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台iPad,一对一,一节陪练课……许多个创新的“一”,铸就了“VIP陪练”在音乐教育领域的第一。如今,它已服务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个家庭,许多中产家庭、明星的孩子、二胎妈妈、500强企业高管,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VIP陪练”。他们的故事,也是中国万千琴童的缩影。
   
上海男孩多多(化名)开始学琴完全出于他自己的决定——5岁那年,妈妈带着他走过小区边上的一家钢琴工作室,随口问了一句:你要不要学钢琴?多多好奇地进去看了一会儿,说不要,没兴趣。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多多却发现幼儿园里弹钢琴的男老师特别“酷”,于是回家又跟妈妈提出想学钢琴。
“当时我就告诉他,学琴可是很辛苦的,学不学你自己做决定,如果想好了要学,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多多妈妈告诉《新民周刊》,“结果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地承诺:可以的。”
就这样,多多走上了琴童之路。但这条路一开始就不那么平坦:太温柔的老师搞不定好动的男孩子,太凶的老师又会拿戒尺打手心,多多一连换了好几个老师才稳定下来。和所有的低龄琴童家长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多多妈妈都要陪着他一起进教室上课,“小孩子记不住上课的内容,都要家长一起学了回来再反复巩固。一直到孩子大了一点,考完4级,才不需要家长一起上课。”
然而家长不再陪上课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主课老师教的曲子可能听都没听过,长久不看乐谱识谱能力也下降得很快,对于没有音乐专业基础的家长来说,陪练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多多还有一个妹妹,家里的音乐教育也远非钢琴一种——多多学着钢琴和萨克斯,妹妹也学着钢琴和小提琴,每一种乐器都需要每周1次的教学以及3-4次的练习,而多多妈妈自己还在创业阶段,忙碌程度可想而知,根本没有精力陪每个孩子练每一种乐器。
“自己陪练那会儿,和孩子经常有冲突,比如我知道他哪里弹得有点问题,可是又说不出具体错在哪里,跟孩子指出吧,孩子也不服气,互相都有情绪,我就不断在‘亲妈’和‘虎妈’之间切换身份,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就在这时,多多妈妈从网络媒体得知了“VIP陪练”,一开始的感觉是很好奇——“真人陪练”,只听过英语口语有一对一陪练,原来乐器也有吗?“感觉挺不可思议的。”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多多妈妈成了“VIP陪练”的早期会员之一。“本来是每周要去琴行找陪练老师,琴行的陪练老师和主课老师不同,一般资质会低一点,比如在校大学生什么的,陪孩子练琴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但琴行的陪练老师收费也不低,一节45分钟的陪练课,往往在150-200元之间,相比之下,‘VIP陪练’的服务性价比就显得比较高。”
这一用就用了好几年。在多多妈妈看来,多多能坚持练琴热情不减,和陪练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小孩子学琴很不容易坚持,经常会遇到瓶颈期,弹着弹着就会发脾气,家长着急,孩子其实更急,大家的情绪都很崩溃。我记得有好几次我都问多多:你觉得还能坚持弹吗,不行就说,不要浪费时间。而多多就会很生气地说:我没有不弹,我只是现在不想弹了!遇到这种情况,主课老师就完全帮不上忙,因为老师要过一周才碰得上,无法缓解当下的矛盾。”
而有了陪练老师之后,孩子基本上每天都有了陪伴。“从前我陪他练琴,好不容易喊过来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肚子饿了……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现在可不同了,时间还没到,提前五分钟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等老师了,上课一句废话都没有,喝水上厕所的事都提前做好了。而老师会提前了解他这一周的课程进度,在练习的时候明确告訴他哪几段要着重练习,不像我自己陪的时候,只能反复要求他多弹几遍,哪怕是一直在弹错。”
和多多妈妈一样,家住苏州的灵灵和凡凡妈妈也是二胎家长,爸爸在外企工作,忙得顾不上孩子教育,妈妈虽然全职,照顾孩子起居已经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她也是“VIP陪练”的早期用户之一,选择“VIP陪练”最大的考虑,是省了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
