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v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是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使学生树立起较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高等数学课程为立足点,深入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与素材,探讨将思政教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高等数学
  1 引 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由此,“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和每一门课程的内在育人功能,合力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教学体系.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机会,以教学知识点为载体,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高等数学课程特点
  高等数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具有优势与劣势.一方面,高等数学研究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具有通约性和普遍性\[2\],其教学过程重“解题技巧”而轻“思想教育”,这使得高等数学较难于开展课程思政.但另一方面,高等数学课程是面向高校的理工、农医类专业,甚至文史哲类专业大一学生的重要基础课,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同时,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蕴含普遍规律中的普遍哲学思想,对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也易于接受.另外,数学发展也中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如果高等数学教师能把课程思政做好,那么能使得思政教育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3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理念
  高等数学的课程思政,不等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化”,而应该是润思政于细无声,自然有机地融入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包含隐性的和显性的部分.教师尊重教师职业,热爱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教师赋予课程思政的隐性部分.教师深入挖掘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及素材,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坚持真理、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与科学态度,这是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显性部分.同时也要注意,课程思政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所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一定要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合理融于高等数学课程中,在无形中起到育人作用.
  4 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内容
  4.1 从教师的“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感染学生
  高校教师不应只做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要具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才能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引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3\].讲授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是很多新生进入大学课堂后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小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素质修养、不断完善自己,达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要求,即使是在最细微处也要彰显为人师表的风范,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中充满激情地讲授,课下认真批改作业等.若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那教师就要做到每次上课至少提前十分钟到课堂,并且在课程结束后下课,这就在隐形中教育学生履行契约;若教师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那教师就要精神饱满、激情昂扬地讲授,这就是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付出.教师以满满的正能量立身讲台,敬畏讲台与学生,流露出对数学知识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数学美的无限欣赏,并通过自身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4.2 从数学发展史入手,挖掘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前行
  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不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才能不断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担负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是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主要载体,而开展思政教育则不能脱离课程的教学和管理.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背负了传播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责任,承担着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育职能.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辉煌的成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地给学生渗透这些数学的历史和辉煌成就,让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更能感受到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中华民族的数学文化自豪.这就需要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古代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比如在引入极限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我国魏晋时期被誉为“古代世界数学泰斗”的著名数学家刘徽,他首创了“割圆术”,其“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完美诠释了极限的无限接近的本质.通过对数学家刘徽的介绍,用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微积分被誉为划时代的里程碑\[4\],教师应在高等数学的第一堂课中将微积分的“前世今生”介绍给学生.刘徽的“割圆术”是近代微积分的萌芽,经过17世纪到19世纪的西方数学家笛卡尔、开普勒、卡瓦列里、费马等众多数学家的不懈努力,最终牛顿、莱布尼茨创造了微积分,但其理论并不牢靠,柯西又创立了极限理论,而后维尔斯特拉斯又在柯西极限理论基础上,给出了纯粹数学运算的严格极限理论.可以看出,微积分的发展史是坚持真理、不断追求突破的一部奋斗史.教师应从微积分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在微积分的发展史中看到“危”与“机”并存,必须坚持科学理念、寻找正确方法,不断探索与自我突破,最终战胜自我;其次,微积分的创立及发展虽然没有我国数学家的参与,但我国在現代数学发展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众多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无人不知,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当前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学者、工作者默默奉献着、奋斗着,在自己的领域中攻坚克难.最后,通过对微积分发展史的介绍,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因近代数学的落伍而激发出的民族责任感,感恩所处的伟大时代,激励他们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能力.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适应社会需要.   此外,数学的发展长河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数学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家的故事启迪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或者公式,例如柯西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等等,教师用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培养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鞭策学生追求真理的理想情操\[5\].
  4.3 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出发,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适时指引学生做人做事
  深入挖掘、系统梳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教师需要花很大心思去做的工作.教师应遵循“穿插适时、取舍适量、内容适当”的原则,在讲授相关内容时,通过对高等数学知识点的阐述,从内涵出发,深入挖掘,在课堂上传播正能量,学生逐步构建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等数学教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莫大的关联,数学文化贯穿课程始终,许多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可以建立关联,实现基础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教师从课程内容的背景、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等进行思政教育,教育学生做人做事要诚信,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等.下面举几个例,以期抛砖引玉,促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挖掘.
