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从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里是英国剑桥,有英才荟萃的高等学府,有享誉世界的绚烂文明,有华美的建筑,有怡人的风景。然而2005年,在浪漫的剑桥,作家亚历山大·马斯特斯却出版了一本非同寻常的传记——《倒带人生》。
  传记的主角斯图尔特·肖特可以说是“最不浪漫”的社会底层人士,他是抢劫超市和邮局的盗贼,是露宿街头的游民,是吸毒者,是以亲生儿子做人质的劫持者,是“持刀歹徒丹”,是“地下四层的混蛋疯子”,是剑桥郡各个监狱的常客。他的一生中充满暴力、狂怒和迷离,却也时常闪烁着智慧与灵感。本书采用了倒叙手法进行书写,作者亚历山大花了数年的时间介入到流浪汉杂乱无章生活的种种层面,他体验,他倾听,他像侦探一样去调查,而人生轨迹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在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中,发展出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斯图尔特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带回去,亚历山大负责帮他整理,是什么改变了斯图尔特的一生,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可能性彻底谋杀掉。
  “倒叙书写”的主意,是斯图尔特出的。
  流浪毫不浪漫
  1999年,剑桥郡“冬日之暖”流浪汉收容所的两位负责人露丝·怀纳和约翰·布罗克分别被判5年和4年监禁,原因是一些流浪汉在该收容所内进行秘密的毒品交易,并且露丝和约翰拒绝向警方提供无确凿证据支持的毒品交易人名单。
小说《倒带人生》

  “冬日之暖”的理事、志愿者、其他慈善机构的负责人和部分政党人士计划组织一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声援释放“剑桥双英”。在诸如“陷害警方卧底”“扔石头砸法官家的窗子”“当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举行划艇比赛时,将剑桥的赛艇沉到水底”等各种不接地气的主意中,斯图尔特贡献了他朴实无华的灵感。他帮助亚历山大组织策划演讲,他的故事和呼吁具有奇妙的感染力;他与警方周旋,指导大家如何巧妙避开法院的禁令;最终,他导演了这场运动中最成功的一幕:组织流浪汉和志愿者在内政部大楼外的人行道上露宿三天三夜,拦截内政大臣,向其施压,要求释放露丝和约翰。
  整个活动亚历山大都全程参与,因为斯图尔特说,他想让这场抗议声援活动达到两个目的。第一,造声势,引起公众关注。第二,也是他感兴趣的一点,“教我和我们所有这些生活过得‘太他妈享受了”的人知道,露宿街头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第一天,亚历山大感觉良好,“好几个月来第一次睡眠超过6小时”。第二天起,流浪生活开始难熬,不舒服的硬地和呼啸的狂风只是餐风露宿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真正侵蚀人心理的,是一种要向空虚臣服的不自信。
  “当生活变得这么无聊时,你必须得发明个目的,捡拾废报纸这活儿让你养成一种爱好,还能让街道变得干净。或者说你这么认为。然后有一天,你醒来时发现,所有这些都是骗局:你曾经以为你从疯狂的边缘逃掉了,而事实上,你却来到了疯狂的边缘。”亚历山大甚至需要靠给餐厅的菜单挑语法错误来保护自己,因为,“在街上才度过了36个小时,这个世界已经呼啸而过,远远把我抛在了后面。”
  声援活动获得成功,“剑桥双英”在被关押6个月后获得释放,但亚历山大再也离不开这个不浪漫的流浪人群,他像“深海潜水员”一样寻找他们,体会他们的绝望,感慨他们的爱情,思考社会保障的种种矛盾与弊端,“斯图尔特之流并不仅仅是因为时运不济和失去了‘自尊’才露宿在星空之下,并且隐忍在垃圾堆里,忍受着身体低温的痛苦。所以,这不是给予他们鼓励、给予职业培训和资金来让他们重新站起来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支随意发生暴力的曲子。”
  “这个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这样“灵光耀眼”的斯图尔特却是一个复杂混乱的矛盾体。如果一个人只能拥有一幅肖像画,那暴躁和愤怒是他在大部分人眼中定格的样子,他有严重的自毁倾向,情绪极其不稳定,并因为患有肌肉萎缩症,他走路的歪斜和缓慢都像是危险的一种注脚。斯图尔特第一次去亚历山大家接受采访时,亚历山大怀疑斯图尔特会偷走他家值钱的东西,慌张泡茶的时候,茶水都洒到地毯上。
  斯图尔特也颇不满意亚历山大的手稿,觉得“无聊得要命”,他甚至对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感到无可奈何,但在这样完全算不上平和默契的沟通过程中,亚历山大还是拼凑出斯图尔特那微妙而似有若无的迷人之处和感人之处。他不是“盗亦有道”的魅力恶棍,也不是可以引发“颓废崇拜”的罪恶传奇,他甚至称不上残酷冷血,他是个爱看考古节目胜过动作电影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当“倒带”缓缓继续,他的故事才最终出现了真实残酷到使人战栗的情节。
  在《倒带人生》的第一章节,亚历山大郑重其事写下:“这个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生活是一场打不赢的战斗”
  马路边有人贩卖“电锯切割蘑菇”的木雕艺术品,对此,斯图尔特的反应是:蘑菇已经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了,怎么还要遭到这样的虐待?即使在当年最糟糕的街头打斗的日子里,他也没有经历过如此残酷的虐待!
