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导入不够重视,甚至忽视教学导入,认为它可有可无。而多数教师则采用千篇一律的复习导入形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特别是理科教师更没有认识到教学导入的重要性,认为课堂教学导入是浪费教学时间,从而忽视这个课堂教学环节,殊不知这个疏忽的根本是忽视了教学导入的重要性,因此成为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重要原因。结合自己十多年的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就会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所以物理有效课堂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导入。
理由一、“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课堂教学导入是新课的开端,是引导学生认知活动的基础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英国教育学家罗素又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导入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可见导入就像是做一件事情的开头,就像一篇小说的背景,一个剧本的楔子,如果这个开头、背景、楔子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这堂课就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实践活动一:《摩擦力》的教学导入
说明:采用“争夺晾衣杆”的游戏比赛引入教学。老师准备了一根截去“∪”型头的金属晾衣杆,并且在金属杆上涂上了润滑油。
师:上课前让我们来玩一个“争夺晾衣杆”的游戏,轻松一下紧张的学习好吗?
生:“好!” “怎么比?”
师:让张××和王××以拔河的形式争夺老师手中的晾衣杆,同学们可以先猜想一下比赛的结果,怎么样?
生:“不用比,一定是张××获胜,他是男生,又是全班公认的大力士!”
生:“老师不公平,王××可是女生啊!”
师:“同学们不应该急着下结论,我们物理的学习可是应该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哦!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就行实际的比赛啊?”
生:“对!”
(准备比赛:女生抓住晾衣杆的塑料手柄,男生抓住涂了润滑油的金属杆,都尽全力做好了准备。)
师:“预备!开始!”
生:“加油!加油!”“怎么会这样?”“张××你怎么呢?”
(比赛的结果是男同学张××输了,同学们感到惊奇,开始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不要太惊讶了。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摩擦力帮了王××的忙。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新知识的学习。”
感悟:在具体的游戏教学导入活动中,让同学认识到了新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由二、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可见教学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适时地为有效课堂导入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堂实践活动二:《凸透镜》的教学导入
说明:采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验的形式引入教学。
师:“同学们,昨天要大家完成的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课外实践活动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很简单!”
师:“好!那同学们用老师放在实验桌上的凸透镜,现在再测量一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开始就行实验探究。他们移到窗户旁,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在桌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再用刻度尺测量出凸透镜到光斑的距离,记录的数据即为凸透镜的焦距。部分同学还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保证刻度尺的垂直,减小了实验误差。老师在小结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引导回顾凸透镜的相关知识。然后)
师:“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凸透镜的知识,那凸透镜能成像吗?”
生:“不能!”“能吧!凸透镜能放大子呢!”
师:“让我们用具体的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大家现在开始今天的学习:凸透镜的探究活动。”
感悟:学生探究实验活动的导入,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原有知识,启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再次思考和延伸,激发他们主动构建新知识的学习动机,衔接了新旧知识,铺设学习的桥梁,积极创设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的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成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提升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理由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引入具有激趣、激情、激思的功能。具有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的作用。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对教学的促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学生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知识交流几个方面。由此可见物理的课堂教学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
课堂实践活动三:《功率》的教学导入
说明: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引入教学。在PPT课件中设置了挖掘机和工人挖土的Flash动画,演示播放后引导。
师:“同学们能比较出动画中的挖掘机和工人谁做功快吗?”
生:“挖掘机!”
师:“为什么?”
生:“在动画中,他们同时挖土,同时停止工作,但挖掘机挖的土多的多。”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的对。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要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应该注意什么变量,应该怎样就行具体的比较?”
