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导演郭霁红的华丽转身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雏菊”初开:不解岁月风霜
  
  1988年,郭霁红大学毕业。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专业4年总成绩第一名,这个花一般的姑娘,拥有傲人的资本。9月,她斜背挎包,一袭短裙,花姿招展地站在央视大门前。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央视,我来了。”
  上班第一天,郭霁红就“横遭一棍”。她特意打扮了一番,想给大家留下好印象。栏目组的领导严肃地告诫她:“央视里,论外相,美女帅哥如云;论才华,人才济济。栏目的竞争、选题的敲定,几近肉搏,带几分腥烈,而蚁可溃堤,传媒无小事。所以,你要沉稳下来,不能仅靠漂亮的外表。”
  郭霁红换上朴素的衣服,准备大干一场。可现实给了她沉重一击,她被派到春晚剧组,名为助理,实是打杂。每天按照导演开出的清单,到资料库借磁带;给演员和词曲作者打电话安排排练时间;在录音棚递词拿稿,端茶倒水;直播时做字幕和场记……郭霁红失望了,不过,她还是强忍不愿,卖力工作着。她想,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做起的,几个月或者半年过去,她就会一展才华。可是,一晃两年过去了,她除了打杂,还是打杂……
  一天,一位分到地方台的大学同学来到北京,同学问她:“近来拍了什么片子?”她一时语塞,只得搪塞着。此时,分到地方台的同学们,很多人已经担任晚会的总导演。郭霁红暗自心酸:我这两年在干啥,在学校时,自己的成绩可是第一名啊。还在央视呆下去吗,如果呆下去,希望的曙光又将在哪一个黎明升起?
  从此,郭霁红的情绪变得焦躁。忙碌一天,回到宿舍,总是望着天花板发呆,痛苦迷茫折磨着她,她开始消沉。一次,在春晚排练现场,因为郭霁红联络的演员没有按时来,制片主任当着所有人的面,不留情面地把她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那一刻,郭霁红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她躲到没人的地方,嚎啕大哭起来……
  正在这时,甘肃台向郭霁红伸出了橄榄枝。何去何从,她陷入纠结中。那天,她从电视台出来沿着长安街向东走,一直走到天安门广场,凝望着天安门城楼,她想起了父亲,父亲一直以女儿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而骄傲。
  1991年初父亲病危,郭霁红连夜赶回兰州,父亲怕耽误她的工作,硬要她赶回北京。临走前一天的晚上,郭霁红去医院陪伴父亲,父亲紧紧地抓住她的手,说:“赶快回去睡觉养好精神,明天一到北京就能工作,别人知道我女儿在央视,爸为你骄傲。”郭霁红含泪点头。天还没亮时,父亲就去世了。那天早晨,兰州大雪纷飞,寒冷的记忆蚀刻在她的生命中,她一遍遍对自己说,为了父亲,一定要在央视干出个样子来。
  现在自己若是退缩,父亲在九泉之下不会安息啊。而且,就这样认输,不是她的的性格……郭霁红决定继续蛰伏,她利用一切機会用心观察导演在现场怎样调度,细心揣摩导演怎样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素材变成美轮美奂的作品。
  
  愈凛冽愈英姿:历炼风霜才有菊香天地
  
  郭霁红终于等来了机会。1991年夏,中央电视台开始筹备第四套节目。当时,第四套节目只对香港和台湾播出,大陆和海外的观众根本看不到,受众面极小,同行们笑称这是“对着大海去空喊”。郭霁红自告奋勇地去了四套节目组。
  台里没有太多经费做新节目,郭霁红就把所有文艺节目的录像带翻出来,按照不同的主题编辑成一期期的文艺节目。她每天早晨太阳还未升起就扎进机房,直到晚上10点才出来。整整一年的时间,她几乎没有见过阳光,脸色变得惨白。但因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郭霁红再苦也觉得高兴。她和同事创建的《天涯共此时》栏目,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对台宣传一等奖。
  由此,郭霁红晋升副导演,实现人生第一次转身。
  际遇再次降临。1993年,海峡两岸的关系出现松动,中央电视台决定邀请台湾各界人士和众多著名艺人,在厦门举办一场《海峡之春——两岸歌会》,这个重任交给了第四套节目部。因为有了前一段的工作成绩,郭霁红被选中担任这场大型晚会的总导演。