  这是一个斯图尔特的奇怪同情心泛滥的时刻。同时,他也有诸多非常“家常式”的贴心,他做的“囚犯咖喱饭”尽管食材廉价,但味道让亚历山大赞不绝口;亚历山大没有零钱坐公交车,他慷慨提供了自己打算去酒吧消遣的5英镑;他在吸毒酗酒的财政危机下,给儿子买高尔夫球棒做生日礼物,“眼仁里满是笑容”。
  他如何流落街头?何时唤醒了内心的暴力?他在监狱和街头以“亡命”的方式搏击,却自我厌恶到要以自残的形式毁掉自己、得到解脱,他在与邻居的冲突中燃烧切碎的肥油,只因为“必须把我身体里的魔鬼烧掉”“只希望能从疯狂中逃脱”。
  斯图尔特就像是个洋葱,一开始是愤怒嬉皮的紫色,然后他好像也没有刻意在哪里华丽转身,只是若有若无地把自己颜色略略浅淡的一层也剥了出来,而一生中经历了多少伤痛,他也不愿意像面对心理医生那样,一边盘算着“这家伙可是按小时收费的”,一边以溃堤的姿势讲出不堪回首的真相。   对于他自己,他始终是羞愧的,他的故事其实挺残酷,但他却一直没有刻意地去展示哀伤。10岁前快乐、热心、无忧无虑,每天牵着哥哥的手上学;发现患有肌肉萎缩症后,被迫进入一所残疾儿童学校上学,被嘲笑、被欺辱;12岁之后,生活充满“黑雾”,他遭到自己的亲生哥哥、临时保姆、“儿童关爱之家”老师的轮番性侵。从此之后,使用暴力成了他对抗肮脏和伤害的唯一应激反应。
  他本来有着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夸张渲染人生遭遇,但斯图尔特没有,“许多孩子都受过欺负,但他们都走过来了,他们都成了有责任心的人。除我之外,我认定自己是个疯子”。他有时候更像一个儿童,心里的愧疚大于愤怒,他时常无故崩溃,想过自杀,但在得知虐待他的哥哥自杀身亡的消息后,他首先想到的却是“我哥哥5月份自杀,我不能让我妈妈再受那份苦”。
  在斯图尔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努力将那些经历忘却。每天都在努力,可这却是一场我永远打不赢的战斗”。
  他是斗士,也是“先知”
  斯图尔特的死是一个谜团,2002年夏,近午夜时分,他被一列火车撞飞,就连验尸官都无法判定究竟是自杀还是意外。
  而“倒带”在近终章处,我才终于读到了不夹杂任何残酷点缀的浓浓的暖意——斯图尔特的最后一起“暴力犯罪”被法庭宣判“不予受理”;斯图尔特终于对亚历山大的稿子感到满意,两人嬉笑着讨论该给书起个什么名字;斯图尔特在妹妹家开心地试穿出席妹妹婚礼时要穿的衬衣,认为自己的生活终于“走上了正轨”。尽管已知结局,但见证了一个生命抽丝剥茧,甚至可能破茧成蝶的历程后,这个生命的终点以这样的方式猝然而至,依然令人唏嘘。
  2007年,《倒带人生》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成电影,两位演技扎实的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汤姆·哈迪分别饰演亚历山大和斯图尔特。
  当他的一生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时,其中温情的部分被格外放大。斯图尔特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故事,并且对他又足够尊重和友好的人,但他还是对社会体制感到绝望吗?还是因为认识了亚历山大,他人生一直缺失的那部分情商拼图终于得以完整,但他已经丧失了变成正常人、迎接新生活的能力?这是惧怕温暖的表现吗?如果亚历山大不出现,他依然会在自我厌恶和不舒服的感觉中慢慢消耗时间,也许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死掉,或者反而会在他原有的惯性中活得更久?