小小“陪练神器”风靡于千万琴童,很快赢得家长和孩子的赞誉。 
“我是从朋友圈里得知‘VIP陪练’的。”灵灵妈妈告诉《新民周刊》,“我两个孩子一个6级,一个4级,难度越来越上升,我不是专业人士,很多复杂的曲子自己已经完全听不出错音了。请了陪练老师之后,不管是我还是主课老师还是孩子,三方都很高兴——主课老师觉得孩子进步很快,陪练老师充分尊重了主课老师的意见,会反复确认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孩子面对陪练老师的态度也和面对妈妈完全不同,以前你让他练5遍,他会讨价还价:练3遍好不好?但是现在完全不会了;而我也找到了专业的老师来做专业的事情:从纠正错音,到乐感节拍的掌控,包括手型的一些小问题,陪练老师都会跟家长沟通,让孩子慢慢改正。他们还会有一些专业的方法,比如说手型有问题,就拿一支笔绑在手上,帮助手指的重心转移……”
在很多二胎妈妈眼里,“VIP陪练”都是他们的救星。现居香港的冰冰(化名)妈妈也是“VIP陪练”的忠实用户。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8岁,4岁开始跟着香港琴行学琴,现在4级了,一对一服务一节课的价格已经超过了600港币;还有一对年幼的龙凤胎今年6岁,也从去年开始了学琴。
从事金融行业的爸爸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全靠妈妈一人带3个小孩,学四五种乐器。“小孩子不懂琴,一周上一次课根本记不住,我也帮不到他们。香港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其实不如内地发展得规范,师资少,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以兴趣引导为主,尽管很多家长也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地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但最终学有所成的可能就很少,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还出不来好的效果。”冰冰妈妈告诉《新民周刊》,“孩子的爸爸懂一点音乐,有时候自己会教,但是他相信‘棍棒出孝子’,孩子就会很反感,搞得亲子关系很差。孩子甚至会盼望爸爸去出差,不要回家,因为‘爸爸出差了就不用练琴’。久而久之孩子一看到琴心里就觉得恐惧,我觉得这很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学即使学成了,将来长大了也不会愿意去碰琴。”
                         
让二胎妈妈更游刃有余
上海男孩多多(化名)开始学琴完全出于他自己的决定——5岁那年,妈妈带着他走过小区边上的一家钢琴工作室,随口问了一句:你要不要学钢琴?多多好奇地进去看了一会儿,说不要,没兴趣。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多多却发现幼儿园里弹钢琴的男老师特别“酷”,于是回家又跟妈妈提出想学钢琴。
“当时我就告诉他,学琴可是很辛苦的,学不学你自己做决定,如果想好了要学,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多多妈妈告诉《新民周刊》,“结果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地承诺:可以的。”
就这样,多多走上了琴童之路。但这条路一开始就不那么平坦:太温柔的老师搞不定好动的男孩子,太凶的老师又会拿戒尺打手心,多多一连换了好几个老师才稳定下来。和所有的低龄琴童家长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多多妈妈都要陪着他一起进教室上课,“小孩子记不住上课的内容,都要家长一起学了回来再反复巩固。一直到孩子大了一点,考完4级,才不需要家长一起上课。”
然而家长不再陪上课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主课老师教的曲子可能听都没听过,长久不看乐谱识谱能力也下降得很快,对于没有音乐专业基础的家长来说,陪练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多多还有一个妹妹,家里的音乐教育也远非钢琴一种——多多学着钢琴和萨克斯,妹妹也学着钢琴和小提琴,每一种乐器都需要每周1次的教学以及3-4次的练习,而多多妈妈自己还在创业阶段,忙碌程度可想而知,根本没有精力陪每个孩子练每一种乐器。
