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程兴趣途径之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能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两脚并拢站直,水平伸开两手,问学生从整体来看,我这个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又是在哪里?我左手与右手的中指尖到对称轴的距离等不等?随后还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使学生从中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入新课:“老师很想知道教学楼前那棵大树的高度,谁能告诉我大树有多高?”学生听后议论纷纷,很多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测,但谁也不敢肯定自己说的是正确的,我就因势诱导:“只要同学们认真学好这节课,每个同学都能测量出大树的高度.想不想知道如何测量?同学们!”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教师适时点拔、启发、诱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将知识性与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给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作为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众所周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通过文字、符号、声音、动画等进行实时处理,它改变以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延伸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学习一次函数:y=kx b,对函数图像随着k,b的值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了解有一定难度.我便借助于电脑,应用《几何画板》这个动态几何软件,画出一次函数y=kx b的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看参数k和b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这样下来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和调动了起来.
  四、通过传授记忆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的量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若能时刻为学生着想,多动脑子,多给学生提供一记忆的方法,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经过努力,自然能将数学学好.因此数学老师应该传授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类比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像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歌诀记忆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一般自然、简洁、容易上口,有节奏感、音乐感,学生很喜欢.如,在有理数加法中,我就教学生“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再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就教他们“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的二倍放中央”.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其实不是很吃力.
  五、加强课外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这句话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老师不能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老师要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的知识及生活常识,设计出多种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包装纸盒;让学生设计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联欢会或晚会的布景上,或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其对数学科的爱好.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使他们对数学这门课程爱学、乐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笔者有幸被广西教育厅首批授予建立了“李煜特级教师工作坊”。一年多来,在广西教育厅的精心部署下,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导师们的具体指导下,笔者和团队伙伴们在“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研修平台学习、共研、分享、反思、成长。  一、我们对“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理解  “特级教师工作坊”是培养名师的基地;是展示特级教师的舞台;是造就优秀教师团队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这样的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面对90后和即将到来的00后学生,物理教师应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时期的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物理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使学生快乐的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师生交流中获得快乐,使物理教学充满快乐。一、优化物理实验,在探索求真中与快乐同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性教学本身可分为自发性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生成性教学。自发性生成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超出预设方案的、与预设方案紧密相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机智、科学地解决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教学的探究性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预设性生成性教学是在教师引导、启发下产生的,是
演示实验既是教师具体操作和缜密思考的过程,又是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演示实验是教师当堂的示范实验,它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教师本身科学素质、治学态度的现身说法。这种以身施教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因而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演示一次性成功。不过笔者发现,按照教材进行演示实验,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会经常出现状况,导致实验一波三折。研究表明,学生很难忍受当堂演示的失败,特别是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相关内容的讨论。一、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素质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
问题的提出比喻法是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特征的方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比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具体的案例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理念的革新及生活的多元化,比喻的运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浅谈几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喻的运用类型。一、激趣型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
目前,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因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积极探索和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明確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
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尝试,因为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高中生物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就要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 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  “问题”指引着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状态,它的作用主
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
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改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各种观摩课花样百出.然而很多学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只限于表演,让听课教师开开眼界.实验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在广大教师心中是冷冷清清的.教育专家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行为距离依然遥远.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缺少的就是实践.要改变目前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现状,急需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而吴正宪老师正是一位在实践探索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