《倒带人生》电影海报
其他文献
《蝶蛹》《都是你的错》《潜逃》《庇护所》  生于旧金山的艺术家Gil Batle曾在监狱度过了 25个春秋,出狱后定居在菲律宾的一个小岛上。在岛上他接触到了鸵鸟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小的蛋壳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用三维立体的壳雕记录下了自己艰难苦闷的铁窗生涯,包括帮派争斗、监狱骚乱、法院听证会及可怕的噩梦等。他的壳雕作品非常注意细节的刻画,涉及监狱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壳雕都是一个故事,讲述了他的
人们常以黄金比喻人生壮年或事业发展的顶峰,那么以白金比喻退休后的老年恐怕也合适不过,因为白金比之于黄金具有更高的纯度。渡边淳一在几近耄耋之年大声疾呼:“请将经历了漫长人生和岁月磨砺,心灵深处潜藏着光芒的人们称为——白金一代!”他还自告奋勇为白金一代代言:“我们,不被世俗左右,充满好奇心态,追求人生所爱;不惜赞美他人,不忘自赏自爱,优雅洒脱有点‘坏’!”  渡边淳一在2008年推出《熟年革命》(最新
女性首次登上最高领奖台  2014年8月13日,国际数学联盟(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IMU)在韩国的首尔市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宣布四年一度的菲尔兹奖(FieldMedal)4位得主。其中现年37岁的伊朗女数学家玛丽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尤为引人注目。  菲尔兹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
过去我们只知道海伦·斯诺是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访问陕北,并写了《西行漫记》的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来到西安的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参观了常设展区的“伟大的女性——海伦·斯诺在中国”的展览后,才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海伦1907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犹他州赛达城。1931年8月通过国务院驻机构秘书资格考试,被派往上海美国领事馆任秘书,并兼任某些报业集团的记者。她很快结识了埃德加·斯
费迪南·利奥波尔德·奥约诺(Ferdinand Léopold Oyono,1929—2010),喀麦隆著名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坛的杰出领袖,与喀麦隆另外一位著名作家蒙戈·贝蒂一起被誉为“喀麦隆文学双星座”。同时,作为喀麦隆的政界精英,奥约诺的政治生涯长达半个世纪,先后多次出任驻外大使、驻联合国代表、政府部长等职。  1929年9月14日,奥约诺出生于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南部恩古勒马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学着长大,但孩子的世界简单、完善,只不过被大人过度地包装呵护,成人的世界腐朽、虚伪却要自以为是地粉饰。当一个失恋又失业的年轻大女孩被这个残酷社会丢到谷底的时候,一个俊朗早慧又生活优越的小男孩也同样孤独地面对着他的王国。正如有些人的成熟无法用年龄定义,我们也无法简单地用一个词来定义一段奇特的感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平静的日子里遇见一个可以帮自己找到梦想和力量的人,就是一场值得珍
“从来没有我想要而得不到的酒!”唐英年说得如此自信,甚至有些狂妄,但这也的确符合他亚洲第一红酒收藏家的身份。  没人知道唐英年到底有多少瓶酒,有多少个秘密酒窖。他自己不愿透露具体数字,但说是最起码几千瓶,多到这辈子都喝不完。这些酒,是对他的品味和人生观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他生活的一种记录。  佳士得曾为唐英年举行过红酒专场拍卖,第一次大规模展现了这位政治家的勃艮第收藏,刷新了单场拍卖的最高
大脑的体积与智商高低之间的关系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近日,由维也纳大学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对由8000名参与者组成的148份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在专业期刊《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研究发现,脑容量对于智商测试的影响很小,而大脑的结构和完整性则是智商重要的生物基础。虽然男性的大脑普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幅漫画,说是根据国外的一则真实新闻改编而来,画的是一辆某精神病院运送病人的大巴车在行驶的路上出现事故,病人们趁乱跑得一个不剩,害怕因此承担责任的司机竟将大巴车伪装成普通的公交车,拉了一车正常人送去了精神病院,据后续报道,车上的正常人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证实他们并非患有精神疾病,因为每个急切地自称没病的正常人,反而越会被认为病得不轻。  可能是因为对那幅漫画和新闻的深刻印象,在看到
文学界认为,“杜拉斯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位令当代法国骄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重要通道”。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  杜拉斯从自身经历出发,将自己真实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