  这是郭霁红第一次独立执导,又关系到两岸,她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为了完成这次任务,郭霁红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开策划会、各部门协调、组织演员、布置直播现场……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两个多月的时间,她的眼睛熬红了,本来就瘦弱的她体重掉了近10斤。这台晚会非常成功,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获得了第8届国家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奖,郭霁红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正当郭霁红准备施展更多的才华时,一次意外事故险些将她击溃。
  1995年底,美国全美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主席熊德龙先生向中央电视台建议,由美国南加州88个华人团体与央视联合举办海外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以沟通华人间的同胞之爱。当时,大陆还从未在国外举办过大型晚会,其难度非常大。郭霁红被任命担任这台晚会的总导演。
  1996年2月2日,郭霁红和几名剧组同事踏上了飞往美国洛杉矶的航班。2月11日,在颁发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帕沙迪娜大剧院,晚会拉开了帷幕,3000多名华人齐聚一堂。然而,在录制前,郭霁红愕然发现,租来的转播设备竟然是在国内都已经淘汰不用的设备,这种设备的监视器反映的是录前信号,录后是什么效果无从得知。可是,晚会马上开始,再另租设备来不及了,郭霁红硬着头皮开始录制节目。
  晚会非常成功,现场所有观众和工作人员都激动得眼含热泪。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还派特使,宣读了致晚会的贺信,当地的所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郭霁红的心始终悬着,录制完毕,她马上调看录像带,一个事故把她击懵了:录像带播放10多分钟后,画面开始闪烁,半个小时后画面全部变黑。技术人员分析后说:租用的转播设备有问题,录机磁头有毛病,不排除人为破坏。不管是什么原因,这场晚会白录了!晚会要在国内大年初五播出的消息已经发出去,如果不能按期播出,后果不可想象。重新录制晚会根本不可能,且不说时间、经费紧张,许多演员已经离开美国,剧院的租期也都排满了。
  回去怎么向台里交待,怎么向观众交待?这次晚会涉及国际影响和声誉,蕴含着全体华人的心血,自己第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任务居然出现这么大的纰漏,而境外反华势力如果借此做文章,那她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郭霁红跳楼的心都有了……
  郭霁红强迫自己调整情绪,然后向台领导进行汇报。台领导下令,必须尽一切可能进行补拍,交出完整的晚会播出带。郭霁红马上召集几位同事开会,给大家分头布置任务:联系剧院商谈租用问题;给演员们一一打电话,以因为没排练导致录音效果不好为由,请他们再来表演一次;到北美电视台借用新闻素材;重新布置晚会现场……
  郭霁红和同事们72小时没有合眼,终于完成了补拍工作。对于无法重新复制的部分,她就和同事发挥超常的编辑水平,将上一次录制时摇臂车拍摄的镜头、大量的外景等巧妙地编织到一起。除夕那天,他们终于制作完成了晚会的带子。这台历经艰辛录制的《祝福你,中国——96年洛杉矶华人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于正月初五播出了,在国内外华人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洛杉矶、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地的华侨纷纷要求重播晚会,并力邀去当地举办晚会。
  这台晚会的成功,让郭霁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事后,郭霁红感到后怕,她庆幸自己选择了坚强,也更加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风雨过后是彩虹!
