中“卐、卍”字纹丰富的变化来看,其结构骨架类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六种,分别为:a)独立式单独纹样;b)对立式单独纹样;c)背立式单独纹样;d)重叠式单独纹样;e)垂直式二方连续;f)连缀式四方连续。这一时期的“卐、卍”字纹常以双面平纹织物或刺绣的方式呈现于服饰中,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卐、卍”字纹在清末民初服饰图案中搭配方式多以组合式纹样表现。其中,“卐、卍”字纹在服饰中的组合式纹样多以“卐”和“卍”重复或正反相连的平行延伸、横纵延伸等形式呈现(图4)[12],平行延伸的二方连续“卐、卍”字纹样常用于服饰中领围、门襟、下摆、袖口等部位的镶边装饰;横纵延伸的四方连续“卐、卍”字纹样多用于衣身底纹或大面积装饰部位;“卐、卍”字纹与其他花卉图案、字符(图5)[12]、几何图案、动物纹样、吉祥图案等所组成的组合式纹样在服饰中多为装饰性主纹或底纹。同时也可以看出,以单独成型的“卐、卍”字纹多运用于服装的饰品中,如云肩、帽、肚兜等。另外,笔者发现“卐、卍”字纹在服饰上的表达时并没有考虑其“左旋”与“右旋”的方向特点,在服饰的运用上也没有男性、女性之分。
  3 “卐、卍”字纹的艺术特点
  在满汉文化深入交融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服饰已经展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特点,随着舶来之风的进一步涌入、新思潮的进一步渗透,清末民初的服饰品更加千变万化,它既有传统的保守理念又有着开放的新风尚情结。通过以上分析,这一时期服饰品中的“卐、卍”字纹仍旧展现着它的魅力,各阶层人士、各种服饰及生活用品当中“卐、卍”字纹的使用仍旧得以传承与喜爱,笔者认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经久不衰且源远流长。其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多样,笔者将其归纳为单独与对称、重复与秩序、节奏与韵律、寓意与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3.1 单独与对称
  无论是单独纹样还是对立纹样,都是最基本的纹样展现形式。对称的“卐、卍”字纹或左右或上下相对,展现出平衡美感,这一艺术特点正是中国古代中庸保守、中规中矩的传统思想的体现。这种形式表达出“卐、卍”字纹的端庄、正气、稳定的艺术效果与视觉美感。
  3.2 重复与秩序
  重复与秩序正是生命万物生长的基本形式,犹如叶片左右交替,循序而生,又如鱼之鳞甲重复叠压。这种保持秩序的展现形式通过不断重复展现出一种犹如肌理般的形式美,“卐、卍”字纹通过四向的不断延展与相连相互依存且循序而生,反反复复又相互包含。正是这种整齐划一的图案,给人以连绵不断的艺术美感,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永远的追求。同时,连续纹样整齐划一、条理清晰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秩序观念与等级观念。
  3.3 节奏与韵律
  韵律在装饰艺术中,通过单独纹样的变形、颜色的改变来表达一种规律和渐变。而节奏更是平面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不断重复“卐”与“卍”并将其进行有节奏规律的结合,使之形成一种“律动”,如“万字不断头”纹样就是将“卐、卍”字纹的韵律跃然纸上,形成独特的艺術特点。这一表达方式切合图案形式美法则,更是将“卐、卍”字纹的形与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连绵不断、循序相生的基础上表达出更深一层含义,将“和谐”这种韵律美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4 寓意與创新
  笔者认为,以上所总结的三种艺术特点,都是基于“卐、卍”字纹的“形”而演变出的艺术表达形式,体现出“统一”的形式美。“统一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彼此协调,体现事物的整体联系”[13]。只有将“统一”的形式美展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并寻求其变化,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感要求。体现在“卐、卍”字纹艺术表达形式上,则可用寓意、创新两个词来概括,这两个词充分体现了“卐、卍”字纹的稳中求变的理念。正遵循了《清代女性服饰中的如意云纹》一文中所述“是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创作原则[4],万变不离其宗,在“卐、卍”字纹字形结构基础之上整合创意图形,更进一步表达“卐、卍”字纹的寓意。例如,将“卐、卍”字纹与十二章纹结合、与充满吉祥寓意的动植物纹样结合、与“寿”字的结合形成“万寿纹”等。通过这种巧妙的搭配,衍生出新的寓意,通过创新真正地体现了“卐、卍”字纹“音、形、意”的形式表达与艺术魅力。
  4 结 语
  “卐、卍”字纹这一古老而又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是人类史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情绪表达。这一经典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对大自然无穷奥秘的凝练与总结。本文重点分析的清末民初服饰中卐、卍”字纹以简约的结构特征、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与集万物之吉的美好寓意。在劳动人民精雕细琢、千变万化的形式表达过程中,“卐、卍”字纹在服饰品中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装饰美,更是将现代平面构成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只有将这一极具艺术特色的文化符号不断地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将其艺术美传承与创新。本文对清末民初服饰品中的“卐、卍”字纹的详细分析,有助于相关研究者更好地将这一文化符号锤炼与再创,更好地为当今服装服饰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内涵支撑与创新之道。
  参考文献:
  [1]傅寿宗,黄季力.谈正“卍”与反“卐”的来龙去脉[J].岭南文史,1998(2):64-66.
