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010年,一种新的交友方式风靡网络,淘男网以打造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女权交友网站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这里女性享有种种特权,使广大的“剩女”们找到了一种新的交友途径。通过这样一种虚拟的方式反映了新时代女性主义的新发展,同时也映射了女性地位的极大提升。
关键词 淘男网 交友方式 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81-02
一、淘男网:国内首家也是唯一的女权交友网站
(一)网站概况
现在网络中的交友网站对网友们来说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可最近出现的淘男网却彻底地将交友的概念给颠覆了。淘男网的主旨思想是“淘男”,让女性掌握求爱的主动权。它实行一种不对称的信息交流模式,即在这里女性是淘手,而男性却只能作为“商品”,女性有足够的权利来挑选自己比较中意的对象,而男性则只能通过各种努力来施展魅力,以此来争取女性的芳心。如果女性对男性不感兴趣的话,则他就只能停在属于自己的那个货架上静静等候,所以说一切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女性手中。
该网站规定注册成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必须是单身状态,必须以爱情或者婚姻为目的,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用户可以用一个虚拟的网名注册以代表自己,但是需要填写自己真实的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工作、收入、所在地等基本的信息,同时可以上传自己真实的相片。这些作为用户的一些“硬件条件”,吸引更多的对象来关注自己,保证自己“淘男”或“被淘”的成功几率。
男性通过浏览女性的网页,可以对看中的女性抛出一个虚拟的“媚眼”,等待“淘手”的认可并将自己放入购物车。除此之外,男性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联系到“淘手”。如果幸运的得到了女性的采购,彼此就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比如发邮件、聊天,甚至约会。淘男网就是通过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进行交流,以充分保证女性的权利和优越性。
(二)网站的目标群体
其目标群体是现代社会盛行的剩男剩女,尤其是剩女们,其中最大的一部分群体由都市白领和在校大学生组成,这些“白金剩女”在这里真正的成为了“圣女”,因为在这里她们享有主动权和决定权,淘男网也成为她们新的乐园。剩女们大多并非“被剩下”,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进入淘男网的女性也代表着想摆脱目前“剩”的一种愿望和理想,真实的反映了她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淘男网在中国大陆的开通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丝毫不亚于在网上流行已久的“偷菜”游戏。“权力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休闲方式的多样性及优越体验的获得则是体现女性权利的一个突破口。”①在中国的许多城市,诸如成都,众多的“淘男一族”队伍日渐壮大,已经慢慢成为众多剩女们闲暇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淘男网里的男性可以摆脱现实生活当中种种压力,而潇洒进入属于自己的那间“格子铺”,在货架上享受一种被抢购的快感,这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同时也会带来不断探险的乐趣;女性则完全突破现实中被动矜持的约束,完全找到作为一名现代女性的优越地位和自豪感,推着购物车去主动挑选自己心仪的男性。
二、虚拟世界中的现实反映:女性主义之花的灿烂盛开
(一)淘男网彰显的现代女性主义
实际上,淘男网在两年前就已经首次出现在法国,而法国正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发源地,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增加了该网站的女性主义分量。网络中的流行事物往往记录着社会发展最前沿脉搏的跳动。在淘男网上面女性的注册用户日益增多,这说明女性的自我意识正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中普遍的人文关怀。
“对男人来说,女人最好是一个‘陌生而非熟悉的世界’,因为对男人来说,面对陌生的女人才能体会到征服和欢乐;对女人来说,男人最好是‘熟悉而非陌生的世界’,因为陌生的男人对女人意味着恐惧和痛苦。”②历史上舜的两个妻子娥皇与女英,在舜死在潇湘时,二人也哭死在洞庭水边,留给后世关于潇湘泪竹的美丽传说,其实这个故事在歌颂忠贞的爱情时,也夹杂着一种女性依附于男性的隐喻。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男人为欣赏者,女人为被欣赏对象。淘男网就突破了这种限制,这种类似于男性超市性质的交友网站,开创了女性对自身地位的一种现代认识,肯定了自己享有的公平机会,恰似现实中进入超市去挑选商品时,首先是对自己所具备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自信。在此基础之上,更加对自己作为一名女性感到自豪和骄傲,正如文化女性主义所认为的“她们对与男人平等不感兴趣,而主张高度赞美女性的生理及气质中的独到之处,即一种女性优越论。”③就像苏格拉底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女人一旦与男人平等,就成为了男人的上司。
女性的解放、自由和发展,是女性主义发展的三部曲。这些最后都应归结在女性的发展上,创造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化便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淘男网这一网络方式就充分展示了女性话语权力,她们已经成为自己利益的话语主体。女性的发展和崛起,同时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的认同,这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网络相亲的新形势
