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又称“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
关键词:德育;体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10-01
1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各学科,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任何一种知识接收和理解都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体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体育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观念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1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和语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同时教师用语要文明、简洁,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2)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塑造学生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2.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把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体育活动时,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等劳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
(2)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严密课的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在上课时,运用队列队形时,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学生进行活动时,使用和充分发挥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以及组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保护,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的或不良的表现,进行表扬或批评,这对发扬先进思想,制止不良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2.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通过上理论课,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卫生保健内容的教育,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在介绍各个运动项目时,结合该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我们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于在练习中不能跑完全程的同学,给他们分析原因,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
(3)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在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中实施德育
(1)体育运动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在竞赛中教育学生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应从集体主义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2)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活跃生活、陶饴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的有力手段。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学生处指定的教育目标,是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一切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体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结合体育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的断想,《学校体育》2002;5
[3]乌申斯基.转引自李权时、熊崇善主编;《教师道德概论》,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4]徐富全.浅谈体育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体育》2002;5
[5]《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关键词:德育;体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10-01
1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各学科,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任何一种知识接收和理解都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体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体育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观念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1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和语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同时教师用语要文明、简洁,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2)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塑造学生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2.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把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体育活动时,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等劳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
(2)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严密课的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在上课时,运用队列队形时,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学生进行活动时,使用和充分发挥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以及组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保护,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的或不良的表现,进行表扬或批评,这对发扬先进思想,制止不良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2.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通过上理论课,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卫生保健内容的教育,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在介绍各个运动项目时,结合该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我们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于在练习中不能跑完全程的同学,给他们分析原因,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
(3)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在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中实施德育
(1)体育运动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在竞赛中教育学生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应从集体主义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2)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活跃生活、陶饴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的有力手段。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学生处指定的教育目标,是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一切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体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结合体育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的断想,《学校体育》2002;5
[3]乌申斯基.转引自李权时、熊崇善主编;《教师道德概论》,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4]徐富全.浅谈体育教学中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体育》2002;5
[5]《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