  FU Shouzong, HUANG Jili. Talk about the “卍” and “卐” of the ins and outs[J]. Lingnan History,1998(2):64-66.
  [2]辞海委员会.辞海[M].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20.
  Citing Commission. Dictionary[M]. Edi 1. Shanghai: Shanghai Dictionary Publishing House,1979:220.
  [3]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16.
  Commercial Press. Etymology (Revised)[M].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1979:416.
  [4]梁惠娥,胡少华.清代女性服饰中的如意云纹[J].丝绸,2009(12):52.
  LIANG Huie, HU Shaohua. Smug cloud in Qing dynastys women clothing[J]. Journal of Silk,2009(12):52.
  [5]郭廉夫,丁涛,诸葛恺.中国纹样词典[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3.
  GUO Lianfu, DING Tao, ZHUGE Kai. Chinese Pattern Dictionary[M]. Tianjin: Tianjin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1998:13.
  [6]沈艳.“卍”字纹初探[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6):63-65.
  SHEN Yan. On the “卍” herringbone pattern[J]. Digital Fashion (New Visual Arts),2011(6):63-65.
  [7]辛维金.浅谈服饰纹样中“卍字纹”的艺术魅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140.
  XIN Weijin. On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word pattern of 卍” in dress pattern[J]. 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2008 (15):140.
  [8]释慧琳,释希麟.一切经音译(合订本)[M].台北:大通书局出版社,1985.
  SHI Huilin, SHI Xilin. All Notes in the Buddhist Scriptures[M]. Taipei: Datong Publishing House,1985.
  [9]孙晔.中国古代植物纹样的象征性[J].服装学报,2016,1(2):228-232.
  SUN Y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plant pattern in ancient China[J]. 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2016,1(2):228-232.
  [10]梁惠娥,胥筝筝.浅析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几何纹样及其艺术魅力[C]//“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2010:423.
  LIANG Huie, XU Zhengzheng. On the geometric patter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s and artistic charm[C]// “Wuyang Cup” in 2010, Jiangsu Textile Academic Papers,2010:423.
  [11]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993-994.
  WU Shan. Dictiona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M]. Nanjing: Jiangsu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1989:993-994.
  [12]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165,176.
  ZONG Fengying. Qing Dynasty Court Dress[M]. Beijing: Forbidden City Press,2004:165,176.
  [13]戚廷贵.东西方艺术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27.
  QI Tinggui. East and West Art Dictionary[M]. Changchun: Jilin Education Press,1992:27.
其他文献
1支盘灌注桩技术简介支盘灌注桩是在系统地总结了各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分析研究了树根结构特点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桩基.研究树根的结构特点,发现它由扩展范围很大的主根、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生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8年8月通过超声及核磁共振(MRI)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联合宫腹腔镜或开腹治疗
介绍平顶山市电业局与广州科立通用电气公司合作开发的EAC-5000型电能自动计量计费系统.系统覆盖全局及用户变电站24座,构成简单、功能齐全,可定时和实时抄录各变电站出线的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主要功能已从原来的监控电力用户用电状况,逐步向监测电力用户用电负荷的综合管理方向发展.现有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改造时,大都在原有
为改变传统给水系统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不足,结合供水系统的典型特点,建立了以节能为目标的水泵并联运行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差分进化(DE)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在确保供水系统服务
使用棉纤维及不锈钢长丝制备两种粗细相同的赛络包芯及赛络菲尔复合纱线,并测试其基础性能。分别使用两种纱线织制了纬平、1+1罗纹、提花和集圈式双层4种不同组织的针织物,测
主要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针对浙江地区软弱土层地铁建设过程涉及的深基坑工程分层开挖变形监测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共选取了近2~3年施工完成的20个围护结构形式相近、土层参数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均采用相同的吉西他滨加顺铂(GP)化疗方案,即吉西他滨(健泽)1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液毒性反应和消化道反应发生
目的介绍新生儿期Prader-Willi综合征(PWS)的典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P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