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伦理角度看我国个体消费问题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1989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我国部分消费者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本文就我国个体消费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图探究其原因,从而运用消费伦理的知识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以此帮助消费者养成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伦理;个人消费;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37-01
  一、相关理论概述
  消费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消费,什么是经济伦理, 究竟消费与伦理是什么关系,怎样才算奢侈消费,这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所忽视的。本文就此对有关消费与伦理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阐述。
  (一)经济伦理视角下消费的概念。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伦理现象,消费不仅仅包括吃、喝、玩、乐等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它也是使人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的积极行为。
  (二)消费蕴涵的伦理问题。消费首先蕴涵的伦理问题是人(作为消费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最终都是以使用、摄取与扔弃和、排泄自然对象为归依——消费者主权加重了滥用、污染。消费其次蕴涵的伦理问题是人(作为消费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人消费不仅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属于公共事情,而且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也属于公共事务:例如抽烟等等。不仅如此,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消费最后蕴涵的伦理问题是人(作为消费者)与自己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必须具有独立自主性。
  (三)经济伦理的概念。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经济生活当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指导人类社会经济的价值观。一方面,道德通过规范约束人,成为社会秩序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价值观念引导人的行为,从而形成一个自恰的系统,正如现实需要信念或虚幻的理想支撑一样,价值观念起到一个良心前提的作用。
  二、我国消费领域的个体消费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种消费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将就几个典型的个体消费问题进行简单阐明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科学消费。
  (一)我国消费领域的个体消费问题。
  第一、奢侈性消费。 其一,概念:超越了实际消费需要的铺张浪费,“超越实际需要”的界定具有三层含义,从消费的根本目标来说,就是远远超越保障消费者自身生命存在和身心健康发展,从消费者个人收入的角度说,就是远远超越了同样收入水平的平均消费支出;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来说,就是远远超越经济增长水平的消费水平。 其二,道德判断:奢侈性消费既不符合消费者的经济收入状况,也不符合消费者实际生活的价值背景;既因无效损耗资源而伤害了其他消费者,又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既浪费了资源而妨碍经济增长,又伤害他人、败坏社会风气。
  第二、吝啬性消费。 其一,概念即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消费。具体地说,从消费的根本目标来说,就是远远达不到保障消费者自身生命存在和身心健康发展,从消费者个人收入的角度说,就是远远达不到同样收入水平的平均消费支出;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来说,就是远远达不到经济增长水平的消费水平。 其二,道德判断。首先,面对市场经济,客观上不利于经济增长;其次,面对消费的根本目的,客观上不利于人类美好生活。
  第三、盲从性消费。其一,概念:也叫随大流消费,就是盲目地追随时尚的消费(追涨效应)。其二,道德评价:消费就完全偏离了消费的本性,偏离了理性的轨道。
  (二)个体消费问题的原因。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只是资本、生产力的全球化,更是文化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正在盛行,轻松消费,过度消费也成为人们的习惯。
  第二、传统与消费伦理观的影响。 古代传统的消费观溯源于以下几大家如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孔子的“节用以礼”、“安贫乐道”,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不难看出我国传统的消费观的核心就是讲求节约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而近年来,我国在刺激消费问题上之所以事倍功半,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观念形态上尚未实现从传统的消费观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消费转变,因此传统的消费观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
  第三、科技和大众媒体的影响。从趋势上来看,科技发展速度对科技产品的诞生的周期越来越短。首先,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科技的发展,如铺天盖地的广告不仅循环播放,很多更是作为商业产品直接植入到电视电影和网络平台。其次,科技影响我们许多的日常的生活,如今天手机的功能有阅读的功能、有理财的功能、还有医疗的功能,甚至有一些其他定位等各种功能,所以像这样一些科技产品的功能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个体消费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上这些典型的消费问题是基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分别从消费者个人、政府以及社会媒体三方面入手试图找到一些建设性的解决对策。
  (一)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有助于人们合理性消费。第一、培养适度的消费观。既不主张对物质财富追求一味采取节俭,也不赞成对物质财富的挥霍浪费,它所提倡的是对于物质的敢于消费又善于消费的消费观。第二、培养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包括节俭消费,也就是在消费前做好规划,不是一味跟着感觉走。此外,科学消费还包括文明健康消费此外,消费者还应客服虚荣心和攀比心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第三、培养生态消费观。生态消费观包括绿色消费和循环消费。
  (二)摆正对大众媒体的导航作用。现如今,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的普及,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影响越来越大。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冲突中,有些报道丧失了真实性,片面的宣传物质至上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广大消费者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误导,引起消费观的困惑。所以一方面,媒体自身应规范自己,尊重消费者利益,传播最真实的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大众媒体进行监督,形成以道道网络监管,促进社会良性体制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承宗. 对个体消费行为的伦理思考.《许昌师专学报》. 2002,3.
  [2]孙立平.《断裂:20世纪年代依赖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3.
  [3]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74.
  [4]王宁.《消费社会学: 一个分析的视角》[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145.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不同程度地感到物理难学,从而产生不同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实际上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非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数学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课堂教学探究的不断深入,“注重课堂教学的有
教学中要紧紧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教材的结合,深挖结合点、遵循学生认知和理解的层次,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来解读、传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In teach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让数学教学体现出生活化的气息。在课堂教学中将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起来,可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实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差,这就给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个性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
中等生有正常的智力,个别同学的思维非常敏捷.如何提高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这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文章以促进数学课程教育发展为前提,围绕高年级应用题教学这一话题,分析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内容为例,针对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他们才会更加投入的学习,才会在学习上事半功倍。因此,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应该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人教版第九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以趣激情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