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话教学真实而精彩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走进生活,随意抒发对生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儿童的心境变得自由而轻松,让儿童的“写话”成为自身表达的需要,成为真实而精彩的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 写话教学 儿童诗 共享读 分层评价
  一、学写儿童诗,写话有兴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语言,学生就会刻意去模仿。低年级学生更是这样。
  一次,秋风乍起,孩子们都趴在窗口观看,我停下课,让他们看个够。忽然,我诗性大发,说:“风啊,你真是太调皮,你想进教室来吗?你是不是想和我们一起上课?”学生听我这么一说,头脑中的“想象之风”打开了自由生长的大门。一个学生说:“风啊风,你真是太调皮,一会儿吹向东,一会儿吹向西。”学生说出了风的特点,用他们独特的眼光感悟了风这种自然现象。后来,又有学生这样说:“风啊风,你真是太调皮,你打开了窗户,溜进了我的教室,和我们捉起了迷藏。”这位学生把风拟人化了,把风说得栩栩如生。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诗歌。”我们一起说着风,一起和风吟唱,学生受到了我的鼓舞,也是兴致盎然,情绪高涨。学生的语言可能不是特别规范,但是他们有了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冲动。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对各种自然现象现场创作。也许这算不上什么创作,但是这过程却让学生睁大了双眼,发现了很多虽平凡却不普通,虽普通却又独特的美。
  我们的创作还转向到班级管理。学生用心观察,发现了一些不良习惯。有些学生挑食,就把这种现象写进了自己的儿童诗里:“洗净手,来进餐,不说话,不撒饭。米饭青菜鸡翅膀,水果点心甜牛奶,学校里面美食多,样样美食我爱吃。”读到这首儿童诗的时候,学生自觉地做到进餐文明而有序。
  有很多学生发言不积极,说话声音太小。一位学生看到了,便写道:“你拍一,我拍一,上课发言要积极。你拍二,我拍二,说话不能说一半儿。你拍三,我拍三,大声发言听得见。你拍四,我拍四,说话还要有条理。”在儿童诗的创编、朗读中,学生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共读共体验,写话更灵动
  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也吹开了小朋友的心扉。柔嫩的小草,怯生生地。毛茸茸的叶片,盎然的春意,这些都使小朋友有了一抒胸臆的迫切需求。但是,小朋友却不知如何表达。这时候,我推荐小朋友看《拓展阅读》里的《春雨的色彩》《圆圆的春天》等描写春天的文章。小朋友茅塞顿开,各个争着去模仿。有的说:“春雨是什么色彩的?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抽出了绿绿的枝条……’”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看,春雨淋在迎春花上,小喇叭,开黄花。”有人说:“春天是雪白雪白的,你看,满树的梨花争奇斗艳。”他们在七嘴八舌的同时,使劲地把学过的、看到的词语在脑海中过一遍,这不就是学词语、用词语吗?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应用了词语,这正是学生学词语的成功!如果春姑娘听到小朋友的夸赞,也一定会露出甜甜的微笑。学生在模仿中进行生活的体验,在模仿中使写话更灵动了。
  三、采用分层评价法,走进写话大本营
  能力的不均和阅读量的不等使学生写话水平高低不齐。有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谋篇布局能力,有的则一句话都不能说完整。这时候,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话,肯定是不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所以,我采用了“分层评价法”。
  1 心理激励法。我把学生分成了三类,即好、中、差三类。并分别给他们三个名词:红笋儿、蓝笋儿、绿笋儿。班里的学生都是雨后的春笋,都有着蓬勃的生机。
  2 评价人性化。写话评价中,我一改以往的百分制,改为星级制。写作能力最差的绿笋儿只要能把话写通顺,就能得到五颗星。
  3 每一次都有新追求。对能力强的学生,我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注重文章的开头和作文的题目。也告诉学生:题目可以是作文的线索,也可以是作文中心。要让这些学生对每次作文都有新的追求。
  4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因为学生都是“喜新厌旧”的,每次评讲时我都会找不同学生的作文,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肯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享有这样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我的牵引下快乐走进写话大本营。
  “分层评价法”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的写话能力有所发展,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写话成了自身表达情感所需要。
  当然,写话中不能缺少教师的指导。写话的情趣需要教师去创设,写话的自由需要教师去寻找。在节奏加快的今天,让我们多些自由的写话,这样,既能保护童心童趣,更能让写话教学真实而精彩。
其他文献
没有品尝过酸葡萄汁的人往往对酸葡萄及其碾压出的汁的酸性程度作出相反的判断,也想像不到经过碾压后酸葡萄汁的“上口”效果。对某些教学问题,“错误”教学与其教学效果也有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的主体地位,让平面的、沉寂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主体式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智能发展,又要重视给学生生命的欢愉和享受,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探究而倍增兴趣和信心,获得激励和满足,并因此产生新的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 和谐 互动 探索  课堂是师生活动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是由教室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和主体因素构成的,应该是一个人工的
摘要 成功的教学细节中总是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的人文关怀,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师通过这些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细节 课堂 学生学习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正如文学作品都是由“细节”组成,并通过细节来感染人一样,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现代汉语词典》
一、教育心理惩罚的常见特征和消极影响rn教育心理惩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运用语言、表情等提出不合理的技能、知识、道德等要求,并强迫学生执行的教育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里的独特就是说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自己体会到的,别人没有体会到的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材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素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每个人都会在童年里做过几件让家里人头疼的淘气事,虽然经历的童年可能不同,但主题却相距不远,那就是成長以及成长中的调皮与烦恼。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  故事写的尽是尼古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借用第一人称把读者引入孩子的视角,语言非常口语化但决不粗俗。细心的读者,完全可能从尼古拉的故事中读到自己的生活。它虽然搞笑而且浪漫,但绝对不失其真实。  推荐理由:永远长不大的“小尼古拉
期刊
制作CAI的工具软件很多,PowerPoint是广为应用的一种,由于它缺乏实时科学计算能力,很难增强听讲者的临场感和参与意识.通过VBA把MATLAB Activex和PowerPoint集成到一起,可以
现在我已经六年级了,爸爸总是告诉我:“要努力一点,进一个好学校,不然的话,你以后怎么办?”可是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我怕让爸爸失望,也很担心我的将来。陈家辉 Now that I a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