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的重要园地。然而由于美术课的教学地位所限,农村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商榷。本文将从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以开放性、多元化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有效性 教材 互动 知识整合 探究学习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97-02
  高中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其区别于一般的文化课,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美术学科这一非高考科目处于弱势位置。同时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所处的环境缺少文化氛围,审美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阶段也未能完整、有序地完成美术课程学习。因此,美术知识基础薄弱,审美标准较为单一,联想空间狭小;在课堂上常表现为精神涣散,没有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给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教学效果堪忧。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探索着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开启智慧、促进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高中美术欣赏课必须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以开放性、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探究,促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益最大化。
  所谓教学效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唯一指标。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而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质量更好的效果。具体的教学实践如下: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有效开启学生求知欲
  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要使得教学有效,教师必须要有效备课,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核心。这样学情能有效把握,教材能有效利用,预设能有效审视,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能更有效地施展。
  (1)灵活地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是课程内容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同时又只是“一种育人的媒体和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其进行选择、补充和必要的调整。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不迷信权威,不拘泥成法,创新地使用教材。现有高中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范围广。有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要完成如此多的教材教学内容,通过每周一节课的欣赏课教学是难以实现,教师有必要对教材内容作一些提炼和重组。同时,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学生所乐于接受。
  如上高中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这一课时,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显得陈旧,在学生眼里有一种陌生感,无法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些科技与美术相结合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在课堂上播放了音乐喷泉,动画片以及北京798艺术区的装置艺术等内容。这些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材料,把光、电、声、色等通过科技手段综合运用,引发学生对科技与美术交融、创新的思考,诠释了“美术作品”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课本教材中有关17—18世纪欧洲的巴洛克与洛可可两种艺术风格内容,内容繁杂,风格亦难以区别,学生兴趣不大,我只作简略的介绍。
  (2)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一堂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能快速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犹如磁铁般吸引着学生的心,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导入方法,如:故事、谈话、生活、音乐、演示等。选择什么内容和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教师课前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而进行精心设计,使导入的内容充满生机与诱发力。
  如在高中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我采用故事情境导入方法。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潦潦几笔画出了一位老者蹲坐在岩石上,当我在这位老者手中一节一节地画出一根渔竿时,顿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姜太公钓鱼。”以此情景,引发出深藏在学生记忆里的历史故事。由于创设如上故事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西周初期的“鼎”造型多为圆型,显得平和典雅,纹饰也较为朴素而端庄。接着,教师有意识地提起《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商朝纣王,学生就议论纷纷开来,什么“剖心”、“炮烙”等酷刑,一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形象浮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商朝的“鼎”造型多为方型,器型厚重,是追求具有威慑力量的“狞厉之美”。运用故事导入是为了烘托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必须做到简明厄要,要收得住。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改革重中之重,新课标将教学中“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来加以重点强调。为此教师要践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1)加强鼓励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于怎么“教”,而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知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无趣。现代美术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体现新课标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营造活泼有趣、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發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做到“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验、感悟、探究和实践中获得知识。
  如欣赏毕加索的经典画作《格尔尼卡》时,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的同学说看到了一种愤怒的情绪;有的说看到了一种反抗的力量;还有的说图像怪异,感受到凶狠与恐惧不安;有的说画面杂乱,好像剪贴画……等。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观点,讲解了《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创作的原由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2)有效运用现多媒体 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美术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使教学手段具体、生动、形象。尤其是图像、影像、动画、音乐等综合运用,使凝固在教材中静态美演化为动态美。那绚丽多彩、逼真可人的画面,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感知,调动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审美愉悦,激发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知。
  如在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古典名曲《高山流水》进行课堂气氛的渲染,引发出一种思古情绪。运用段落式的画面对开封的历史变迁进行回顾,使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理解得更深入、更精准。在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拉奥孔》时,则穿插播放片断古希腊神话《诸神之怒》中希腊士兵巧用“木马计”攻打特洛伊城时兵戈交刃的战争场面。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作品的时代气息。教师点击视频图片,局部放大拉奥孔及两个儿子身缠巨蟒面部所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尤其是拉奥孔那扭曲的身体,全身的肌肉都处于高度痉孪状态,整个作品弥漫着紧张而惨烈的气息,使学生感受到古希腊的经典雕塑作品在今天依然焕发出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软化学科边缘,增进知识整合