  
  华丽转身:那月如水人如菊
  
  事业成功的同时,郭霁红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她的丈夫是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由于工作繁忙,刚度完蜜月,郭霁红就上班了,而且经常熬夜、出差。看到郭霁红整天那么忙,丈夫心疼地劝她:“干脆你别工作了,做全职太太吧,女人再成功,也要回归家庭。”郭霁红总是倔强地说:“如果不让我工作,那我会难受死的,我喜欢工作,在工作中我可以找到快乐。”
  2004年,郭霁红担任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总导演,这对她是一个新的挑战。由于这次晚会是直播,又是在上海黄浦江边露天举行,所有外景、灯光、音响等设备都要临时安装,多条电缆线路就在观众的脚下,不能有一点差错。就在直播的前一天,郭霁红突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第二天将有9级台风,这就意味着直播根本无法进行。
  郭霁红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和绝望,大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终让她生生给忍了回去。她想起了老师对她的教诲:“做为导演,你要忘记自己的性别。无论遇到什么事,你都不能哭。你是指挥大家拿主意的人,如果你哭鼻子,人家就会小看你,就会怀疑你的能力,就会耻笑你,就会降低你的威信。所以,你必须坚强。”爱哭是女人的天性啊,可就因为她是总导演,她连这个权利都没有了。
  郭霁红跑到洗手间,用冷水洗了把脸,让自己冷静下来。她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准备好一切,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让直播准时进行。随即,她紧急开会布置任务:将舞台重新搭建成为可以抵抗台风的模式,并将当天晚上的备播内容调整;立即通知第二天直播要请的嘉宾和演员,参加当晚的备播;让焰火师准备燃放焰火;消防、安保等人员提前到位……经过紧张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当晚的备播。幸运的是,第二天台风绕道北上,直播晚会如期举行。
  这台全球现场直播的 “浦江月中华情” 中秋晚会非常成功,获得了对外电视文艺节目一等奖。之后,郭霁红又连续执导在武汉、厦门、承德、荣成举行的中秋晚会,每一次都引起轰动,并且获得大奖。
  郭霁红成为获奖专业户。此时,伴随着成功,一些风言风雨传来。有人说,她凭什么能左右缝源,又获奖无数,靠的就是潜规则。不少闲话传得有鼻子有眼,如同某人某日某时亲眼所见。流言,郭霁红不屑一顾,因为,这个时候,母亲与丈夫坚定地站在她的身边,给了她力量。特别是丈夫,面对“见一面还要预约”的老婆,他送去的总是最真切的信任。甚至因为妻子没有时间生孩子,他也从没抱怨过。
  2009年,郭霁红再度执导在江西宜春举办的《宜春月中华情》中秋晚会。长达半年呕心沥血的工作,让晚会再获巨大成功。2010年5月,该节目获得了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顶级大奖——雷米金像奖,郭霁红成为继李安导演之后第二个摘得该大奖的华人导演,也是40多年来首次获得该奖的电视导演。
  编辑 彩衣
其他文献
情人节这天,老少三代3个男人回家,途中路过一家花店,年轻男人说:“等等,我进去买朵玫瑰花。”爷爷和中年男人知道,这小子正在谈恋爱,和女孩子约会讲究情调和浪漫,每次见面他都会送女朋友一朵玫瑰花。  很快,年轻男人就出来了,手里却捧着3朵玫瑰花。他塞给爷爷和中年男人一人一朵:“爸,这朵是送给妈的,您代我交给她;爷爷,这朵是孝敬奶奶的,麻烦您交给她。”  中年男人不好意思地笑:“我和你媽都结婚20年了,
期刊
一    郭冬临打光棍很多年了,现在40多歲,老光棍的头衔当之无愧。《单身情歌》里面唱道:孤单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但郭冬临并不着急摆脱这个身份,因为他觉得做个光棍并不像外人想的那么糟糕。   虽然他每次夜归掏钥匙打开家门时会有瞬间的失落,但随着家里的灯光亮起,想想刚刚做完的节目,孤单感马上烟消云散——除了睡觉时身边没有老婆外,郭冬临觉得没啥缺憾。而且,光棍这个身份的好处不胜枚举。  光棍
期刊
2010年7月初,成都王府井百货大楼前,几名四川大学的学生拿着DV机,兴致勃勃地拍着街景。一位中年男子跟在后面看了好一会儿,趁他们休息的间隙,小心翼翼地凑上去:“你们好,我叫赵礼平,能不能请几位同学帮我的朋友一个忙?”  年轻的学生们非常热情,跟着赵礼平来到双星大道万家二队简陋的石棉瓦出租房,见到了王翱榜和谢玉清夫妇。  谢玉清面带病容,身材瘦削。王翱榜忙着搬凳子,憨笑着请大学生们坐下。这位行动笨
