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03-02
耐久跑是发展持久奔跑能力的项目,是田径运动中长距离跑得综合总称。耐久跑的特点是内脏器官做长时间强有力地工作与连续的肌肉活动,既要求跑出一定的速度,又要有持久性。当前中长跑技术发展较快,有步幅大、频率慢的跑法;有步幅小,频率快的跑法;目前正向着一定步长、高频率跑法的趋势发展。在耐久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的过程中具有加速跑的能力,同时还要求跑时身体重心保持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因此,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尤为关键,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教学、训练过程中发现的耐久跑易犯错,探讨了错误产生原因,提出了纠正方法,以期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以理论支持。
一、鸣枪后停顿一下再跑
产生原因:反应速度慢,没有快速的起跑和很想参与跑步的欲望、没有强烈的抢占先机意识、不愿意当跑步的领头羊、害怕摔跤和相互发生碰撞。
纠正方法:多做速度性反应练习,练习前在起点处画上一条弧形,再让学生之间保持一只手臂间距站立后起跑,确定每个学练小组的领头羊,反复训练学生从起点处快速起跑50米后在进入途中跑。
二、身体重心起伏过大,左右摇摆
产生原因:支撑腿向后蹬伸不充分和过于抬腿跑步造成重心起伏大,摆臂姿势不正确,身体摇晃。
纠正方法:沿着画好的线或标记跑,做到视线与目标保持平行,脚着地位置不要出现“八字”脚;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加强弱腿,弱臂的力量练习,做弓箭步走和原地弓箭步跳;加强摆臂练习。
三、后蹬无力,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人体运动重心低、后腿没有习惯比较充分地蹬伸地面、髋关节打不开、全脚掌着地向前跑、向前压着身体跑。
纠正方法:讲清后蹬动作的重要性,强调用力顺序反复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上坡下坡跑、各种弹跳动作,体会充分后蹬和送髋动作;做弓箭步练习。
四、摆臂方向不正确
产生原因:没有掌握正确、合理和有效的摆臂姿势,没有养成与建立正确的以肩关节为轴线前后强有力和有节奏的摆臂动作习惯。
纠正方法:讲清技术动作概念,加强具有针对性的摆臂专门性技术动作学练,例如:原地直臂摆臂和大小臂弯曲成90度两种摆臂动作体验、徒手和负重摆臂学练、弹力带系在肘关节处摆臂以及行进间慢、快跑交替性节奏跑摆臂等。反复练习原地摆臂动作,发展肩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的练习。
五、呼吸方法不正确,动作紧张不协调
产生原因:没有完全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与跑速、跑步的节奏不协调和不吻合。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技术动作和呼吸相配合的方法。在慢跑中着重体会训练二、三步一吸和二、三步一呼的配合练习,在慢跑过程中重点体会与训练学生的跑步节奏感、跑速和正确的呼吸法三者之间一致性配合。做柔韧性练习及各种形式的放松跑,越野跑练习。
六、大腿抬不起来
产生原因:向前趴俯着身体跑步,髋关节打不开、从小就养成的跑步姿势、坐臀跑、重心太低。
纠正方法:多做高抬腿走或跑的練习;用中速练习跑,要求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大腿积极前摆;多做负重弓箭步走和20米跨步跳练习;加强腰腹肌、背肌的力量练习。
七、体力分配不科学、不恰当
产生原因:学生对于如何合理分配体力的概念不清楚,不会进行匀速跑,没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或快或慢,体力分配不恰当。
纠正方法:训练学生重点掌握好跑步过程中的节奏感,训练学生养成始终保持匀速跑完全程,采取定时、定距、跑标志点来让学生养成跑速、跑节奏。采取跟踪明确目标跑,最好选择跑步节奏感很强的学生领跑来训练养成正确的习惯与意识,直到最终动作定型为止,教师要通过用明确的信号来提醒和调控学生的跑速、跑奏。
八、终点冲刺跑意识不强
产生原因:绝对速度耐力水平储备不足;由于前程跑速过快而导致没有体能冲刺跑;平时就没有训练学生养成最后冲刺跑的习惯;技战术水平运用不合理。
纠正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相对速度耐力和绝对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合理的运用技战术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匀速跑习惯意识;在最后一个弯道处运用醒目冲刺跑标志或用口哨声来要求学生冲刺跑或利用教师的口头提醒让学生进行冲刺跑。
作者简介:
卢世利,男,1970年生,山东莒县人,本科,山东莒县第四中学,一级教师。