许多人都有过交友相亲的经历,大多是经由中间人牵线到茶楼、酒吧或者公园见面的传统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女性天生的害羞和矜持,往往都是采取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加之周围人的劝说与说服,模糊了自己真正的感情与这种氛围下的瞬间体验,而稀里糊涂的走入婚姻殿堂,许多女性在婚后都会对此有所抱怨。
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淘男网其实可以看做是现代版的“抛绣球”。它倍受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80、90后女性,她们不再相信只有相亲才能找到对象,网络交友轻松的氛围和时效性让她们乐此不疲。因为在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参与整个社会的今天,“女追男”的形式已不再稀奇。正像一位网友所说的“交友和相亲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心态不同,交友的话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只在乎能不能谈得来,而相亲就不一样了,大家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对方,尽管对方很完美,也仍会觉得有瑕疵,也许下次见面的对象会更好,这样反而会错失很多人。”
真正的恋爱并不会受距离的限制,网络上面的交友相亲通过相互进行比较而得到一种最佳答案,这样同样可以遥控感情,使一个路人甲变为熟人甲。但是“淘男”的过程或许仅仅停留在“恋”这个阶段,至于“爱”以及“婚”这样更深层面具体角色的扮演则需要彼此双方的努力,在网络感情转化为现实感情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种低峰体验和距离感。网络感情由于对具体个人细节方面的隐藏,彼此戴着某种面纱,虚拟角色更具有一种朦胧美和想象性,但却是一种责任缺失性的感情。现实感情则需要一种纯粹的信任,因为这时候现实角色将要被移植入具体的生活中。
(三)使男性更加懂得珍惜和努力
在社会大加推行男女平等的背景下,淘男网别出心裁的通过赋予女性高高在上地位的方式,以此来弱化男性在其中的角色,在吸引女性朋友青睐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男性朋友尤其是正当婚嫁年龄的80后男青年意识到,他们为自己工作奔波的同时,也需要感情的慰藉。
现在社会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男婴出生率普遍高于女婴出生率,再加上房价等生活消费的日益增长,想轻松的找到一个愿意陪自己过一辈子的女朋友已经很困难。淘男网的精心设计使女性享有种种特权,这便很好体现了这一社会事实。它使男性懂得更加珍惜身边的有缘人,也更加的在事业上发奋努力,因为广撒网已经成为众多女性群体的策略之一。对于信息交流方面的限制,男性们并不会却而止步,相反越会踊跃的加入,因为他们要争先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魅力,这是对女性价值珍惜的一种现代诠释。
女性主义最后的目标其实绝对不是得到男人的肯定,因为这本身便是对女人的一种蔑视和不敬,这带有女性弱势的前提和假设。但是这一个预设恰恰是那样根深蒂固的存在着,女性作为男人的财产和附属品的时间已经太久太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有这方面的印记,所以不矫枉就不能过正。“我们的社会,如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必须将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在像今天社会变迁如此急剧的时代,社会持续的需要和支配性的价值传承可能特别迫在眉睫。于是,个体就需要熟悉过去,但是,人们也必须准备面临变迁,这个变迁在性别角色尤其显著。”④
三、需要完善的淘男网
当然,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淘男网在一些方面还是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这样才会打造成为真正的女权交友网站,切实维护用户的利益。
(一)加强真实性的监督
网络的虚拟性有可能会给一些人可乘之机,进行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活动。淘男网大都是通过用户注册的基本信息来判断彼此,如相貌、体形、学历、收入等,这些情况的真实性值得我们考虑,而且对其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无法直观的进行准确的判断。
因此,网站应该采取许多技术措施以加强对真实性的监督,校内网在这方面的一些措施便是很好的借鉴。同时,广大用户更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纯净淘男网的真实环境,并提高警惕性和反思性。
(二)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
淘男网作为一种开放自由的社区,很容易产生一种的量贩式和快餐化的偶遇情景,这种过分量化的感情有可能会造成一种感觉上的疲软。同时,交友网站也有可能会使人们产生较强的社会隔离感,这样反而会使人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另外,在淘男网中,漂亮的女性和帅气的男性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就使的以宣扬女权的交友网站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单纯的选美性质的活动。这当然是现在社会一种病态现象,“整个社会都在利用描绘美丽妇女的狡猾广告,利用我们对自己不够尽善尽美而怀有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向我们兜售各种产品,从而得以维持自身的利益”。⑤其实这样一种单纯依据外貌来判断以为女性的做法,根本反映不出女性存在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对自己的感情负责,懂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摆正自己的态度,而不至于被一些表象等所迷惑。由此,淘男网也会真正的成为真诚的彼此进行心灵沟通、产生真挚感情的纯净的乐园,相信它在中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中国的女性主义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注释:
①[美]卡拉·亨德森等著.刘耳,季斌,马岚译.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②王周生.关于性别的追问.学林出版社.2004.
