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来源 :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生活》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通过有效的《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转变传统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性,从而提高《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生活》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情境创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正确的方式创设情境,不断提高《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情景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以及感悟生活的重要学科,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一些感悟和看法,从而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但是,学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构建正确有效的情景,才能够让学生领会教学的内容,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来谈一谈。
  一、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实施情景创设的重要作用
  不可置疑,《品德与生活》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更关系着学生道德培养和正确思想意识的树立。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用最有效的方式实施教学。总的来说,在《品德与生活》中进行情景的创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重要性。
  例:在教学《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中,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大地妈妈为什么哭了,二年级孩子比较小,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于是我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了“水污染、空气污染环、噪音污染、森林砍伐”等环境污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环境被破坏,大地妈妈哭了,学生由枯燥的知识,看到现实生活情境,学习兴趣盎然,由所看到的,就能启发学生想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健全,对学生的认识不深刻,很多情况都是兴趣在推动着学生学习,一旦学生对课程没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会大大降低。创设情境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根据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创设的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情境,能够使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方便学生记忆。[1]更重要的,在相应的情境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作用,从而激发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都是“一言堂”、“满堂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主动意识的培养,将学生固定在某个框架中,按部就班地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更不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去体会和感受,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我家门前新事多》一课教学,我通过网络资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搜集了有关“家乡建设新气象”、“家乡环境新变化”、“家乡小区娱乐队”、“家乡美食新风味”等情境创设,在学生观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都知道你家门前有哪些新鲜事呢?开展小组交流和讨论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顿时像开了锅一样,从原来的静悄悄变得热闹起来,由教师的讲变成学生的主动学,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探究。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受到爱家乡的教育,感受到自己是家乡人的荣誉感。
  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自主地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发现,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大推动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策略
  创设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要教师在是教学过程中意识到情境创设的作用,能够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下面就从我的案例研究来谈谈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因为多媒体声画统一,具有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为教学增色不少。多媒体创设创设情境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元素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衣、食、住哪里来》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跟着书本教学,学会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而且识记能力也不强。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在网络上下载相应的网络资源,比如粮食自动化生产,食品加工以及当前社会建设情境的视频,就会让学生大为震撼,印象深刻。[2]让学生知道他们平时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这样的来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科学的目的。
  (二)故事情境
  例如: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利用《忠犬八公》的感人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个故事和当前我们对待狗的态度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其实狗是人类的朋友,然后教师说:除了狗,还有那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呢,进而延伸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课程中,学会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就会很高。
  在教学《明明和小鸟的故事》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一只小鸟清晨一不小心飞进了明明的房间,明明高兴极了,觉得自己有新伙伴了!明明把小鸟关在了自己喜爱的笼子里。过了几天,明明发现小鸟很不开心,就问小鸟:“你为什么伤心呢?”小鸟说:“我想我的伙伴了”。明明说:“我就是你的伙伴,这里就是你的家呀”!小鸟说:“我的伙伴在外边,蓝天、森林才是我的家”!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做呢?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如何爱惜小动物。
  喜欢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在实际教学中,故事情境可以用于课程的导入和理解教学内容,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事情境的作用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用一些故事的中的情节来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模擬表演情境
  例:在《红领巾胸前飘》一课关于“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模拟表演的义卖活动情境,课前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学习用品带到课堂,课堂上进行义卖模拟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既理解了义卖的真正意义,同时又得到了在义卖时要使用文明用语,同时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情。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而且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张丽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变“让学生学为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模拟情境表演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品德与生活》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模拟情境表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加强案例研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桃.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4:7-9.
  [2]林柳青.境由心生须思量匠心巧运有妙方——小学品德课堂情境创设的常见问题类型及破解对策[J].科技展望,2014,19:228-229.
其他文献
摘 要:反例和证明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 在数学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利用反例可以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限性, 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反例, 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发现并纠正错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反例,是指符合某个命题的条件,而又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说得更简洁一点,反例就是一种指出某命题不成立的例子.这里,我们讨论建立在数学
期刊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谓的兴趣,是一个人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绪。兴趣在学习中起着推动作用,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性,要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英语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当中,都对英语学习提出了要求。同时
期刊
在西藏工作的教师,绝对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数学那种可有可无、甚至深恶痛绝的感情的,尤其是我这样在西藏工作了10几年的老教师,这种感受无比深刻。抛却教育导向、学习大环境及教师素质这几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对10几年初中数学的教学经历进行了反思分析,发现孩子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二是学习方法不切实际;三是对数学存在“恐惧”心理。针对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组织开展的“少教多
期刊
摘 要:观察力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要想写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那是绝对不行的。没有对自然景物的仔细观察,就不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对江边景色的仔细观察,就不可能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而在观察活动中,意识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正确的意识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观察对象特征、获取知识、增强观察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  关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综合性学习活动已经成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随着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究综合性学习的含义,以及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引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在课堂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果,降低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削弱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错误普遍存在,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总结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注意。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旨在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提高数学计算技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
期刊
摘 要:民族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虽寓于高校行政管理之中,有共性亦有特色。作者工作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这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民族高职院校,通过对其行政管理实践的研究发现,民族院校行政管理内涵丰富、管理特色明显、管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族院校 行政管理特色  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有体,无体不能存在。有体就有序来体现物与物,以及物的自身内部要素的联系与关系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体育与健康在心理教学方面的独特优势。探讨中学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 中学生 体育与健康 体育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可以看出当代健康理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
期刊
自古文科相通,而语文素养、理解能力更是学好政治的基础。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政治课时,结合语文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教师导学  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采取什么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应是向导,是学生的领路人。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加深,小学数学课程成为了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内容,成为了现阶段最为热点的问题。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数学的学习要与生活相结合,将小学数学的内容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去探索和发现。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力求能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探索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