耐久跑是发展持久奔跑能力的项目,是田径运动中长距离跑得综合总称。耐久跑的特点是内脏器官做长时间强有力地工作与连续的肌肉活动,既要求跑出一定的速度,又要有持久性。当前中长跑技术发展较快,有步幅大、频率慢的跑法;有步幅小,频率快的跑法;目前正向着一定步长、高频率跑法的趋势发展。在耐久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的过程中具有加速跑的能力,同时还要求跑时身体重心保持平稳、直线性强、有良好的节奏。因此,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尤为关键,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教学、训练过程中发现的耐久跑易犯错,探讨了错误产生原因,提出了纠正方法,以期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以理论支持。
一、鸣枪后停顿一下再跑
产生原因:反应速度慢,没有快速的起跑和很想参与跑步的欲望、没有强烈的抢占先机意识、不愿意当跑步的领头羊、害怕摔跤和相互发生碰撞。
纠正方法:多做速度性反应练习,练习前在起点处画上一条弧形,再让学生之间保持一只手臂间距站立后起跑,确定每个学练小组的领头羊,反复训练学生从起点处快速起跑50米后在进入途中跑。
二、身体重心起伏过大,左右摇摆
产生原因:支撑腿向后蹬伸不充分和过于抬腿跑步造成重心起伏大,摆臂姿势不正确,身体摇晃。
纠正方法:沿着画好的线或标记跑,做到视线与目标保持平行,脚着地位置不要出现“八字”脚;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加强弱腿,弱臂的力量练习,做弓箭步走和原地弓箭步跳;加强摆臂练习。
三、后蹬无力,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人体运动重心低、后腿没有习惯比较充分地蹬伸地面、髋关节打不开、全脚掌着地向前跑、向前压着身体跑。
纠正方法:讲清后蹬动作的重要性,强调用力顺序反复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上坡下坡跑、各种弹跳动作,体会充分后蹬和送髋动作;做弓箭步练习。
四、摆臂方向不正确
产生原因:没有掌握正确、合理和有效的摆臂姿势,没有养成与建立正确的以肩关节为轴线前后强有力和有节奏的摆臂动作习惯。
纠正方法:讲清技术动作概念,加强具有针对性的摆臂专门性技术动作学练,例如:原地直臂摆臂和大小臂弯曲成90度两种摆臂动作体验、徒手和负重摆臂学练、弹力带系在肘关节处摆臂以及行进间慢、快跑交替性节奏跑摆臂等。反复练习原地摆臂动作,发展肩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的练习。
五、呼吸方法不正确,动作紧张不协调
产生原因:没有完全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与跑速、跑步的节奏不协调和不吻合。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示范,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技术动作和呼吸相配合的方法。在慢跑中着重体会训练二、三步一吸和二、三步一呼的配合练习,在慢跑过程中重点体会与训练学生的跑步节奏感、跑速和正确的呼吸法三者之间一致性配合。做柔韧性练习及各种形式的放松跑,越野跑练习。
六、大腿抬不起来
产生原因:向前趴俯着身体跑步,髋关节打不开、从小就养成的跑步姿势、坐臀跑、重心太低。
纠正方法:多做高抬腿走或跑的練习;用中速练习跑,要求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大腿积极前摆;多做负重弓箭步走和20米跨步跳练习;加强腰腹肌、背肌的力量练习。
七、体力分配不科学、不恰当
产生原因:学生对于如何合理分配体力的概念不清楚,不会进行匀速跑,没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或快或慢,体力分配不恰当。
纠正方法:训练学生重点掌握好跑步过程中的节奏感,训练学生养成始终保持匀速跑完全程,采取定时、定距、跑标志点来让学生养成跑速、跑节奏。采取跟踪明确目标跑,最好选择跑步节奏感很强的学生领跑来训练养成正确的习惯与意识,直到最终动作定型为止,教师要通过用明确的信号来提醒和调控学生的跑速、跑奏。
八、终点冲刺跑意识不强
产生原因:绝对速度耐力水平储备不足;由于前程跑速过快而导致没有体能冲刺跑;平时就没有训练学生养成最后冲刺跑的习惯;技战术水平运用不合理。
纠正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相对速度耐力和绝对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合理的运用技战术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匀速跑习惯意识;在最后一个弯道处运用醒目冲刺跑标志或用口哨声来要求学生冲刺跑或利用教师的口头提醒让学生进行冲刺跑。
作者简介:
卢世利,男,1970年生,山东莒县人,本科,山东莒县第四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