③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④[荷]祖伦著.曹晋,曹茂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⑤胡明明,张蕾.对襟男女.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淘男网 交友方式 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81-02
一、淘男网:国内首家也是唯一的女权交友网站
(一)网站概况
现在网络中的交友网站对网友们来说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可最近出现的淘男网却彻底地将交友的概念给颠覆了。淘男网的主旨思想是“淘男”,让女性掌握求爱的主动权。它实行一种不对称的信息交流模式,即在这里女性是淘手,而男性却只能作为“商品”,女性有足够的权利来挑选自己比较中意的对象,而男性则只能通过各种努力来施展魅力,以此来争取女性的芳心。如果女性对男性不感兴趣的话,则他就只能停在属于自己的那个货架上静静等候,所以说一切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女性手中。
该网站规定注册成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必须是单身状态,必须以爱情或者婚姻为目的,必须年满18周岁以上。用户可以用一个虚拟的网名注册以代表自己,但是需要填写自己真实的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工作、收入、所在地等基本的信息,同时可以上传自己真实的相片。这些作为用户的一些“硬件条件”,吸引更多的对象来关注自己,保证自己“淘男”或“被淘”的成功几率。
男性通过浏览女性的网页,可以对看中的女性抛出一个虚拟的“媚眼”,等待“淘手”的认可并将自己放入购物车。除此之外,男性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联系到“淘手”。如果幸运的得到了女性的采购,彼此就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比如发邮件、聊天,甚至约会。淘男网就是通过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形式进行交流,以充分保证女性的权利和优越性。
(二)网站的目标群体
其目标群体是现代社会盛行的剩男剩女,尤其是剩女们,其中最大的一部分群体由都市白领和在校大学生组成,这些“白金剩女”在这里真正的成为了“圣女”,因为在这里她们享有主动权和决定权,淘男网也成为她们新的乐园。剩女们大多并非“被剩下”,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进入淘男网的女性也代表着想摆脱目前“剩”的一种愿望和理想,真实的反映了她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
淘男网在中国大陆的开通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丝毫不亚于在网上流行已久的“偷菜”游戏。“权力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休闲方式的多样性及优越体验的获得则是体现女性权利的一个突破口。”①在中国的许多城市,诸如成都,众多的“淘男一族”队伍日渐壮大,已经慢慢成为众多剩女们闲暇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淘男网里的男性可以摆脱现实生活当中种种压力,而潇洒进入属于自己的那间“格子铺”,在货架上享受一种被抢购的快感,这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同时也会带来不断探险的乐趣;女性则完全突破现实中被动矜持的约束,完全找到作为一名现代女性的优越地位和自豪感,推着购物车去主动挑选自己心仪的男性。
二、虚拟世界中的现实反映:女性主义之花的灿烂盛开
(一)淘男网彰显的现代女性主义
实际上,淘男网在两年前就已经首次出现在法国,而法国正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发源地,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增加了该网站的女性主义分量。网络中的流行事物往往记录着社会发展最前沿脉搏的跳动。在淘男网上面女性的注册用户日益增多,这说明女性的自我意识正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中普遍的人文关怀。
“对男人来说,女人最好是一个‘陌生而非熟悉的世界’,因为对男人来说,面对陌生的女人才能体会到征服和欢乐;对女人来说,男人最好是‘熟悉而非陌生的世界’,因为陌生的男人对女人意味着恐惧和痛苦。”②历史上舜的两个妻子娥皇与女英,在舜死在潇湘时,二人也哭死在洞庭水边,留给后世关于潇湘泪竹的美丽传说,其实这个故事在歌颂忠贞的爱情时,也夹杂着一种女性依附于男性的隐喻。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男人为欣赏者,女人为被欣赏对象。淘男网就突破了这种限制,这种类似于男性超市性质的交友网站,开创了女性对自身地位的一种现代认识,肯定了自己享有的公平机会,恰似现实中进入超市去挑选商品时,首先是对自己所具备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自信。在此基础之上,更加对自己作为一名女性感到自豪和骄傲,正如文化女性主义所认为的“她们对与男人平等不感兴趣,而主张高度赞美女性的生理及气质中的独到之处,即一种女性优越论。”③就像苏格拉底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女人一旦与男人平等,就成为了男人的上司。
女性的解放、自由和发展,是女性主义发展的三部曲。这些最后都应归结在女性的发展上,创造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文化便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淘男网这一网络方式就充分展示了女性话语权力,她们已经成为自己利益的话语主体。女性的发展和崛起,同时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的认同,这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网络相亲的新形势
许多人都有过交友相亲的经历,大多是经由中间人牵线到茶楼、酒吧或者公园见面的传统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女性天生的害羞和矜持,往往都是采取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加之周围人的劝说与说服,模糊了自己真正的感情与这种氛围下的瞬间体验,而稀里糊涂的走入婚姻殿堂,许多女性在婚后都会对此有所抱怨。
