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的儿歌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年秋天,我开始教一年级。小豆包们个个聪明活泼,能说会道,像一群快乐的小麻雀围在我的身边,时常让我感叹: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学完了所有拼音之后,每天中午的“悦读二十分”,我便让孩子们捧着带拼音的课外书自由阅读。看着他们一个个有模有样地捧着书,我很是欣慰,于是决定将这个阅读空间留给他们。走到办公室后,想想又不放心,决定杀个回马枪,一探究竟。
  我悄悄地站在教室后门,透过小窗,才发现了孩子们的真“面目”:有的“读”得很快,一秒翻一页,其实只是在看图画;有的“读”了没两分钟,就无精打彩地趴在桌上,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有的根本不感兴趣,把书扔在一边,说起话来……小班长根本压不住,教室里已乱成了一锅粥。
  唉,看来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好!如何让活泼好动、识字不多的懵懂孩童能够早点尝到读书的甜头,爱上读书呢?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我尝试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然收效甚微。
  去年春天,我读了海量阅读创始人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收获良多。其中,要从低年级开始引领孩子海量阅读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她认为,学生开始学习的强烈愿望来自于平时阅读书籍的量,如果识字量太低,就无法满足学生阅读书籍的要求。在学生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太多不认识的字,就会影响阅读的兴趣,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学生开始讨厌阅读,这样也许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必须先要解决认字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认识一定数量的字。
  细细想来,还真有道理。于是,我先给一年级的女儿买了几本韩老师主编的读本。女儿饶有兴趣地选了一本她喜欢的《俗语儿歌一百首》,大声地朗读起来。第二天上学路上,我随口问她还记得什么儿歌。她说记得《西北风》,接着就摇头晃脑地背起来:“狗熊狗熊,又懒又穷。困了睡树洞,饿了就喝西北风。”我心中一动,又问她“西北风”是什么意思?她说:“就是在外面吹冷风,什么也吃不到,只能饿肚子。”理解得还挺到位。
  隔了几天,到了放学时间,她爸爸因为开会,不能来接。母女俩只得在夜色中快步行走。寒风瑟瑟,她忍不住抱怨:“爸爸怎么也不提前给你打个电话?害我们俩喝西北风!”
  真没想到,只是读了一两遍,我没有要求她背诵,也没有对内容进行任何讲解,她竟能自读自悟,还能巧妙运用!看来,阅读课外书的起始阶段,可以从简单的、有趣的儿歌入手。为何不趁着孩子处在记忆的黄金年龄,引导他们大量诵读积累呢?于是,征得家长们同意后,我们班从此踏上了儿歌诵读之旅。
  起初,为了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每周只用两次早读课读儿歌,一次15分钟。再利用每天候课的间隙,由值日班长带领大家背诵。这样做,既不增加孩子负担,又能帮助孩子们静心候课。同时大家齐背,一来二去,就背得滚瓜烂熟,省时省力。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用心朗读、背诵儿歌的积极性,我又设置了闯关奖励:每会背10首儿歌,就在书的扉页上盖一个过关章,并奖励一张作业免写券;背完一本书的小朋友,就被评为“儿歌背诵达人”,再给他们拍照留念,发布在家长群中,接受家长们的祝贺……一年不到,孩子们竟已读背完了《俗语儿歌一百首》《歇后语儿歌一百首》。
  朗读与背诵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尝试中丰富起来:大声读背、小声读背;男生读背、女生读背,男女生对读背;开火车、按学号、值日班长带头读背;站着、拍手、摇头晃脑地读背……方法虽然谈不上新颖,但是我深深地体会到,用心地去做一件事,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并坚持做下去。于学生,于我,就是最美的事。
  渐渐地,孩子们的识字量迅速增加,理解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引导孩子们读起课外书来。先是减少每天的书面作业,把阅读20分钟作为一项硬性作业。不到半个月,绝大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了阅读障碍,自己品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他们由最初地“被动”阅读,毫无悬念地变成了主动读书。即便是没有拼音的桥梁书,对很多孩子来说已是小菜一碟。每天的午读20分钟,全班孩子都能真正做到静静地畅游书海,根本无须老师和小干部的管理。我几次突袭检查,却没有发现一个走神的孩子。家长群里,不时有家长请求老师批评孩子,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只沉迷于读书而不愿弹琴、不愿吃饭……我又煞费苦心地教育他们,爱读书是好事,也要爱护眼睛,每天连续看书,不许超过一个小时。
  二年级下学期,我们班的早读,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课文朗读,除去一天的英语早读,其余四天,我们两天诵读《成语儿歌一百首》;一天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另一天,读我自己整理的一套《古诗文名句五十句》读本,诸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有了诵读儿歌的底子,加上我适当地点拨,只用了十个早读,孩子们轻轻松松地就全部会背了。紧接着,每天的候课,也变成了开火车诵读名句,即一人诵上句,其他人接下句。前来授课的老师们无不啧啧称赞,惊叹这群小不点们太厉害了。孩子们受到极大的鼓励,回家也与家人赛一赛,大人们时常会败下阵来。这样一来,他们诵读儿歌和古诗文的劲头更足了,也逼着我不得不继续整理新的古诗文名句。
  一年多的儿歌与古诗文诵读下来,我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而且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二上的《狐狸与乌鸦》一课临结束时,全班一起讨论明白了什么。一番交流后,竟有孩子举手答:“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远比书后练习中莎士比亚的名句——“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更加简明扼要,含意深远。
  学完二下的《谁的本领大》,一道练习题问孩子明白了什么。通常的答案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们班有孩子写:“瘸子骑瞎马——各有所长”。看图写话,别的班孩子写的题目是《蚂蚁搬家》,我们班很多人写《人心齐,泰山移》,有一个孩子更绝,写的是《蚁心齐,骨头移》……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一次,都让人感叹:这儿歌、古诗文真不白背;每一次,一个语文老师的幸福感,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不断生长。我相信这样的例子还会层出不穷,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感谢韩老师的儿歌诵读法,这是我和孩子们最美的遇见。我们还将继续前行,期待更多、更美的遇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有必要对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基于此,本文从写作教学欠缺目标、写作内容单调、评改结果单一等方面探析了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从激发写作动机、理顺行文思路、强化作文评改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语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培养阅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品读鉴赏、培养写作、提高品德的能力,是提升语文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和误区,以至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无法有效掌握阅读的技巧,欠缺对文章的解读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和自身的理解能力,能够增强写作能力
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语文在中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是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要学科之一。作为高中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研究理论相对突出,教学方法研究相对集中,但是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如何使用探究性阅读方法了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
以苏柳无性系和青刚柳营造农田防护林试验,结果发现,J194柳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分别达到96.6%和93.2%。不同树种(或无性系),不同株行距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差异不明显。苏柳无性系的树高
【摘 要】  巧用素材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根据写作主题选用合适的素材展开写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初中 作文 素材 积累  对初中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5%的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阅读,65%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安排阅读任务的情况下进行阅读,而10%的学生则完全不具备自主阅读习惯。30%的学生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