生:“注意他们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
生:“使用控制变量法。像比较物质密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掌握的还不错,那大家用具体的阐述来总结出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生:“做功时间相同,物体做功越多,做功越快;物体做功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很全面。从总结中我们明确了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我们把物体做功的快慢称为功率。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功率的相关知识。”
感悟: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幻灯放映,在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在直观感知中产生问题,进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应用学习方法的时候,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意图。让学生全身心的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由此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物理有效的课堂教学。
从上面的课堂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而新课导入,是引出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优质课堂的重要保障。在物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的有效导入。实践中精心设计、选择恰如其分的导入,认真组织实施,那么一定会打破学生思维混沌的状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促进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形成,实现教育教学实效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理由一、“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课堂教学导入是新课的开端,是引导学生认知活动的基础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英国教育学家罗素又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导入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可见导入就像是做一件事情的开头,就像一篇小说的背景,一个剧本的楔子,如果这个开头、背景、楔子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这堂课就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实践活动一:《摩擦力》的教学导入
说明:采用“争夺晾衣杆”的游戏比赛引入教学。老师准备了一根截去“∪”型头的金属晾衣杆,并且在金属杆上涂上了润滑油。
师:上课前让我们来玩一个“争夺晾衣杆”的游戏,轻松一下紧张的学习好吗?
生:“好!” “怎么比?”
师:让张××和王××以拔河的形式争夺老师手中的晾衣杆,同学们可以先猜想一下比赛的结果,怎么样?
生:“不用比,一定是张××获胜,他是男生,又是全班公认的大力士!”
生:“老师不公平,王××可是女生啊!”
师:“同学们不应该急着下结论,我们物理的学习可是应该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哦!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就行实际的比赛啊?”
生:“对!”
(准备比赛:女生抓住晾衣杆的塑料手柄,男生抓住涂了润滑油的金属杆,都尽全力做好了准备。)
师:“预备!开始!”
生:“加油!加油!”“怎么会这样?”“张××你怎么呢?”
(比赛的结果是男同学张××输了,同学们感到惊奇,开始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不要太惊讶了。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摩擦力帮了王××的忙。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新知识的学习。”
感悟:在具体的游戏教学导入活动中,让同学认识到了新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由二、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可见教学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适时地为有效课堂导入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堂实践活动二:《凸透镜》的教学导入
说明:采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实验的形式引入教学。
师:“同学们,昨天要大家完成的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课外实践活动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很简单!”
师:“好!那同学们用老师放在实验桌上的凸透镜,现在再测量一下凸透镜的焦距。”
(学生开始就行实验探究。他们移到窗户旁,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在桌面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再用刻度尺测量出凸透镜到光斑的距离,记录的数据即为凸透镜的焦距。部分同学还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保证刻度尺的垂直,减小了实验误差。老师在小结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引导回顾凸透镜的相关知识。然后)
师:“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凸透镜的知识,那凸透镜能成像吗?”
生:“不能!”“能吧!凸透镜能放大子呢!”
师:“让我们用具体的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大家现在开始今天的学习:凸透镜的探究活动。”
感悟:学生探究实验活动的导入,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原有知识,启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再次思考和延伸,激发他们主动构建新知识的学习动机,衔接了新旧知识,铺设学习的桥梁,积极创设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的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成为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提升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理由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引入具有激趣、激情、激思的功能。具有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的作用。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对教学的促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铺设学习桥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学生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知识交流几个方面。由此可见物理的课堂教学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
课堂实践活动三:《功率》的教学导入
说明: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引入教学。在PPT课件中设置了挖掘机和工人挖土的Flash动画,演示播放后引导。
师:“同学们能比较出动画中的挖掘机和工人谁做功快吗?”
生:“挖掘机!”
师:“为什么?”
生:“在动画中,他们同时挖土,同时停止工作,但挖掘机挖的土多的多。”
师:“很好!同学们分析的对。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要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应该注意什么变量,应该怎样就行具体的比较?”
生:“注意他们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
生:“使用控制变量法。像比较物质密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掌握的还不错,那大家用具体的阐述来总结出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生:“做功时间相同,物体做功越多,做功越快;物体做功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师:“大家总结的很好,很全面。从总结中我们明确了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我们把物体做功的快慢称为功率。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功率的相关知识。”
感悟: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幻灯放映,在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在直观感知中产生问题,进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应用学习方法的时候,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促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意图。让学生全身心的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由此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物理有效的课堂教学。
从上面的课堂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铺垫。而新课导入,是引出问题、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优质课堂的重要保障。在物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的有效导入。实践中精心设计、选择恰如其分的导入,认真组织实施,那么一定会打破学生思维混沌的状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改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促进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形成,实现教育教学实效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