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淘男网其实可以看做是现代版的“抛绣球”。它倍受年轻人的喜爱,尤其是80、90后女性,她们不再相信只有相亲才能找到对象,网络交友轻松的氛围和时效性让她们乐此不疲。因为在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参与整个社会的今天,“女追男”的形式已不再稀奇。正像一位网友所说的“交友和相亲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心态不同,交友的话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只在乎能不能谈得来,而相亲就不一样了,大家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对方,尽管对方很完美,也仍会觉得有瑕疵,也许下次见面的对象会更好,这样反而会错失很多人。”
真正的恋爱并不会受距离的限制,网络上面的交友相亲通过相互进行比较而得到一种最佳答案,这样同样可以遥控感情,使一个路人甲变为熟人甲。但是“淘男”的过程或许仅仅停留在“恋”这个阶段,至于“爱”以及“婚”这样更深层面具体角色的扮演则需要彼此双方的努力,在网络感情转化为现实感情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种低峰体验和距离感。网络感情由于对具体个人细节方面的隐藏,彼此戴着某种面纱,虚拟角色更具有一种朦胧美和想象性,但却是一种责任缺失性的感情。现实感情则需要一种纯粹的信任,因为这时候现实角色将要被移植入具体的生活中。
(三)使男性更加懂得珍惜和努力
在社会大加推行男女平等的背景下,淘男网别出心裁的通过赋予女性高高在上地位的方式,以此来弱化男性在其中的角色,在吸引女性朋友青睐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男性朋友尤其是正当婚嫁年龄的80后男青年意识到,他们为自己工作奔波的同时,也需要感情的慰藉。
现在社会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男婴出生率普遍高于女婴出生率,再加上房价等生活消费的日益增长,想轻松的找到一个愿意陪自己过一辈子的女朋友已经很困难。淘男网的精心设计使女性享有种种特权,这便很好体现了这一社会事实。它使男性懂得更加珍惜身边的有缘人,也更加的在事业上发奋努力,因为广撒网已经成为众多女性群体的策略之一。对于信息交流方面的限制,男性们并不会却而止步,相反越会踊跃的加入,因为他们要争先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魅力,这是对女性价值珍惜的一种现代诠释。
女性主义最后的目标其实绝对不是得到男人的肯定,因为这本身便是对女人的一种蔑视和不敬,这带有女性弱势的前提和假设。但是这一个预设恰恰是那样根深蒂固的存在着,女性作为男人的财产和附属品的时间已经太久太久,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有这方面的印记,所以不矫枉就不能过正。“我们的社会,如同任何其他社会一样,必须将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在像今天社会变迁如此急剧的时代,社会持续的需要和支配性的价值传承可能特别迫在眉睫。于是,个体就需要熟悉过去,但是,人们也必须准备面临变迁,这个变迁在性别角色尤其显著。”④
三、需要完善的淘男网
当然,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淘男网在一些方面还是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这样才会打造成为真正的女权交友网站,切实维护用户的利益。
(一)加强真实性的监督
网络的虚拟性有可能会给一些人可乘之机,进行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活动。淘男网大都是通过用户注册的基本信息来判断彼此,如相貌、体形、学历、收入等,这些情况的真实性值得我们考虑,而且对其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无法直观的进行准确的判断。
因此,网站应该采取许多技术措施以加强对真实性的监督,校内网在这方面的一些措施便是很好的借鉴。同时,广大用户更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纯净淘男网的真实环境,并提高警惕性和反思性。
(二)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
淘男网作为一种开放自由的社区,很容易产生一种的量贩式和快餐化的偶遇情景,这种过分量化的感情有可能会造成一种感觉上的疲软。同时,交友网站也有可能会使人们产生较强的社会隔离感,这样反而会使人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另外,在淘男网中,漂亮的女性和帅气的男性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就使的以宣扬女权的交友网站有可能演化为一种单纯的选美性质的活动。这当然是现在社会一种病态现象,“整个社会都在利用描绘美丽妇女的狡猾广告,利用我们对自己不够尽善尽美而怀有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向我们兜售各种产品,从而得以维持自身的利益”。⑤其实这样一种单纯依据外貌来判断以为女性的做法,根本反映不出女性存在的多样性。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对自己的感情负责,懂得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摆正自己的态度,而不至于被一些表象等所迷惑。由此,淘男网也会真正的成为真诚的彼此进行心灵沟通、产生真挚感情的纯净的乐园,相信它在中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中国的女性主义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注释:
①[美]卡拉·亨德森等著.刘耳,季斌,马岚译.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②王周生.关于性别的追问.学林出版社.2004.
③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④[荷]祖伦著.曹晋,曹茂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⑤胡明明,张蕾.对襟男女.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