期刊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现实是一个一个真实的耳光,打在你的脸上,喊疼毫无意义,唯有一往无前。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唯一。  季节过去了,过敏就会好起来。  亲爱的,我只是转身,并不是怨你。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好心并不一定会办成好事。  其实,一个人的改变真的很容易,但有些事有些感觉,却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走。  有你在,我走
期刊
马未都是个传奇人物,他写小说,20多岁就声名远播;写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让他名利双收;玩收藏,他不仅建成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而且成了文物鉴定专家……他一无大学学历,二无家世渊源,却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有人觉得他是一个传奇,他却这样评价自己:“我就是一普通的北京老头儿,有点儿聪明,有点儿好玩,也有点儿小可爱,仅此而已。”     玩玩闹闹,事业风生水起    1992年,
期刊
刘烨在一次接受记者访谈时,谈到他为什么选择安娜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他说:“她治好了我的失眠症。”  那时,他事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戏一部接一部地演,压力正大,他又和谢娜分手了,网上,谢娜的粉丝骂他的咒语不堪入目。那段时间,他天天去爬北京的香山,在山顶上吹风缓解心中的郁闷。  他经常失眠,晚上睁大着眼睛,却无法安睡。“失眠,你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吗?当全世界都在睡觉时,你却无法入眠,我那时真恨不得从楼
期刊
每个女子都应该有一双漂亮的高跟鞋,穿着它,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虎年春晚,王菲那一身红袜子套在高跟鞋外的造型,迅速掀起了一股风潮。对于鞋子的搭配,王菲一直非常自信,她爱鞋,也会穿鞋。在淘宝网上,很多店家为了吸引顾客,都会特意标注“王菲爱用鞋款”、“王菲最爱款”……假如你走进王菲在北京的家,你会发现,数百双鞋子像艺术品一样被收藏着。  与梅艳芳成了“鞋蜜”    王菲收藏的鞋款很多,但最爱的是
期刊
离开央视的文清转行做了演员,却鲜有一部叫得响的影视作品,甚至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些年,她都在做什么?其实,她已经和一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生命里冒出“田螺先生”    我出生于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有人说我沾了桂林的灵气。我一直自我感觉很不错: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就进了央视,12年里主持了10多个品牌栏目、数百场重大晚会,获得100多个奖项。所以,当我辞职离开央视
期刊
我承认我是一个非常铁齿的人,总会撂出“我绝对不……”的句子,然后没过多久又会说出立场相反的话,所以常常被指责:“你不是说你绝对不嘛?”我就辩解:“我有说过那句话吗?”我姑且称这种病为“铁齿不认账”。  几年前我处于感情空窗期时,不断地上演“铁齿不认账”的戏。  空窗初期,因为不习惯突然变成一个人,一到深夜,我变得格外脆弱,那时候,动不动就会邀大家到我房间陪我聊天,聊天的主题不外乎就是诉苦自己很寂寞
期刊
他讲了一个故事给我听。其实,我也有个故事,却永远都不会说给他听……    一    做完眼部手术恢复后,每天晚上21:30分,我都会像上班一样,准时走进街角的魅惑酒吧。  眉清目秀的侍应走过来,为我安排一个靠窗的小桌子,稍后,送来一杯酿香的卡布奇诺。咖啡很香,我却一口也喝不下,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吧台。那里,一个男人在和三个女人调情。  男人的手很美,中指指背拂在其中一个女人的脸上,那样修长。另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