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民主的黑色幽默时代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shi9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英国上映了一部名为《至暗时刻》(Darkest Hour)的战争电影。该片的背景设定在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西欧各国在纳粹德国进攻下沦陷,英国孤立无援下,刚上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面临两难的抉择,他必须在与纳粹德国求和或领导英国力抗德国之间做出选择。
  丘吉尔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也不会有后来被人们所称颂的丘吉尔了。不过,崇尚自由的英国人的确不喜欢丘吉尔这样的政治强人。反法西斯战争一胜利,丘吉尔使命也完成了,就很快被赶下台。
  今天,当英国面临深刻的脱欧危机的时候,人们再次呼吁丘吉尔的重现。法国《回声报》(Les Echos)今年1月16日发表该报金融与市场部主编纪尧姆·莫让(Guillaume Maujean)一篇题为《丘吉尔醒醒吧,他们都疯了!》的文章。文章称,英国对于欧洲问题的纷争由来已久,但脱欧过程的曲折已经让英国整个政治阶层都名誉扫地。
  作为议会民主之母的英国如何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在距离最后期限只有数周之际,英国是如何陷入这样的局势当中,导致无人能说这个国家将如何离开欧盟?一场混乱的会议,投票结果让首相遭受了历史性的、耻辱的失败,却得到了支持与反对退欧双方议员的一致欢迎。丘吉尔快醒醒,他们全都疯了!
  眼下英国的局势比莫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显然更为糟糕了。特雷莎·梅黯然下台,被激进的鲍里斯·约翰逊所取代。约翰逊也的确很想扮演丘吉尔那样的角色,一上台就组成了意在“百日脱欧”的“战时内阁”(仿效丘吉尔的“战时内阁”)。“一切为了脱欧”成为其最高的也是唯一的政治目标。
  为此,他还破天荒地宣布暂停议会。英国的柔性宪政一直被视为民主的典范,但民粹政治一崛起,很容易滑向一场宪政危机。严酷的现实使得人们深刻质疑这位被称之为英国的“特朗普”的政治人物,能够像当年的丘吉尔那样带领英国摆脱目前的“至暗时刻”而走向光明吗?尽管前途未卜,约翰逊所带给英国人民和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至少要比当年丘吉尔能够带领英国打败德国高数百倍。

英国或走向更为黑暗时代


  如果约翰逊的“脱欧”决心如他迄今所表述那样的坚定,那么对英国来说,只有两种选择,即有条件脱欧(“软脱欧”)和无条件脱欧(“硬脱欧”)。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英国带来更为深刻的灾难,走向一个更为黑暗的时代。如果是“软脱欧”,那么一场经济(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但如果是“硬脱欧”,那么不仅英国本身能否维持一个统一的国家会成为大问题,欧洲的局势(即英国和其他德、法等大国的关系)更有可能回到“二战”之前的局面。
  无论是经济问题的恶化还是欧洲地缘政治问题的恶化,英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互相怨恨会再次浮上台面,而越来越没有政治责任感的政治人物则会利用,甚至动员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为自己图谋私利,不断恶化局势。至少就英国内部来说,由于政治人物的操纵,民众对欧盟的怨恨情绪不时地显现出来。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民主是最不坏的政治制度;或者说,民主是最好的制度。那么,人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个“最好的制度”现在到底怎么了?经验地看,不仅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都面临这样那样的困境。
  概括地说,任何社会在不同的时候都会面临各种问题,否则国家(政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有了问题就须要解决它,就需要有效的政策和政策执行。而有效的政策和政策执行的前提就是有效的权力,没有有效的权力什么事情都谈不上。民主曾经是西方国家组织权力的有效手段,但发展到现在,民主已经演变成为消解权力的有效手段。

