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路径探析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
  一、构建立体化教育环境,发挥协同效应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环境对受教育者正确价值观及理想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迅速,不管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和大学阶段过渡的顺畅性,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的衔接环境,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一)学校教育环境
  中学和大学的校园环境有很大不同,应该确保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间实现环境的良好过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中学尤其是高中,氛围相对紧张,而大学氛围相对宽松,也更加开放,学生有更多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差异会让很多学生不适,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应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以实现中学和大学之间的顺利过渡。
  (二)家庭教育环境
  与学校相比,营造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难点较为突出。中学时期,父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导致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过于沉重。进入大学后,父母对孩子要求放松,因此大学时期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度大大减轻,导致极度不平衡。家长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学到大学顺利过渡的重要性,保持连贯性和统一性,营造连续性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三)社会教育环境
  在教育的顺利衔接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同样很重要。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处在社会中,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今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化,使得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必须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让主流价值观占领舆论阵地,坚决抵制非主流思潮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努力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渡营造一个和谐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了解决现今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加强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机制建设,把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归入思政司的职能范围之内,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和大学的顺利衔接提供制度保证。
  (一)课程改革协调与发展机制
  目前,相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过程较为缓慢。针对这种情况,要保证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顺畅衔接,还需要加强双方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第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紧跟初中课程改革的步伐,注意内容的连续性和适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第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要与高中保持一致,要主动去了解高中教学情况,补充高中教材的不足。此外,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学科优势,鼓励教师将理论研究延展到实践中,加快大学课程改革步伐,促进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顺畅衔接。
  (二)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程衔接的实施者。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实现,需要这两个阶段的教师坚持系统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实际,实现有效对接。首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或通过教育部门建立的教育网站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教育教学情况。其次,可以建立定点学校合作机制,方便高中和大学两个阶段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最后,可以定期举办大型研讨会,深化学科间的交流和讨论。
  (三)学生之间的实践与交流机制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为了促进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顺畅连接,各阶段的任课教师都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衔接。第一,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多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劳动和服务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大学参观学习,提前感知大学的氛围。第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可以多带学生走出校园,举办一些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去中学兼任辅导员工作,与中学生共同组织实践活动。
  三、系统规划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或多或少与之存在着重叠或断层的现象,从而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加强中学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衔接十分必要。
  (一)统筹规划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个课程往往是由多个科目组成的,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性质。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也可能出现忽视学生的实际、割裂学生理解能力的现象。与此同时,强调课程设计的连续性和顺序性,也有可能会导致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出现重叠,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促进中学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有效衔接,必须坚持整体观念,对各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设计。此外,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加强沟通与交流,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融合各科的知识,创新课程设计内容,适当删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陈旧知识内容以及与大学知识重复的内容,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精神需求。
  (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中学和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阶段。恰当的课程内容,能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构建起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学时期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会接触到纷繁复杂的信息,思想和心理活动也变得复杂多变。因此,课程内容要做到生活化、立体化,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较中学时期更为成熟,积累的知识相对丰富,现实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着重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意识。首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学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坚定中国道路的自信和决心。其次,加强国情、国史的教育,让学生深刻感悟中国道路選择的必然性,增强国家自豪感与荣誉感,加深爱国意识。最后,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就业、心理健康等,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完善,从而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从容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谢树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及案例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14.
  [5]周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11).
  [6]胡学琦,樊宏法,江士方,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衔接与整合研究——基于中学和大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实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02).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四史”教育;党校教学;价值意蕴;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重视历史这一教科书的作用,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理论内容,“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充分将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路、总结的经验实践化,并运用于平时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基本素质与行为修养。  一、“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党史教育  在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历史时刻,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为民族地区高校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工作、更加充分地认识在新时代学习党史的必要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能够通过不同维度的对比科学地展现出人类在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导致大量儿童留守农村。由于农村的学校教育发展不完善,很多孩子的成长得不到较好引导,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愈加尖锐与突出,因而研究他们的教育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而言,本小组调查的这个乡可以作为一个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党性修养  当前,我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高校作为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要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要在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指导方向,是促进高校教育发
【关键词】实训中心;劳动教育;实践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职业院校具有独特的教学实践资源,以此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中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塑造学生正确的
【关键词】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仅给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继续教育学院不仅包含了成人高考,而且包括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业务范畴,主要负责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个方向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需要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高校继续教育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改革。目前,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  一、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不够  贫困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不同,其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方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贫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为核心。当前诸多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已成体系,但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相对不足,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清晰定位贫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推动了乡村数字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使用互联网.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