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探析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qu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
  一、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不够
  贫困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不同,其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方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贫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为核心。当前诸多高校针对贫困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已成体系,但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相对不足,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清晰定位贫困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未能充分开展就业指导教育
  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虽然体现了就业指导的相关思想,但是未能触及到就业指导视角下思政教育的实质,未能充分使贫困生认识到就业规划的重要性,其在制定就业规划时容易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贫困生在就业竞争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二、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开展路径
  (一)加大贫困生心理素质培养力度
  心理因素一直以来就是制约高校贫困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思政教育的开展则有助于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一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借鉴网络化管理理念,通过构建心理健康网络的形式加强与班干部的沟通与合作,发挥联动机制的优势,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从而为制定贫困生心理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二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秉承层次化理念,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制定富有层次化的心理建设体系。针对心理状况不佳的贫困生应当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邀请专业人员对该类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以平和的心态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自身层面不断弥补个人不足。
  (二)鼓励贫困生参与校园活动
  学生就业本质上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总体评价,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学校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可以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现代化高校教学体系中更加突出“第二课堂”理念,而且“第二课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密切。由于贫困生群体家庭条件的先天缺陷,对其心理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进而表现为不愿意融入群体、消极对待各类校园活动等特征。由此可见,贫困生群体事实上生活在与主流校园环境氛围脱节的状态,而相对贫乏的校园活动参与经历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关注贫困生参与集体活动方面:首先与贫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贫困生消极对待校园活动的原因,进而确定家庭贫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面对面的交谈是一种走进贫困生内心深处的良好方法,通过交谈帮助贫困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交往观,消除家庭贫困带来的心理障碍,鼓励贫困生参与到各类学校活动中。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构建结对帮扶机制,选派班干部与贫困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由班干部带领贫困生積极参与到学校活动中,促进贫困生融入学校整体氛围之中,使其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心态。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育活动的形式方面着手,在高校活动组织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有类型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模式满足更多类型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活动参与需求,帮助贫困生更好地融入学校活动体系中,发挥“第二课堂”对贫困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为其今后就业增强竞争力。
  (三)增强贫困生的就业规划意识
  培养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规划意识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使贫困生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时能够从容不迫。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通常只对各类校园活动存有兴趣,对未来就业认识相对模糊。贫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意图求得更深层次的发展并真正达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目的,但没有明确的就业规划。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贫困生入学阶段就做好相关工作,引导贫困生在大学期间时刻秉承就业意识,初步建立个人就业意向,并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个人技能,进而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就业规划。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贫困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开展必要的就业规划教育,帮助贫困生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规划。
  (四)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较为复杂,如果毕业生不能够认识到当前就业环境的巨大压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氛围中无法准确定位自身,就无法在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激烈的就业竞争对贫困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贫困生自身的经济条件通常不理想,在就业竞争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紧迫感也相对较强,这会对其就业产生间接不利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贫困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手段开展必要的就业宣传工作,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树立危机意识的同时也要增强个人就业的针对性,确保贫困生达到理想的就业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贫困生正确的就业竞争意识,提升其综合能力。贫困生由于日常生活压力较大,通常需要采取校外兼职、打零工等方式获取额外收入维持生活,但是这种情况客观上会导致其综合能力培养的不足,最终影响到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思政教育的开展应当从加强贫困生就业竞争力角度入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大对贫困生的管理与监督,同时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学习状态,保证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避免其由于过度专注课外兼职造成不利影响。
  三、结语
  就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思政教育要充分结合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最终达到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巴达玛莲花.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学,2020(27):53-54.
  [2]马萌.高校思政教育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5):147-148.
  [3]张大卫.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18):81-86.
  [4]李子恒,袁伊琦.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J].长江丛刊,2019(30):168+170.
  [5]王先.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探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5).
  [6]刘兵.思政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03(29):131-132.
  【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知行合一’的德育实践研究”(20F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远程教育;党员教育;在线学习;疫情防控  目前,党员远程教育服务工作重点关注的是农村、社区等领域群体的学习需求,解决党员培训过程中面临的精品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为党员在线自主学习提供服务。然而作为党员教育的辅助手段,党员远程教育服务工作未重点关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群体的学习需求,未重点支持党员教育的班组培训业务过程,未针对党员在线自主学习开展常态化全面考核服务。而受到疫情的影响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立足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审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能够更好地把握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核心内容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
【关键词】“四史”教育;党校教学;价值意蕴;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重视历史这一教科书的作用,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理论内容,“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充分将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路、总结的经验实践化,并运用于平时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基本素质与行为修养。  一、“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党史教育  在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历史时刻,党中央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为民族地区高校扎实开展党史教育工作、更加充分地认识在新时代学习党史的必要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能够通过不同维度的对比科学地展现出人类在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来到城市务工,导致大量儿童留守农村。由于农村的学校教育发展不完善,很多孩子的成长得不到较好引导,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愈加尖锐与突出,因而研究他们的教育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而言,本小组调查的这个乡可以作为一个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党性修养  当前,我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高校作为国家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要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要在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指导方向,是促进高校教育发
【关键词】实训中心;劳动教育;实践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职业院校具有独特的教学实践资源,以此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中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塑造学生正确的
【关键词】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仅给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继续教育学院不仅包含了成人高考,而且包括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业务范畴,主要负责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两个方向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需要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高校继续教育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改革。目前,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