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疑而动开发潜能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潜能是超越文本编制者意图的文本内在因素。在阅读教学要开发课程潜能,首先需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再次是让学生领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体,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超越文本的有价值的知识,并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同时教给各种学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的进行学习,获得学习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课程潜能;质疑;方法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课程中的潜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丰富多彩,不一而足的。教学内容的不同使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的兴趣。自由的空气能让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潜能。师生要建立平等、合作、探讨的和谐关系,营造宽松,敢于畅所欲言的氛围,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性因子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不能给学生套框子,设障碍,一标准定死,逼进小巷窄弄。教学讲究“殊途同归”,无论学生所发生的是错是偏,只要经过积极思维,都应予适当的激励。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多鼓励,积极引导学生想旁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所未做。如果是“奇思妙想”则更应及时鼓励、肯定。学生发现问题是对教师所发出的教学信息的最好反馈。在哪些地方可以发现问题呢?
  一、在矛盾出发问
  一些文章初看行文上是有些矛盾的,但经过细读、精读,就会思想脉络实际上是贯通的。如《白杨》一文,在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品读,想一想这一段话要赞扬什么?学生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要赞颂新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可课文却细致的描写了白杨树,这是为什么?有些疑问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再通过读书,讨论,进一步了解课文是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这种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其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重点字、词、句处发问
  抓住文章的重点处,反复诵读,细心体会,提出问题,往往会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效果。如《小虫与大船》一文,最后一段通过范读、齐读、自己读,仔细体会“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竟”?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因为想不到一只小虫能这样毁了大船,真是出乎意料。有的说让一只小虫这样毁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挺可惜的。有的说这表达了对造船工人的失误的指责。
  三、在文章的平易处发问
  “于无疑处生疑,方为学。”就是说在原本无疑的地方质疑,才是真正的学习,方见得学习的真精神、真功夫。如在教《太阳》一课时,对文中“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度”两处语句引导细细品读,学生提出在句子前应加上“大概、大约”等一类词表达才更准确,同时对“远”是不是太阳的特点展开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一丝不苟的品质。
  四、在讲读课文中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学生的有感情的读,质疑问难,促进读、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邱少云严守纪律、勇于献身的品格,教师什么问题也不提,就让学生品读感情,深深体会,接着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烈火包围着全身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他被大火包围着内心想些什么?”沿着这条思路,学生进行比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在课文的标题出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抓住了“眼”即可“一斑而窥全貌”。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理解课文标题,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如《草船借箭》中的“借”,还有《打碗碗花》一文。这个标题首先学生不知怎么读,到底是“打/碗碗花”,还是“打碗/碗花”,或是“打碗碗/花”?教师不急于给答案,让学生精读课文并理解文意,得出:形状像碗,所以叫“碗花”,按传统说摘了它会打破饭碗,所以叫“打碗”,正确的读应是“打碗/碗花”。再深入读课文,知道“打碗碗花并不打碗”,所以这个名称不确切,那为什么叫这一怪名字呢?
  六、在文章重复处提问
  文章要表述的思想,其脉络隐藏于语言文字当中,一些重复出现的语句,词语正是其外在的表现,未经仔细推敲,回味,品读是体验不出的。重复处紧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需要联系课文内容弄清重复处情感的微妙变化。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全文共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这一饱含感情的语言。学生通过诵读,在了解文章内容之后,会意识觉察出这句情感的差异变化。再让学生好好读,细细品,并联系内容,理解三次出现的不同含义。
  七、在教学后提问
  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甚至教材等方面质疑。如教学《西门豹》,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读一读,对课后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发问:西门豹为什么不采取禁止给河伯娶媳妇或下令捕杀这伙人的办法,而要等到那一天,一一惩治他们呢?经过议论点拨,学生明白了即要破除迷信,又要教育老百姓,让河伯娶媳妇,真相大白,从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发掘文本的课程潜能可以充实课程教材,有助于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展示,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和变化的教学情境。由疑而动,领会多种学习方法,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朝多元的思维方向思考有价值的东西,探索文本中隐性的内在因素,充分挖掘出教材的课程潜能,并有助于学习者——学生及教师的学习和全域能力的发展。课程潜能的开发过程是真正的教学相长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与设计[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
  [2]小学语文教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4]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也逐渐显示出现代化特点,同时,随着我国世界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逐渐融入我国,影响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这种情况下,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不明确,对传统文化距离感、陌生感也逐渐增加,我国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承弘扬,文化延续岌岌可危。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以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特点为依托,以学生学习发展规律与兴趣
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先巧妙地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一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创设“悬念”,可以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追求知识的欲望。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之前,我让学生任意画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量出其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其中直角三角
期刊
◆摘 要:形体训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塑造形体美的训练。形体训练教学的初衷不是为舞蹈和表演等艺术学习做铺垫,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和高雅的气质,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形体训练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形体训练;素质教育;对策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约在15至18岁之间,这个时期是人身体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来说,15至18岁的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开始有了心理
摘 要:我从初中分流到小学几年来,一直兼任科学这门课,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科学课,其实是一门综合课程,它涉及到初中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科目。虽是一门入门课,教好它,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我主要谈谈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的衔接及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衔接;对策  一、衔接的定义和重要性  “衔接”在《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解释为;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
◆摘 要: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所有学科中公认的最难学的科目。物理中的力学部分是高中物理课程中较为重要的知识之一,力学知识的覆盖面很广,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力学知识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占有较多的分值,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很有必要探究学习力学部分的方法和技巧,以有助于更好的学习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这个课题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教育是一国产根扎基的根本,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必要。合作学习的方法近年来是我国语言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教学方式,合作教学方式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思考、反思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于改变高中语言传统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言;合作方法教学;组织策略;探析  合作性教学作为很重要后种教学策略在高中语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重点论述了集体备课的意义并探究了集体备课的实施方略,从备课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某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实施集体备课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体验和教学反馈的信息共享,增加课程的完整性、可操作性,避免教学漏洞的产生,提高教学效率。在本文中笔者重点探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