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展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阅读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自主学习;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也在日益增多,促使教师思考如何打造自主学习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语文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打造完美的自主学习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一、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以生为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多用鼓励的方式对学生的观点以及行为进行肯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纪昌学射》时,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并且对教师提问的内容也不理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欲望,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针对综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词语对学生提问;针对综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提问;针对综合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文章整体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整体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2]。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课文内容,凸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根据课前调查发现班中很多学生都没看过日出的场景,对课文中的美好景色感触不深。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电子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感受日出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景象,会自主翻开课文进行阅读,以此来引发共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学是一种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逐渐改变对教师的依赖现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激活,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文内容。有的学生喜欢在阅读中结合插图内容理解课文;有的学生喜欢标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课文解读;有的学生喜欢与其他学生讨论课文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内容,能够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以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正确方法,以此来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完全落实,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深入分析、探索其中所蕴含的重点语文知識,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加深师生情感,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兰剑.以生为本,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2):129.
   [2]白军红.基于“生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建构[J].读写算,2018(31):105.
   [3]罗明娇.以生为本 先学后教: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先学后教,创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1):36-37.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分离的局面,侧重学生读写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趣中学,在读写结合中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奠基意义。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缺失,
摘 要:教育学者尹建莉说过:“喜欢阅读的孩子内心更丰足,自信心更强,精神力量更加强大,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有正向和积极的作用。”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好的阅读习惯,越早养成会越受益,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人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个人的魅力。因为有这种魅力的存在,才创造了如今复杂、快捷和便利的时代。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和魅力,这项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技能以及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团队合作等科研态度,这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尤为重要。然而小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加以科学引导和启发。以下就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