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你“动情”了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中教育阶段,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稚子,而是站在我们面前可能还高我们一头的学子。爱的教育,情感的投入,并不因学生年龄的增长而过时。“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爱之越深,教育效果越好”。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更深切地体会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情感投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从侧面间接地激起学生的潜意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动情”,强化教学效果呢?
  一、动于衷——情感源自心的平等
  教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尊崇的职业。现如今,我们能否克服以往“尊师重道”的心理,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呢?马斯洛说,教师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教师的精神之爱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教学交往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没有高高在上的自我禁锢,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课堂会让学生的心理负担减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问我们是否喜欢和一个站在高处、端着胳膊、始终保持自我优越感的人对话?弯下腰来更应该从心理上做起。打破心理上的束缚,会让学生觉得我们更易亲近,我们更易放下架子爱学生。
  二、形于色——体态写出情感
  几乎所有教师都以辛勤付出、无私奉献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课下精心备课、潜心研究,课堂上高谈阔论、风度翩翩。做教师这一行久了,即使什么都不说,别人也能肯定地说出“你是老师吧”。长久以来的职业习惯会在人的身上留下烙印,使人一看便知。教师的情感会外化于体态。
  一位诗人曾说:“你眼睛里,心灵的太阳光辉灿烂。”教师亲切的注视,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教师的眼神中,学生能读到深深的关切,从而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这样的眼神交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类似的情感投入还体现在面部表情上。一旦站上讲台,教室就是你的舞台,下面有那么多双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你,脸上的表情多么直观。整天绷着脸,学生大概会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或者对工作不太满意。
  我曾有幸向一位特级教师听课学习,面对不熟悉的学生,他自然微笑的表情第一时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互动时,他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他生动多变的表情,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课堂气氛非常融洽。走入语文殿堂,大家名士都独具魅力,我想象不出一张冷峻木然的脸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他的个性风采。聪明的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抓住学生。生动丰富的面部表情,端庄得体的动作语言,会使课堂锦上添花。若能于慷慨激昂处眉飞色舞,低沉哀婉处黯然神伤,热烈召唤处振臂高呼,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被你感染,融入到教学氛围中。相反,如果教师的神情呆板,不会应用动作语言,那么课堂就会过于单调,严肃而失去吸引力,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丧失兴趣。教师不仅仅要学识高,还要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以个人的魅力吸引他们,征服他们。课堂上,不能板起面孔说教,或是捧起书本只顾自己的“子曰诗云”,不顾学生的“庄生晓梦迷蝴蝶”,“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
  《我的老师》这样的文章不知被多少人写过,很多都有一张温和、亲切的脸;“不怒自威、不严而肃”的教师也有很多学生喜爱。其实体态情感更多的还是在于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这张脸、这双眼、这个人的一颗爱他们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三、达于言——语言传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是语言。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的语言刺激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自己听课时能明显地感觉到:同样的教学内容,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更具吸引力,一平到底的声音容易让学生昏昏欲睡。我曾以为这是教师本来具有的语言习惯,后来不无羡慕地说起时才知道,他们也是花了一番工夫才练就的。他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练就教学工夫,令我肃然起敬,受学生爱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成为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让语文课更具魅力。语文教师生动的描述、富有表情的诵读,将学生带入情景,让学生遨游于神秘的世界,增强感受力,实现情感培养目标。然而,语言情感更讲究的是自然,不刻意,不做作。扭捏作态反而会削弱美感,变成笑谈,在这方面要尤其注意引导学生。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以自己无私爱生的心理情感、丰富的体态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对学生进行或隐或现的刺激,从而促进学生适应和调整行为、观念,积极参与教学交往,这样的教学一定高效。
其他文献
一、案例回顾  2012年春,我担任初三年级某班班主任,由于马上面临中考,学生、老师的压力都相当大,一切围绕能考进几个达标中学这个硬性指标转。班主任最怕的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绪出现变化,出现不稳定,这将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然而最让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临近泉州市质检时,班上平时学习认真,有望考进一级达标的刘某却积极性不高,上课经常若有所思,课外作业敷衍了事,经常违反班级纪律:上课迟到,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活动已经成为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某些教学活动设计过于花哨,游离于同一个层次与平面,看不出活动之间的递进关系。有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境变化太快,同一层面的都脱离文本的感性体验,发散活动太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包括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智慧的生成等。如何改变课堂教学在浅层面打转的局面,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善于
摘 要:文章提出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让农村学生迅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举一反三,根据学生特点,用chant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学困生 chant  信息化时代,工业革命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大批的农民涌向城市,这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新气象,而教育一时很难跟上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村大批的留守孩子无人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而课堂就是培养兴趣的最大舞台。这就要求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构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以“趣”为引导的“快乐课堂”。  一、寓教于境,体验情景之“趣”  语言存在于特定情景中,如果离开情景,则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
摘 要: 中国经典文学博大精深,取材宽广,意义深刻多样,是进行幼儿阅读的宝藏。但是经典文学存在语言艰涩、意义内隐等困难,幼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有选择性地加以改编才能运用。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 幼儿化 改编 运用  中国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的载体,是民族生存的根基,使孩子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行。但古典文学古奥深涩,其神韵往往是几层相互交织叠加的,对于四五
摘 要: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学习“双语”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而提升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变得极其重要。本文就巧妙运用过渡语对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过渡语 汉语课堂 汉语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汉语课,跟很多因素有关,
摘 要: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90后”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等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把握不同年级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加强管理,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生活 思想状况 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大一共发放问卷1000份,共回收761份,回收率76.1%,有效问卷741份。大二共发放200份,回收18
摘 要: 创世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天地、宇宙、万物的各种想象,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原始信念,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民族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民族性又使两国文化都散发出了独特光芒,特别是日本神话中的皇权思想、天皇的由来、英雄观等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 中日神话 创世神话 日本文化  一、探
摘 要: 高考仿写是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除了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运用能力之外,还间接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了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考试能力层级为D级。本文分析了仿写的其中一种形式——续写式仿写探究高考仿写题的意义,为高考复习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考 仿写题 复习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考语言表达能力题里仍然保留了仿写题,使之真正成为了高考实验田里的保留节
摘 要: 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引导幼儿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能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成语故事 幼儿语言能力 有效策略  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引导幼儿适当地接触成语故事,既能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