“自己陪练那会儿,和孩子经常有冲突,比如我知道他哪里弹得有点问题,可是又说不出具体错在哪里,跟孩子指出吧,孩子也不服气,互相都有情绪,我就不断在‘亲妈’和‘虎妈’之间切换身份,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就在这时,多多妈妈从网络媒体得知了“VIP陪练”,一开始的感觉是很好奇——“真人陪练”,只听过英语口语有一对一陪练,原来乐器也有吗?“感觉挺不可思议的。”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多多妈妈成了“VIP陪练”的早期会员之一。“本来是每周要去琴行找陪练老师,琴行的陪练老师和主课老师不同,一般资质会低一点,比如在校大学生什么的,陪孩子练琴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但琴行的陪练老师收费也不低,一节45分钟的陪练课,往往在150-200元之间,相比之下,‘VIP陪练’的服务性价比就显得比较高。”
这一用就用了好几年。在多多妈妈看来,多多能坚持练琴热情不减,和陪练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小孩子学琴很不容易坚持,经常会遇到瓶颈期,弹着弹着就会发脾气,家长着急,孩子其实更急,大家的情绪都很崩溃。我记得有好几次我都问多多:你觉得还能坚持弹吗,不行就说,不要浪费时间。而多多就会很生气地说:我没有不弹,我只是现在不想弹了!遇到这种情况,主课老师就完全帮不上忙,因为老师要过一周才碰得上,无法缓解当下的矛盾。”
而有了陪练老师之后,孩子基本上每天都有了陪伴。“从前我陪他练琴,好不容易喊过来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肚子饿了……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现在可不同了,时间还没到,提前五分钟就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等老师了,上课一句废话都没有,喝水上厕所的事都提前做好了。而老师会提前了解他这一周的课程进度,在练习的时候明确告訴他哪几段要着重练习,不像我自己陪的时候,只能反复要求他多弹几遍,哪怕是一直在弹错。”
和多多妈妈一样,家住苏州的灵灵和凡凡妈妈也是二胎家长,爸爸在外企工作,忙得顾不上孩子教育,妈妈虽然全职,照顾孩子起居已经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她也是“VIP陪练”的早期用户之一,选择“VIP陪练”最大的考虑,是省了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

“我是从朋友圈里得知‘VIP陪练’的。”灵灵妈妈告诉《新民周刊》,“我两个孩子一个6级,一个4级,难度越来越上升,我不是专业人士,很多复杂的曲子自己已经完全听不出错音了。请了陪练老师之后,不管是我还是主课老师还是孩子,三方都很高兴——主课老师觉得孩子进步很快,陪练老师充分尊重了主课老师的意见,会反复确认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孩子面对陪练老师的态度也和面对妈妈完全不同,以前你让他练5遍,他会讨价还价:练3遍好不好?但是现在完全不会了;而我也找到了专业的老师来做专业的事情:从纠正错音,到乐感节拍的掌控,包括手型的一些小问题,陪练老师都会跟家长沟通,让孩子慢慢改正。他们还会有一些专业的方法,比如说手型有问题,就拿一支笔绑在手上,帮助手指的重心转移……”
让“虎妈”变回“亲妈”
在很多二胎妈妈眼里,“VIP陪练”都是他们的救星。现居香港的冰冰(化名)妈妈也是“VIP陪练”的忠实用户。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8岁,4岁开始跟着香港琴行学琴,现在4级了,一对一服务一节课的价格已经超过了600港币;还有一对年幼的龙凤胎今年6岁,也从去年开始了学琴。
从事金融行业的爸爸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全靠妈妈一人带3个小孩,学四五种乐器。“小孩子不懂琴,一周上一次课根本记不住,我也帮不到他们。香港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其实不如内地发展得规范,师资少,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以兴趣引导为主,尽管很多家长也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地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但最终学有所成的可能就很少,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还出不来好的效果。”冰冰妈妈告诉《新民周刊》,“孩子的爸爸懂一点音乐,有时候自己会教,但是他相信‘棍棒出孝子’,孩子就会很反感,搞得亲子关系很差。孩子甚至会盼望爸爸去出差,不要回家,因为‘爸爸出差了就不用练琴’。久而久之孩子一看到琴心里就觉得恐惧,我觉得这很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学即使学成了,将来长大了也不会愿意去碰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