西方政治制度旨在权力制衡


  西方政治制度的设计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很简单,就是要解决“权力之恶”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起源于暴力,即战争和征服。在理论上,从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到英国的霍布斯,人们已经为通过暴力(包括战争)而建设国家路径的合理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论证。霍布斯的《利维坦》(Leviathan)假定人类的原始状态是一个“无政府的战争状态”,他人就是敌人,人与人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为了求生存,就要结束这种不安全状态。因此,人们“让渡权力”给主权国家,并且和国家签署“契约”,让老百姓保存一部分不可让渡的“权利”。
  实践层面,欧洲近代国家从战火中诞生,并且绝对专制是所有近代欧洲国家的最主要特色。只有在近代专制国家形成之后,欧洲才开始了“软化”和“驯服”权力的过程,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民主化”的过程。
  如果说霍布斯确立了绝对权力理论,那么其之后的英国思想家们也确立如何制衡绝对权力的最好理论。洛克的以“有限政府”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理论开始“软化”政治的专制性质,而到了阿克顿勋爵的名言“所有权力都趋于腐败,而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西方政治制度的设计目标昭然若揭,那就是“权力制衡”。
  西方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达成“权力制衡”的目标,包括宪政、代议制、三权(即立法、行政和司法)分立、法治、多党制、自由媒体和多元主义等。到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ames K. Galbraith)那里,就连经济力量也是对政治力量的有效制衡,即政治和经济权力的分离是西式民主的前提条件。必须指出的一点就是,所有这些制度设计都是当时西方诸国社会力量的反映。
  这套精心设计的民主制度在很长时间里相当有效。但就在福山宣布“历史的终结”(即西式民主是人类可以拥有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制度)之后不久,西式民主就开始陷入危机,演变到今天的局面。那么,西方政治制度的危机到底如何而来?
  简单地说,西式民主体制设计过度强调制衡政治权力之“恶”的同时,既忽视了资本之“恶”的问题,也忽视了社会之“恶”的问题。这种忽视在制度设计的当时又是很容易理解,无论是资本之“恶”还是社会之“恶”当时并不显现。问题在于须要应付资本之“恶”和社会之“恶”的时候,西方政治体制失去了其应有的能力。   西方近代国家的产生本来就和资本不可分离,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主义国家本来就是“资本的代理人”。当国家本身是资本的代理的时候,就不会“存在”资本之“恶”的问题。并且,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那里,“恶”(追求私利)是一种积极的要素,他相信人们的“自私”行为可以自动导致公共品的出现。但其他人发现资本之“恶”的恶果。对资本之“恶”,马克思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揭示,法国作家雨果和英国作家狄更斯等作了文学描述。
  近代以来,各国通过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之恶有了一定的制衡。在这个过程中,民主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马克思描述的原始资本主义阶段,西方议会里面都是传统贵族或者新生权贵(即商人和资本家),但随着民主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议会和政治过程,西方政府权力的基础逐渐从资本转移到选票。

社会分化加深最主要根源


  但是,当代全球化已经彻底改变这种局面,资本再次坐大。资本之“恶”可以被民主所制衡的条件就是资本具有主权性,即无论是政治还是社会可以对资本产生影响力。然而,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可以轻易和主权“脱钩”。资本没有国界,也就是说,资本没有主权。一旦资本与主权脱钩,资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无论是全球化还是技术进步,无一不演变成独享经济,而非往日的分享经济。
  全球化和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量的财富,但财富却流向了绝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民并没有能够分享。这是今天西方收入差异加大、社会分化加深的最主要根源,也使得各种社会冲突浮上台面。
  与政治和经济相比较,在任何地方,社会似乎永远处于弱势状态。无论是宗教时代还是世俗政权下的帝国或者地方性政权,社会永远是“被统治者”。近代民主产生以来,社会力量的地位尽管有所改善,但仍然改变不了其弱势的局面。
  尽管社会之“恶”基本上是其弱势地位的反映,但也有效制约着西方政治体制的运作。今天的西方,社会一方面追求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倾向于滥用权利。福利制度就是明显的例子。民主经常演变成为福利的“拍卖会”。
  尽管“一人一票”的民主保障了人们可以得到“一人一份”,但并没有任何机制来保证“一人贡献一份”。不过,如果没有“一人一份”的贡献,很难保障福利社会的可持续性。资本自然被要求多付几份,即政府通过高税收政策来追求社会公平。
  但很显然,一旦资本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就可以逃避本国的高税收。实际上,“避税”也是西方资本“全球化”的强大动机之一。进而,随着社会越来越不平等,西方社会各种激进主义、极端主义及其所导致的暴力行为横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

