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古诗教学内容有效性探析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蕴含的丰富内容、深邃内涵,以及自然渗透的人文精神,在人的素养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诗歌教学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和审美愉悦。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充分感知文本,确定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过对教材的有效处理,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具体信息。这些年,我们都在大力提倡教师根据学情“用教材教”,而不是干巴巴地“教教材”。这意味着教学内容是来自师生共同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师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另一方面,师生可以科学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经过取舍之后的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的结合体。
  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必须充分阅读和感知文本。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如何才能让教学内容更有价值呢?教师必须时时思考,应该让学生学什么,学了之后能够得到什么,得到之后可以提升什么。而这就必须有合适的教学理念、很好的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有着与时俱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语文课程发展到今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对于诗歌教学而言,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诗歌的诵读、诗意的理解和语境的还原。从中职语文的特有实际出发,以诵读文本为根本,以品味语言为抓手,以促进体验为过程,选择诗歌的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应用能力、形成职业生涯应对能力的目的。
  以《诗经·静女》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重章叠唱的的语言、结构特点。(2)明确诗歌中称谓词的转换及其内在逻辑,体会诗歌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和升华。(3)通过言行的描写认识人物,通过语境的还原认识人物,通过情景的体验认识人物。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爱情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引人入胜。诗歌以小见大,塑造了一对痴情憨厚、漂亮活泼的青春男女形象。
  二、以诵读文本为根本,以品味语言为抓手
  选入教材的诗歌长短不一,题材不同,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以文本内容为依据,以课堂有序深入推进为原则,寻找并确定切入点。
  以《诗经·静女》为例,诗歌篇幅短小、四字成句,朗朗上口。课堂的第一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生自由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集体大合读、伴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接着,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一个作为研读抓手的问题——“称谓是指称呼,名称。如称呼爸爸妈妈,帅哥美女,你我他。诗歌中出现了几个称谓词,各出现了几次?”这样切入,学生能迅速找到答案。
  而后,引导学生研读称谓词本身及其指向的情感升华。静女,指淑女,美好而善良的女子①。淑女是对一个女子相当高的客观评价。我,是男子自称。女,通“汝”,你,是男子称呼女子送的两件礼物。我们通常称呼物品都用第三人称的“它”,而男子却称“彤管”②和“荑草”为“女”,你,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钱钟书先生注解得好:这是“至情洋溢,推己及他”。美人,男子甜蜜回忆静女送的两件礼物后,感情炽烈,情感有了明显的升华。直抒胸臆,直呼美人。
  這时,就诗歌对姑娘称谓词的变化,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男子为什么不一直称呼姑娘为静女呢?为什么到最后要称呼姑娘为美人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间的两个“女”,也就是“彤管”和“荑草”这两件礼物着手。从一开始的静女,经过中间赠物定情的环节,男子对姑娘的情感有了明显的升华。并且,这种升华并不直接表达为“我爱你”,而是通过称谓词的变化表达出来,而这种语言特色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表达情感的含蓄美。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流行短平快信息流动的今天我们所需要的。
  三、合理整合资源,还原诗歌语境
  《诗经》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那些渺远的民俗风情和话语系统,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理解起来是个难题。即便人类情感有千古永恒的轨迹,也恐有失偏颇。语境还原不是在文本解读时,用幻灯片给出几张空洞的标签式的解说,而是要贯穿到课堂上教师用的每一个素材、每一句阐释中。
  为了帮助学生还原诗歌的创作语境,选择情景相似的诗歌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是一个好策略。如将《诗经·静女》的第一节与《诗经·子衿》进行比较阅读。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郑风·子衿》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叙述的。第一节内容是女约男,男等女。《诗经·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叙述的,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女等男,男没来。无论是《静女》中故意躲藏的小心思还是《子衿》的真情毕露,都反映了当时的女子对于情感的大胆流露,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人民自然淳朴的生活情态。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后来时代中的闺中怨妇明显比先秦多?因为针对女性的繁文缛节和束缚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对于离别、相见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觉?先进的通讯设备方便了我们,也消解了我们对于相思别离的真切感受。
  诗歌的二、三节,写女子赠送男子礼物。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以物定情的阶段。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赠送礼物是其中一种。先秦时期的男女定情阶段,送礼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处,比较阅读选择的材料是《诗经·木瓜》。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卫风·木瓜》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静女对男子有好感,主动赠送男子礼物,送的是当时很普遍常见的“彤管”和“荑草”。男子收到礼物非常开心,不停地夸赞礼物。后来直抒胸臆:“也不是你很新奇特别,是因为你是美人送的啊!”表明赠送的礼物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赠送礼物的人是谁才是最重要的。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按照物品价值,琼琚比木瓜贵重很多倍,这种回礼很吃亏。但双方都非常开心,因为“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不是为了回报你,是我珍重你的情意,想跟你永远相好。此时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呢?真心实意、真情实感才是最好的礼物。
  中职语文古诗教学内容有效性探析
  四、进行诗歌再创作,促进情景体验
