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阅读也应该逐步从感性意趣浓烈的童趣作品逐步向整本名著过渡。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要将关注力聚焦在名著语言的品析和意蕴的探寻上,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名著内容信息充分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漫溯之前,就应该运用“可视化”理念,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深入通透地加工,在简约高效之中为名著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一、充分运用自身资源,整体梳理名著内容
整本书叙事结构宏大、篇幅较长,对于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即便是在阅读了一遍之后,很多学生在叙述主要内容时往往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名著封面、扉頁中的内容介绍、目录等资源,引领学生对书本的内容进行集中性感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发展。
如在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了扉页上的内容介绍和众多名家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并要求学生从内容介绍入手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猜测,为后续的自主阅读提供了感性支撑。而在阅读之后的汇报交流中,教师则引领学生紧扣课文的目录进行了如下的分享:1.浏览目录,对整本书的情节、结构进行巩固性回顾与梳理;2.依循目录,对整本书的框架和章节内容进行回顾与感知;3.根据目录内容,区分主标题与次标题,进行必要的删除与梳理,并对情节跌宕之处进行深入链接过渡;4.整体联通课题,运用连贯通畅的语言真正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前后的两个阶段,分别关注书本中的相关资源,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梳理。这样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取信息、比对信息、整合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支架,帮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书本信息加工的处理。
二、充分借助图表形式,聚焦名著核心情节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认知阶段,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思维往往会形成更为通透的认知与理解。因此,以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感知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阅读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滨逊在荒岛上28年来所遭受的困苦以及表现出来的毅力与智慧,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表格:
1遭遇的困难1最先的方法1如何改善1形成的经验穿衣1 1 1 1 食物1 1 1 1 住宿1 1 1 1 出行1 1 1 1 其他利用这个表格,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的关注点聚焦在人物上,以此为线索,用语言富有条理地将主人公遭遇到的困难进行提炼。借助图表的策略进行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感知,不仅让学生快速地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更对一些相对次要的内容进行删减剔除,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关注内容、提炼核心、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文本信息的悦纳与加工,借以不断深化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感知,让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力、条理性和发散性的高度发展。
三、精心绘制人物卡片,理性评价名著人物
很多小说类的名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刻画的人物更是形象生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教材中的故事与人物形象。教师设计制作人物卡片的方式,全面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帮助学生在概述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绘制人物卡片。
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教师就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水浒传》。书本中的108将的故事个个精彩,人物形象更是呼之欲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人物卡片”的方式对人物的事件进行梳理,并结合最典型的事例撰写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而在阶段性阅读之后,教师还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人物形象、人物事件的交流品析,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集他人之特长,更好地促进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在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不断漫溯之际,就应该采用高效而简约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感知,架设好名著阅读不断深入的阶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兴小学(226313)
一、充分运用自身资源,整体梳理名著内容
整本书叙事结构宏大、篇幅较长,对于学生整体性把握文本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即便是在阅读了一遍之后,很多学生在叙述主要内容时往往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名著封面、扉頁中的内容介绍、目录等资源,引领学生对书本的内容进行集中性感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发展。
如在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了扉页上的内容介绍和众多名家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并要求学生从内容介绍入手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猜测,为后续的自主阅读提供了感性支撑。而在阅读之后的汇报交流中,教师则引领学生紧扣课文的目录进行了如下的分享:1.浏览目录,对整本书的情节、结构进行巩固性回顾与梳理;2.依循目录,对整本书的框架和章节内容进行回顾与感知;3.根据目录内容,区分主标题与次标题,进行必要的删除与梳理,并对情节跌宕之处进行深入链接过渡;4.整体联通课题,运用连贯通畅的语言真正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前后的两个阶段,分别关注书本中的相关资源,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梳理。这样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取信息、比对信息、整合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支架,帮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书本信息加工的处理。
二、充分借助图表形式,聚焦名著核心情节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认知阶段,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思维往往会形成更为通透的认知与理解。因此,以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感知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阅读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滨逊在荒岛上28年来所遭受的困苦以及表现出来的毅力与智慧,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表格:
1遭遇的困难1最先的方法1如何改善1形成的经验穿衣1 1 1 1 食物1 1 1 1 住宿1 1 1 1 出行1 1 1 1 其他利用这个表格,教师引导学生将阅读的关注点聚焦在人物上,以此为线索,用语言富有条理地将主人公遭遇到的困难进行提炼。借助图表的策略进行文本内容的梳理与感知,不仅让学生快速地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更对一些相对次要的内容进行删减剔除,让学生在深入阅读、关注内容、提炼核心、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文本信息的悦纳与加工,借以不断深化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感知,让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力、条理性和发散性的高度发展。
三、精心绘制人物卡片,理性评价名著人物
很多小说类的名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刻画的人物更是形象生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教材中的故事与人物形象。教师设计制作人物卡片的方式,全面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帮助学生在概述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绘制人物卡片。
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教师就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水浒传》。书本中的108将的故事个个精彩,人物形象更是呼之欲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人物卡片”的方式对人物的事件进行梳理,并结合最典型的事例撰写自己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而在阶段性阅读之后,教师还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人物形象、人物事件的交流品析,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集他人之特长,更好地促进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在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不断漫溯之际,就应该采用高效而简约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感知,架设好名著阅读不断深入的阶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兴小学(22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