代议民主已名存实亡


  今天的西方,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政治上越来越民主,经济上则越来越不民主。也就是说,政治上已经充分实现了“一人一票”制度,但经济上则越来越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须要作为,因为政府代表着社会的整体利益。但现实是残酷的,西方政府不仅无能为力,反而趋恶,表现为政治精英之间没有共识,党争不止,治国理政被荒废。
  更为严重的是,党争往往和表现为形式繁多的民粹主義,甚至政治极端主义联系在一起,造成了更进一步的社会分化。近代以来的代议民主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政治人物已经失去了政治责任感,导致了“有代议、无责任”的局面。民主成为了各种社会冲突的根源。政党政治要不是意识形态之间的、阶级之间的、宗教之间的、民族之间的、公民与移民之间等种种冲突的直接根源,要不是对这些冲突推波助澜。
  这就是英国“脱欧公投”的政治大背景,也是西方诸国今天各种困局的大背景。这使人想起1980年代中国曾经有过的一场有关“人治”和“法治”的争论。没有人否认“法治”的重要性,因为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所有的制度都是由人来操纵的。最好的制度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政治人物,那么这套制度也无能为力。
  如果统治精英是负责的,那么没有制度就可建设制度,有了制度就可有效运作制度;但如果精英是不负责的,那么最好的制度也会出大问题。今天的西方政治精英们不仅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反而通过操纵普通老百姓的所谓的“民意”(民粹主义)来制造新问题。
  尽管西方危机越来越深刻,但人们看不到路在何方。在政治、资本和社会所有群体都成为既得利益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可以站在既得利益之上的时候,谁来解决问题呢?在这样一个没有了船长、航向与方向舵的时代,人们呼吁丘吉尔的“再生”不难理解。“乱世出英雄”。今天人们呼吁“英雄”的出现,是意味着今天已经是“乱世”了,抑或意味着更糟糕的“乱世”的即将来临?
  (摘自“联合早报网”。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标题有改动)
其他文献
昔①齐人有欲金者,清旦②衣冠③而之④市⑤。适⑥鬻⑦金者之所,因攫⑧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⑨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⑩见金。”  ——《列子·说符》  “物以稀为贵”,自古以来,金子就是一种稀有品,很多人都想拥有,而且越多越好。当然,也有人把金钱比作浮云,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恐怕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境界。  那个齐国人也是个俗人,普通得与你我一样。他想拥有金子,这本没有
2007年3月4日,牛津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撰文,首次提出了“中美共同体”(Chinamerica)的概念。一时间,“中美全球共治”、“G2”成为热点。彼时,大多数人不能想象,中美两国将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爆发今天这般规模的冲突。  今日中美之争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欧美民粹主义抬头的根源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否必然会导致与先发国家的进一步对
《企业破产法》出台13年后,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呼声再起。  7月1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由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逐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符合条件的消费负债可依法合理免责,最终建立全面的个人破产制度。”  这一提法,被解读为个人破产制度或将提上日程。在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破产法学会会长王欣新看来,
我从得知陈新先生病危到先生鹤归,再匆匆赶往东郊殡仪馆沉痛告别先生,前后仅四天的时间。陈先生身体状况不太好,2018年4月28日以92岁遐龄仙逝,按理我们是可以平静接受的。但以先生清晰的思维能力与高效的工作状态,我的感觉是他至少还可以延寿三五年甚至坐享百龄,谁知先生走得太突然,突然得让我一时有点发懵,有点转不过弯儿,更是有点不大甘心……  一  我认识陈新先生很晚,是1993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在业师
与知己对饮,是一件乐事,何况是在安静的春夜,何况是在山野间。(开篇简洁明了,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主要事件)  这位知己其实是我的高中同学,高考没有考上,回家承包了一片地,种地之余,养起了鱼,喂起了猪,种起了果树。几次同学聚会,别人都是开车来的,唯独他是从乡下坐公交车来的。吃饭时,同学们都劝他到城里来,依他的才能,找份好工作是没问题的。他微笑着摇摇头,说习惯了在乡下生活。(介绍这位同学的基本情
30多年前,一位年轻的民族学者来到基诺山。  这里是我国最后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的地方。  他是来研究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第一次走进基诺山乡的亚诺寨,眼前的一切让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深感震撼,“老百姓住的全是茅草房,房子里最有生气的地方就是火塘,家用物品就是几口铁锅、一两杆猎枪。”  白天忙完田野调查,晚上坐在老百姓家竹楼阳台上,看着满天星斗,想想当地贫穷的现实,他充满疑惑:这地方能实现现代化
引言  亲情是力量的源泉,在她的浇灌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亲情是灵魂的圣火,在她的照耀下,我们才能事业有成;亲情是治疗伤痛的灵药,在她的抚慰下,我们才能百病全消……虽然有句谚语说“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即儿女爱母亲与母亲爱儿女往往是不对等的,但只要为人子女者有一份孝心并落实为行动,还是完全可以做到“以我寸草心,来报三春晖”的。  这里要提醒的是,下面两篇时文均为记叙文,而记叙文的特点在
大夏天的,台湾问题也没能“凉快”下来。2019年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任上的第二笔对台军售项目(FMS)揭开面纱:22.2亿美元——108辆M1A2T主战坦克、250枚毒刺肩扛式导弹及其后勤支援装备,无论金额还是销售武器性质,都超过其上任后,2017年6月29日的首笔对台军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续做出回应,除了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更明确提到“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方将对参与售台武器的美国企业实
“低头族”就是指那些一心低头玩手机、两眼不离手机屏的“手机控”。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甚至在你的家中就会有几个。  “低头族”们专注于手机世界,看似小事,实则危害非常大,我们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说不。(亮出中心论点,统率下文)  那么,“低头族”有哪些危害呢?(自然引出下文)  一方面,会使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之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工作,影响学习,甚至会把人引入歧途。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深刻揭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凸显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