  案例2:教师在讲解重要极限limα(x)→0sinα(x)α(x)=1时,引出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很多同学在利用重要极限求解题目时,经常搞不清楚谁才是α(x).教师需要强调在极限本身变化过程中,抓住重点α(x)→0,此时的α(x)才是目标.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告诉学生,当遇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问题,抓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所遇问题方可迎刃而解.
  案例3:教师在讲无穷小概念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三次数学危机以及带来的发展.让学生感悟到每次危机带来的都是浴火重生,每次危机都让数学的生命力更旺盛.不確定因素或许会使前路布满荆棘,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山重水复的时候不要丧失自信,坚持前行终会柳暗花明.
  5 结语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挖掘高数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好课堂教学渠道,发挥好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数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学习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高等数学教师,要做好、做精课程思政,需要用心备课、融合创新,坚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乐于做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郑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59-61.
  [3]王淑伶.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渗透\[J\].学业,2019(5).
  [4]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吴慧卓.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数学,2019(5):40-4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知识抽象性极高,因此,将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运用,不仅便于解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但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必须了解题目本质,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公式、概念灵活转换成图形,方能提高解题效率.本文着重分析数形结合的概念以及实例,以期拓展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知识点增多,且难度加大,解题方式多元化,而数形结合的灵活
【摘要】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和思想的内核,在学生获得自我意义感和效能感的同时,真正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在解读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从深度教学理论视角,结合“反比例函数概念”提供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的4条路径:创设情境,感受模型思想;问题引领,形成模型思想;整体把控,落实模型思想;重视反思,深化模型思想.以此希望为一线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操作性启示.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教育视角下的数学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与学习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而自学·议论·引导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教育方法.该教育体系强调学生首先在自学的过程中对知识建立初步的印象,其次在议论的过程中解决自学环节残留的不理解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为了发挥自学·议论·引导这种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深入研究.本文以新课程改革教
【摘要】集体备课是每周进行的教学活动,行之有效会推动教学成绩,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但集体备课如果变成了走过场,那这一过程便毫无意义.核心备课组的产生解决了目前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引领着整组数学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数学集体备课,核心备课组,引领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常见的数学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数学集体备课,同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聚在一起,讨论进度,讨论教学问题,讨论教学内容,聚大家之思想
【摘要】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保险、买彩票、打疫苗、天气预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不确定性打交道,这种不确定性体现的就是概率.《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构建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可见,统计与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自有它的教育价值.要在概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获取
【摘要】为了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教师应从沟通联系的角度出发,在探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有启发的类比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加强理解、强化技能、提高能力,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论述如何利用基于问题解决中的类比案例来指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问题解决,类比,同质  【基金项目】江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17PTYB008)研究成果.  类比是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年级的教学,还要为学生的终身数学能力成长所服务,即常规数学公式、题型解法之外,充分利用教材開拓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基于“自学—互研—自省”教学法,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为例,首先简要介绍这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分别从自学、互研、自省三个阶段探讨具体教学工作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提纲式教学”“微课教学”等
【摘要】数学课培养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数学的思维,学习数学素养、数学文化,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教无定法”,要依据教学的对象、环境和内容的需求来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性”是“数学三维目标” 的实现.  【關键词】有效性;开放性;数学教学  有效性、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教育领域全新的指导纲要的内容,也是实现高效课堂合理创设的重要目标导向
【摘要】许多面临高考的学生,都会由于数学思想的抽象性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望而生畏的心态,十分不利于其在考场上的高水平发挥.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许多教师都会将数形结合作为一种化解数学抽象性难题,提高其直观度的有效手段,并以此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答数学客观题的能力.这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等问题的时候效果尤其显著.因此,以这一思想在高考数学客观题解答过程中的應用为出发点进行深刻探究,以期为高中生数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也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众多初中数学教师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手牵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非常适用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充分地激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