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和开幕后西方舆论报道评论奥运会基调的反差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西方媒体中出现了许多有关北京奥运会负面的报道,批评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好,埋怨环境污染严重,诬称中国政府不尊重人权、中国不民主,各种对中国的指责接踵而来。然而,在8月8日奥运会开幕之后,上述消息报道大为减少,积极报道大量增加,基调不一样了。
  第三、对奥运会后中国走向看法的反差
  在北京奥运会临近的时候,西方有些人士试图预测奥运会后中国的走向。最尖锐的言论是法国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他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能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好像北京奥运会后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然而,北京成功地举办奥运会,特别是中国观众的良好表现,他们对中国运动员得金牌兴高采烈,对日本、美国、欧洲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得金牌同样兴高采烈。有的媒体认为,中国的观众也应当得金牌,因为中国公众充分理解和贯彻了奥林匹克精神。那些想通过寻找中国公众过激表现来为“中国威胁论”提供证据的人完全失望了。一个支持和实施奥林匹克精神的国家是一个和平、文明和进步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是不可怕的。
  第四、对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美国与欧洲的反差
  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人数之多是破纪录的。在走向北京奥运会时,美国总统与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布什总统和他的家人对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来没有动摇过,这反映出美国政府重视北京奥运会、重视中国、重视中美关系的发展。外交是国家行为,布什总统的行为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的。然而,一些欧洲首脑对待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现却与美国不同,有的出尔反尔,有的犹豫,有的彷徨,这个反差是非常鲜明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世界格局在发生深刻变化时各国的心态。当然,我们中国人是大度的,我们不会计较这样的事情。他们来,我们很高兴,他们不来,也没有什么。
  以上四大反差说明什么?说明北京奥运会增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相互了解,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可以预期,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与西方世界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会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国与国之间发展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了解,相互不了解合作是不可能的。相互了解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就随之增加了。双方看到了新的合作潜力,就会共同努力,把合作的潜力变为合作的现实。
  8月7日上午,北京奥组委的发言人郭卫民邀请我到北京奥林匹克新闻中心为到访的200多名外国记者就“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为题作“背景吹风”。会上很有意思的是,一位法国记者问了我一个问题:“萨科齐总统将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且他也声明不会会见达赖,这对于法中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我回答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一样,要想发展,首先是相互尊重。相互尊重,就要注意对方的关切和敏感问题,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们注意到萨科齐总统将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我相信中法两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对方的关切,不断发展共同利益,中法关系就一定能取得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利于对方,而且有利于世界。
其他文献
海南是一个岛,四面环海,交通一直不便。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加快交通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经过20年的奋斗,海南形成了省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交通以港口、民航、铁路并举的综合运输体系,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初具规模。  公路交通是海南岛内交通的主要方式。20年来,全省用于公路及站场建设资金180亿元,目前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794公里,比建省前增长43.3%,全省18
收入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交易越来越频繁,新颁布的收入准则打破了原收入准则的模式,本文将根据新收入准则的"五步法"确认房地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