  美术作品是一定社会现象的反映,是依托一定的文化环境、条件和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解读美术作品。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讲授,分析、解读作品的艺术内涵,使学生懂得学科知识之间融会贯通。在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比如欣赏《步辇图》时,就需要学生了解关于唐太宗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对画作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如介绍民居建筑时,就需要学生运用地理学科中关于气候、环境等知识,来赏析民居艺术风格、特点。如欣赏中国画,就要学生学会体味“诗、书、画、印”相融合的艺术特色。在赏析《韩熙载夜宴图》艺术时,我刻意让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时代信息。如古人宴会的座席安排,唐代人的服饰特点,女子以胖为美的审美风尚以及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等等。通过不同的欣赏角度,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教师以跨学科来讲授知识学生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往往要高于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学生乐学,爱好,教学效果很好。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其可持续发展。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以单元形式来编排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开展单元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研究课题,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搜集信息,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的探究和知识建构。让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提出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得到体验和思考,形成多种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如在高中美术鉴赏《辉煌的美术历程》这一单元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我设计了如下课题:1.如何理解宗教与美术之间的关系?2.比较秦始皇陵兵马俑与古埃及金字塔宣扬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服务对象的异同。
  单元性课题设计要做到:以单元教学内容为知识背景,设计出开放的,没有现成“正确”答案的,必须要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才能回答的问题。旨在引发学生大胆假设,论证,并得出教师意想不到的答案和创新方法,促使知识创生。另一方面。要注意设计问题要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达到拓展课程容量,深化课程知识内涵的目的。
  四、实施有效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改变传统评价注重甄别与选拔功能,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评价方式。以民主、开放和协商的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合作精神、审美意识及想象力创造成力等方面作综合评价。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与方法,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就是论事,好的要表扬,存在不足的地方也要以指导性的语言予以指正。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以多维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做到优生以高要求,好中求异,优中求新;中差生则降低标准,寻找闪光点,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表扬和鼓励。评价主体要多样化。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要善于评述个人的作品的优、缺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以旁观者身份去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这样显得更加客观和理智。最后教师作指导性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评分,等级、评语、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小到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肯定学生的成绩与发展的方向。
  农村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农村高中美术教师当前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所述都是笔者平常实践所得,希望对农村高中美術欣赏教学的有效开展有所帮助。更希望与我同行的美术教师们共同来研究、分析致使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可行之道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实现农村高中美术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学熹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大根《美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国美术教育》2006年3期
  [3]《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结合自身内部资源条件,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也是一把双刃剑,富有挑战性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工作量繁多的班主任肩负着管理组织和教育领导一个班集体的重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所以,新课改到来后,为满足课改的需求,班主任的工作必然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 班主任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摘要】采用《高中生数学焦虑问卷》对309名农村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农村高中生的总体数学焦虑的平均等级为3.06。农村高中生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而高中女生在“应考情景焦虑”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男生。农村高中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数学焦虑及“课外解题自我监控焦虑”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年级。  【关键词】农村 高中生 数学焦虑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90-01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辅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人际交往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目前,我国学校班级的划分基本是以年龄为依据,
【摘要】目的:对医学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随机选取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同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作消费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消费水平以中低消费为主流,消费结构以基本生活费、通讯费用、网络消费、恋爱消费为主,性别、家庭住址、年级对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结论:医学生消费整体良好,但在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一定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文中提出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原因,以及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培养 学习和运用知识 能力 更新 观念 重视 主体性 提高 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
自2012年以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在税收体制中实行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物流业作为税改实施的重点行业,其方方面面受到了深刻影响,物流企业的资本结构也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营改增”究竟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利用税制改革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