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能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两脚并拢站直,水平伸开两手,问学生从整体来看,我这个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又是在哪里?我左手与右手的中指尖到对称轴的距离等不等?随后还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使学生从中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入新课:“老师很想知道教学楼前那棵大树的高度,谁能告诉我大树有多高?”学生听后议论纷纷,很多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测,但谁也不敢肯定自己说的是正确的,我就因势诱导:“只要同学们认真学好这节课,每个同学都能测量出大树的高度.想不想知道如何测量?同学们!”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教师适时点拔、启发、诱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将知识性与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给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作为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众所周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通过文字、符号、声音、动画等进行实时处理,它改变以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延伸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学习一次函数:y=kx b,对函数图像随着k,b的值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了解有一定难度.我便借助于电脑,应用《几何画板》这个动态几何软件,画出一次函数y=kx b的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看参数k和b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这样下来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和调动了起来.
四、通过传授记忆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的量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若能时刻为学生着想,多动脑子,多给学生提供一记忆的方法,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经过努力,自然能将数学学好.因此数学老师应该传授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类比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像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歌诀记忆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一般自然、简洁、容易上口,有节奏感、音乐感,学生很喜欢.如,在有理数加法中,我就教学生“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再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就教他们“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的二倍放中央”.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其实不是很吃力.
五、加强课外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这句话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老师不能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老师要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的知识及生活常识,设计出多种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包装纸盒;让学生设计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联欢会或晚会的布景上,或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其对数学科的爱好.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使他们对数学这门课程爱学、乐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人对事物的求知欲,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能否学得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其产生学好该课程的强烈愿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老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人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一、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两脚并拢站直,水平伸开两手,问学生从整体来看,我这个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又是在哪里?我左手与右手的中指尖到对称轴的距离等不等?随后还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使学生从中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入新课:“老师很想知道教学楼前那棵大树的高度,谁能告诉我大树有多高?”学生听后议论纷纷,很多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测,但谁也不敢肯定自己说的是正确的,我就因势诱导:“只要同学们认真学好这节课,每个同学都能测量出大树的高度.想不想知道如何测量?同学们!”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学习兴趣非常高涨.教师适时点拔、启发、诱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将知识性与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给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作为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众所周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通过文字、符号、声音、动画等进行实时处理,它改变以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延伸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教学策略,自制与之配套的高质量教学软件,通过逼真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学习一次函数:y=kx b,对函数图像随着k,b的值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了解有一定难度.我便借助于电脑,应用《几何画板》这个动态几何软件,画出一次函数y=kx b的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的动态变化,看参数k和b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这样下来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和调动了起来.
四、通过传授记忆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的量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若能时刻为学生着想,多动脑子,多给学生提供一记忆的方法,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经过努力,自然能将数学学好.因此数学老师应该传授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类比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像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歌诀记忆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一般自然、简洁、容易上口,有节奏感、音乐感,学生很喜欢.如,在有理数加法中,我就教学生“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再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就教他们“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的二倍放中央”.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其实不是很吃力.
五、加强课外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他这句话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老师不能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老师要坚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的知识及生活常识,设计出多种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包装纸盒;让学生设计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联欢会或晚会的布景上,或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学生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其对数学科的爱好.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使他们对数学这门课程爱学、乐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