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淘气包

来源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每个人都会在童年里做过几件让家里人头疼的淘气事,虽然经历的童年可能不同,但主题却相距不远,那就是成長以及成长中的调皮与烦恼。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
  故事写的尽是尼古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借用第一人称把读者引入孩子的视角,语言非常口语化但决不粗俗。细心的读者,完全可能从尼古拉的故事中读到自己的生活。它虽然搞笑而且浪漫,但绝对不失其真实。
  推荐理由:永远长不大的“小尼古拉”,是法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形象。如果你没时间看书的话,去网上搜索一下《小淘气尼古拉》这部电影,看过之后,保证你哈哈大笑。
  《淘气包埃米尔》
  埃米尔有圆圆的蓝眼睛,红扑扑的圆脸蛋儿,卷曲的浅色头发,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听话的印象。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淘气包!
  埃米尔是那么顽皮,把自己的妹妹当旗子升到旗杆顶,把猪血扣在爸爸头上,把青蛙放进送咖啡的篮子里;他是那么勇敢,帮助长胡子的女士捉住了横行乡里的盗贼“麻雀“;他又是那么富于正义感,为孤寡老人准备了丰盛的圣诞晚宴,并惩罚了母老虎般的济贫院女领班。哦,他还是个善良的天使,像母亲一般照顾快要死去的小可怜——一只小猪……
  推荐理由:面对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无论用什么样的话来形容我们快乐的阅读感受都是不过分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的事。
  推荐理由:汤姆·索亚在许多大人的眼中扮演了一个“坏孩子”角色,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坏孩子。汤姆·索亚身上的某一些东西可能就是代表了童年,我们或多或少地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通过描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儿的故事,映射当下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探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隔膜、误区,倡导理解、沟通。
  推荐理由:很多老师和家长在与孩子共读这本书的时候,都被马小跳的天真烂漫所感染,被故事中一个接一个的轻松笑料所吸引。而正是在这种轻松的语言氛围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便自然而然地从马小跳的故事中激发起来了。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信奉“生活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总以为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自然就会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然而,现实的窘境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日益丰富多彩,而笔下的文
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倾30余年之心力写就的《情境教育三部曲》,是其将古今中外优秀、进步的教育理论与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地方最好看?——没到过的地方。什么东西最好吃?——肚子饿的时候。”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陌生”对人的巨大诱惑力。一位诗人也说
教学材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德米著)。教学理念:这是一节阅读导引课。德米所讲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设置在利用主题及其支持性细节来理解课文上;教师可
没有品尝过酸葡萄汁的人往往对酸葡萄及其碾压出的汁的酸性程度作出相反的判断,也想像不到经过碾压后酸葡萄汁的“上口”效果。对某些教学问题,“错误”教学与其教学效果也有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的主体地位,让平面的、沉寂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主体式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智能发展,又要重视给学生生命的欢愉和享受,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探究而倍增兴趣和信心,获得激励和满足,并因此产生新的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 和谐 互动 探索  课堂是师生活动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是由教室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和主体因素构成的,应该是一个人工的
摘要 成功的教学细节中总是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的人文关怀,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亮点”。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师通过这些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细节 课堂 学生学习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正如文学作品都是由“细节”组成,并通过细节来感染人一样,课堂教学也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现代汉语词典》
一、教育心理惩罚的常见特征和消极影响rn教育心理惩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运用语言、表情等提出不合理的技能、知识、道德等要求,并强迫学生执行的教育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里的独特就是说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自己体会到的,别人没有体会到的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材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素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