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460530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考作文分值不断攀升,大大小小的作文指导书、辅导班顿成轰炸之势汹涌而来。结果,财力花了不少,收效却甚微。这一来,家长急,学生忙,语文老师压力无形加大。毕竟写作文不是背单词,一篇好文章来源于一定的语言积累,生活感悟和灵巧的思维,非一蹴而就。
  随着电脑、投影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教学活动更丰富,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作文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条快速有效的捷径。
  一、改变传统习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不假,想要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提起学生兴趣是第一步。
  有条件的学校,不妨把学生写的作文直接扫描后投放到屏幕上。学生看到彼此原汁原味的作文,会觉得很真实、很有趣,就像自己的作品得到发表一样。这样便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同时通过屏幕来阅读更直观,阅读量更大,可以在几分钟内浏览几篇文章,信息量大,所谓见多识广,见多了,无形中会形成对比,通过对比,自然认识也提高了。再者,屏幕投影也有利于回放,有针对性的点评,在旁边直接修改,前后进行直观细致的比较,连同书写与格式都可以直接展示评析,学生能学有所得,现场效果无法比拟。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自己觉得有用,自然就会有兴趣。
  而传统的口头诵读仿佛过眼云烟,只记得个大概,无法细细回味,连读几篇效果就如猴子摘玉米,除非拥有过耳不忘的本领,否则结果都是所剩无几,没有直观印象,说再多又有何用?这样大部分学生就易于失去兴趣。再说要统一印制偶然为之问题不大,长期坚持,印刷也是一件麻烦事,费时费事费纸。屏幕直观倒显得物美价廉了。
  二、课堂动笔与键盘动手同步,直观高效
  这种做法比较适合写作短文或片段练习。
  课堂练习想要有效,当堂点评二次修改是较有效可为的一种方法。我曾经尝试叫学生到黑板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写,之后直接集体点评并修改黑板上的作文,再自行对照改,有了直观的参照,学生改起来确实效果不错。但总觉得代表性不够,再多读几篇嘛,听了后面忘前面,不好改。而在黑板上写字要大,后面的学生才能看得见,自然只能让一个人上来写。总有遗憾处。教室装了投影仪后,我尝试让学生直接在电脑上打字,而后投影讲评,学生倒觉得这样省时省力省纸,都跃跃欲试。这样,除了黑板上写的,又多了一个范例,好不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学生有兴趣,在座位上写的学生写写又与屏幕和黑板上的同步进行比照,增强了课堂竞争的起氛。多一个人就多一个范例,代表性更强,更全面,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
  如下文是一位自告奋勇学生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想象片段小文:
  一个男子夜晚躺在床上对一个油条淑女无限思念,他情悠悠,意绵绵,对女子思虑深长,躺在床上像一个车轮一样滚来滚去,侧过右边左手挠挠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忧虑;又侧到左边,眼神里好像透露出了一丝希望的光,滚着滚着,他的泪水不住地从眼里流了出来,浸湿了他的枕头,滚得有些累了他不小心睡着了……
  此文一出,大伙那个乐啊!这的确不是一篇美文,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学生易犯的网语及描写的错误。大家一边点评一边乐,我补充后,让他们再改,声明再随机投影。结果他们写起来格外认真,想象更丰富合理而不乏个性,许多作文妙趣横生,自发的掌声让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原来学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三、突破细节描写,丰富写作内容
  一篇感人的美文不乏精美的细节描写。孔乙己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洗的长衫,长指甲,条条青筋绽起的额头,排出九文大钱,满口之乎者也的细节留给了读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写父亲青布棉袍黑色大马褂的样子,蹒跚走到铁道边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由此可见细节描写的妙处。然而现在的学生生活阅历不多,选材没什么新意,如果再缺乏细节描写,更无亮点,感情也无法通过精美的细节表达出来。因此,让学生练习精美的细节是提高作文水平不可少的。可惜,大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加上记忆有时间性,观察有片面性,基本写不出什么细节,更不说美了。这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就大放异彩了。可以下相关图文展示习作,也可以用相机拍下通过细节投影给学生观察,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更细,一细,可写的就多了,细节出来了,内容就丰富了,真情实感也有了可觅可依之处。还可以直接拍下学生自己的活动场景以及现场作文,用活生生的或与他们为原型的材料,更有征对性和真实感,讲评与写作都更容易出彩。如下文这个细腻优美的短文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升的:
  醉人玉兰
  走近一点,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明绿明绿的新叶间有盈盈笑开的白花,花枝潇洒。
  再走近一点,可见花树独特杂乱的纹理。绿叶翠美,脉痕整齐有规律地向叶边撇去,细腻硬朗。深绿又微白的花苞结实饱满,呈子弹形,小巧可爱。大方典雅的花朵有着纯粹的白色,中间花蕊淡黄,再往里是几点暗红色,略显妖娆,往里又是肉色的一缕缕丝状物体,自由地散开。花瓣洁白芬芳,形状颇似小团扇,层层叠叠地散开,柔嫩惹人怜爱。轻轻一碰,质感细腻,带着些许微凉,碎屑落在手心,醉了人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寓学于乐的东西,有了可以突破的空间,学生要提高作文水平的确不见得是难事了。实践告诉我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作文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条快速有效的捷径。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古人云:“文以载道。” 在教师、文本、学生三个阅读过程的主体经历体验、碰撞、对话后,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作者)与教师、学生自我心灵的沟通对话。如何更好地综合“人本”与“文本”,我觉得事关“一种意识、两个前提、七点做法”。  一、树立 “以文本促人本” 的意识  以课文
高中的新课改实验与以往的课程实验相比较,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交际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
如何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做了一些粗浅的反思,以就教于专家同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恰当  现状1: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有些教师不管需要还是不需要,每节数学课都创设问题情境;不管合适不合适,甚至把一些无效的情境也用在课堂
所谓交际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以交际活动为中心,渗透到听、说、读、写每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场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热衷交际,因此交际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深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交际教学法进行简要探讨。  一、交际法实际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活化教学  教材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高效课堂势在必行,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又是不容乐观的。首先,语文学习和理科学习不一样,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家长和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其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网络充斥生活,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一读书,写一写文章,而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所以现在初中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最后,时下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他们所谓的“高校课堂”,向学生灌
古人论文讲究“就事”,即在赏析评论诗词文章时要注意联系作者写作此诗文时特殊的人生遭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有见地与实用价值的观点。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古诗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适当地了解一些作者的人生遭际,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起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来就会容易、深刻得多。事实上,广大的语文教师也一直在这样做着。但问题
一、变换背景  1.现在的学生爱读网络小说,喜欢其新鲜、刺激的情节,而对选入教材中的诸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文言小说则不屑一顾。  2.按部就班地用“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的模式教小说,学生的情感如同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波澜,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即使在课堂上回答了几个问题,也只是干瘪的死板的条条框框,难以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  3.高考“语言知识运用”板块常设有拟写对联这样一
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大纲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朗读目标不明确。有些课堂,听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讲评的基础,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意义重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自己闭门改得很辛苦,而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误区之一,教师忘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说得非常清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应加强批改的实践性,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教学活动中来。误区之二,忽视了作文的主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
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作为教师,我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乘着改革的浪潮,迎风破浪,扬帆起航。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的活动。活动中,有来自不同省市的特级教师为我们上观摩课,这些观摩课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陶醉,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感动。以下是我在听观摩课后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创意教学,循循善诱  余映潮老师执教了《七颗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