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教育的地位、作用、现状与原因,并提出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职教语文;地位;作用;改革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9 -01
  作为职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深知语文这门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从目前看,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现状却不令人满意。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进一步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很多人都认为在职业教育中开设文化课已经没有太多的必要,而加大力度发展各专业课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也不过如此,语文教学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需要了。难道职教语文真的就要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尴尬局面?事实是,语文教学不会被职业教育淘汰,反而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职教语文教学。
  一、认识职教语文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在1998年7月颁布的《职业高级中学(三年制)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职业高级中学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职业高中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实,语文学科也是个专业,而且是个大专业,它涵盖的内容很多。语文学科在职教虽然占文化课的重要地位,但它体现的却是基础性、工具性、服务性和人文性。从实用的角度看,它服务于专业的发展和再发展,为专业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培养素质、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必备条件。
  二、职教语文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语文教学在职校的教学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职教语文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现在很多的职业学校忽视文化课程作用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脱离实际,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使职教语文教学陷入了耗时低效,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的局面的呢?总结一下,原因有三:
  1.职业学校的学生重专业轻语文,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长远意义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原来的基础以及以后择业的需要,普遍存在轻“文”重“专”的思想,这种现象实际上是陷入了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误区。爱因斯坦说得好:“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所以语文是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
  2.学习语文的方法单一,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之前学习语文的方法和习惯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毫无保留的跟进了职业学校,他们简单的将语文学习局限在教师、教材和课堂,使得原本应该充满活力乐趣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单调,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原动力。
  3.课外阅读量极少,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长期积累
  [JP3]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重视阅读,课外不花力气阅读,等于关闭了第二生活的窗户,关闭了第二生活的大门。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甚浅,怎可能打下比较厚实的语文功底?”可见,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多的重要。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下,阅读量依然很少,而且阅读的题材很狭窄。[JP][KH*5]
  三、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KH*5]
  要改变职教语文面临的这种现状,应该让职教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就业安排的调查,我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用人观发生了变化,主要强调了实际工作能力,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使得语文肩负着更重要的职能。
  1.明确学习目的和知识的意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职业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自主谋生。他们或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实际上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会大方、灵活应答;自己开店办厂首先要向工商部门写一份营业申请书;与人搞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幼教老师要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这些都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意义,学习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2.讲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
  职教语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是直接借用普高,脱离了职教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和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我们可以辅以适用于职校语文教学的材料,如么文字公文写作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各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究教学、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融入到学习中去。
  3.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学生对语文是否有兴趣,决定着对语文学习是否有热情,有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移情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或者可以与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也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有拓展延伸的机会,促进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职高课程如何改革,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已有好几年,而这些年的经历也可谓“一波三折”,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后来的实践、总结,从怀疑到肯定,再到愿意为此不断研究、不懈追求,新课程之路走得艰难而坚定,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课程的改革、观念的更新,更多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和奉献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    一、课改之初坎坎坷坷    在最初提出“课改”这一说法时,有提反对意见的,有支持的,更多的是冷眼旁观、静观其变、随大流
摘 要:  我们要想出各种方法,把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新颖;拟人;游戏  中国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1 -02   现在职中学生使用的数学课本在内容的处理上是把以前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内容都放在整个的“概率与数理统计”内,不光如此,现在这部分的内容还包括我们以前计算概率和数据处理的知识,而这部分
摘 要: 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便于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和培养分析、实验能力,使教学活泼生动、有趣。物理教师应提升演示实验的水平。  关键词:演示实验;能力;兴趣;要求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7 -01     一、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  中学物理的内容虽与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有密切的联系,但实际现象常常是复杂的,
摘 要:笔者认为目前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漠视学情、脱离文本、无视学科特点、宗旨不明等等误区,需要关注与深思。  关键词:探究;文本;宗旨;误区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6 -01   一般来说,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要目标和形式的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启发、诱导下,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开展有目的的表达、质疑、探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曾经主政的西部邦古吉拉特(Gujarat)近年经济发展速度雄踞印度各邦之首,是印度经济的未来。  ——没错,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该邦的年GDP增长率都高于印度平均水平,尽管起伏较大,但多数时候能够保持10%以上的“奇迹般增长”。  在南亚次大陆上,印度半岛最西边向阿拉伯海伸出的一个近乎三叶草形状的卡提瓦半岛是《经济学人》笔下“最正常”的存在。“有如此多的事物正常工作,以至于这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能以牺牲历史基础知识为代价;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巧设问题情境效率高等方面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产生的问题,希望通过及时撰写历史教学反思来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效益;教学方法;误区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0 -01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
贝学问,洪泽二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育科研杰出校长,江苏省首届高考优秀指导教师,淮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淮安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有常规的“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然而,中小学生的“研究”,一般都是科学成果的“再次发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对科学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微笑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融入学习环境,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8-079-01     站在三尺讲台已有数载,面对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我首先给他们微笑,我希望自己给他们的知识也是带着微笑的,也许就在他们微扬嘴角的刹那,知识就悄悄地
摘 要:  本文通过班主任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事例分析,阐述了如何把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以宽容、智慧的心态对待学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班主任工作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6 -01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他形象地阐明了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认为在课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使他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学有所得。  关键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1 -02     中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予以引导,会让每个学生都实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