  《诗经·静女》一诗的主题,关乎青春男女、约会、爱情,是学生向往、喜爱、感兴趣的内容,适宜对作品进行拓展延伸和再创作。诗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这是诗歌进行再创作的前提。诗歌传情的细节和传情的礼物特点突出,易于捕捉,从而能够把握诗歌的内在节奏,这是实现诗歌再创作的关键点。《诗经·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叙述的,请学生变换角度,想象自己是静女,用静女的口吻来重述故事。有学生的作业写的是:“靓仔其帅,俟我于城隅。我悄躲之,望其搔首。靓仔其帅,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曰我美之。自牧归荑,洵美且異。匪仔之为美,帅哥之贻。”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对于诗歌内容有了把握,并且注意到了称谓的改变。但在谁送谁礼物这个问题上没有理清。还有的学生写的是白话文:“这名男子真英俊,我自约他到城隅。我呀我呀躲起来,让他心跳又着急。我呀对他有情意,送他美丽小彤管。我呀对他有心思,采来荑草表心迹。男子男子他可知,我的深情望珍惜。”对于诗歌的理解、称谓的变化、礼物的赠予都有了准确的把握。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在校的学习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提高核心素养。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实现丰富、融合、实效。教学内容价值性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知识的积累、设计的智慧和课堂管理的力度,是让课堂有序高效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只有结合课程内容,不断提高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深入思考、巧妙设计、灵活引导,课堂教学效果才会不断提高。
  注释:
  ①静女之‘静’,诸家训释不一,迄无定论。本文采“静女”为“淑女”义。
  ②彤管之义,历来也有“红色的管箫”、“红色的茅草”等几种训释。本文采“彤管”为“红色的管箫”义。
  特约编辑吴宁辉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创建“智慧课堂”,应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将智慧课堂与历史课程深入融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与智慧,以此促使学生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智慧课堂分析   对于“智慧”而言,属于人们在参与某些活动期间对于人事物含义所产生的认识,也是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与探求真理能力的真实体现,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教育领域中,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为了使中职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在中职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势在必行,而仅仅通过德育课教学远远不够。本文结合专业课教学实践,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探索如何在不同学期的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使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生涯。一、在中职专业课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
十九大报告内容非常理性、前瞻,充分彰显了我们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大自信、大情怀、大智慧、大抱负。“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职教育如何承领新使命、完成新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引言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着难管的问题,由于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的言行举止往往与学校的规章制度“背道相驰”,这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班主任如果只用简单而带有强制性的刚性管理来管理他们的话,可能会忽视了他们的情感,压制他们的个性发展,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但要用“刚性管理”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更要体现“柔性管理”的人文关怀,这样就能起到事
一、专业概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跃猛进,逐渐发展成熟的IT企业使得大量的传统经营模式转移到互联网,同样由于电子商务的成熟发展,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社会出现大量网络技术相关的岗位需求,促使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出现。从2000年开始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由应用型转向专业对口型技术人才,我校于2003年将原有的网络应用专业及软件开发专业调整为计算机网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教育必将继续向前推进。2018年,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解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时指出,传统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并大力推行互联网与教学相融合,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新的教学环境。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应根据个体智能结构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教育理念和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在中职数学课堂中,
摘要:笔者选择了广东省十所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特性的认知和认同感较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获取途径多样化;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流失、重建问题和全球多元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效地融合贯通,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对接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
大会概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  4月10—12日,由教育部职成司委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云浮市新兴县人民政府协办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总结会在新兴县成功召开。教育部职成司调研员刘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高校,第四批国家级示范县、第五批国
网络操作系统又称服务器操作系统,主流系列包括Windows服务器系列和Linux服务器系列。《网络操作系统》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要上好这门课程要求电脑主机能够安装并流畅运行虚拟机软件,譬如VMware Workstation或者Virtualbox等。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学校机房电脑主机仍然停留在4G内存和机械硬盘的硬件水平,比较少学校的机房能够配置8G内存以及固态硬盘的电脑主机
一、引言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党委积极巩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5年“三风”建设年》活动成效,以“校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基层服务型党支部,把我院的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围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巩固三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创建基层服务型党支部》,研究制定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细化阶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