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这么说,语文是对生活的浓缩,作文则是对生活的概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热情。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现状研究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作文是对生活进行的语言表达,不仅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而且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但从目前学校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状况来说,大部分人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原因如下。
1.学生能力与教学目标的差距。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可能方式方法不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例如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因为老师都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往往对学生的要求太过严格,把学生的能力与自己进行比较,而学生与老师的思维方式必然有所差距,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属于对学生能力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拿自己与老师的对比,对写作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得不到体现,更没有写作的感觉。
2.教学方式与生活脱节。一篇好的文章,其写作能力往往与现实生活很贴近,是一种概括,写的东西需要贴近现实,并非形式的套用,应当改变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举一反三”并不是对其他作品的分析与总结,这样做给人的感觉是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体现不出对生活的关联,从而与之脱节。
3.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令其创作兴趣的优劣是成正比的,所谓创作当然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对于学生的教师觉得太过“稚嫩”,并未真正给予理解与指导,只是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更没有创新意识,挫伤学习主动性。同时某些教师对于有问题的作品,很少会主动与学生互动与分析,往往只片面给些评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提高。
4.作文教学中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占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凸显出个人的语文素质。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中不仅无标无序,而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老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就不会有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表现为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样的课文就写什么样的作文。(2)没有过渡。作文训练初期所提要求老师便把全套本领、所要求全方位下放,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所提要求,就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化作文教学,期望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
5.写作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实践,离开生活,那写的作文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的作文教学中经常脱离于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学生没有过多地了解体会生活和大量阅读,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丰富的词汇和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文的时候内容枯竭,硬挤强凑,导致文不成篇。还有就是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没法促进阅读。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1.老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创新。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并非仅仅是一个教学对象,更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观意识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他们需要的是正确引导,教师应当以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老师要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自身修养。教师能力的展现,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媒体、网络、多媒体等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3.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培养,教学环境很重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民主态度,对于一个问题,多鼓励与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与看法,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进步,把课堂变得有趣。例如一篇文言文,教师往往就是读一下整篇文章,然后翻译。其实更多地应当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章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不要一味地上课,传统、繁琐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体系。对于教师来说,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收获的体验。
4.老师在教学前要制订好作文教学计划。老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所制订的计划要保障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在客观上行得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制订的计划要细致、明确,那个学年段应该把握哪些写作要点,而且要达到某个阶段的写作水平,在写作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等都需要详细讲解。目标与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确,老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子,老师指导教学方向,学生学习重要知识。计划还要详细检测、调整,在适当的时间内查漏补缺,如期完善,避免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要把计划做好做细,学生就可以真正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步入写作的殿堂,写出优秀的作文。
5.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写作激情与教师命题有很大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当前阶段最想写的文章,采取相对措施命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提交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指导,认真分析问题所在,热情地给予建议与乐观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这样学生乐观接受,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6.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老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只要拥有丰富的写作教材,就把作文写好。在教学中把阅读跟写作要相互联系起来,上课时要通过讲解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多种角度分析课文的能力,还要在阅读课上分析名篇佳作中的重要佳句。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写作时实现创新。还有写作要与生活联系起来。由现在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不爱关心社会新闻,还有生活圈子比较窄。因此,要扩大学生的选材范围,就要多多组织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从活动中积累丰富多彩的感性内容、生动具体的事例。每个年级中多多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展览、水果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只有学生参加完这类的活动后,自己就会有亲身体会,到时候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内容写得有声有色。在这些活动中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拓宽思维能力,指导学写随笔,记日记,让学生养成日写百字、周成篇的良好习惯,鼓舞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之后,自己尝试写创造型作文。
7.多组织具有主动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互动。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可以忽视创新学习参与特点,它可以使得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学中,作者安排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目的是让生日过得充实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可以由学生组织进行,腾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并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三、结语
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要着重以人为本,改变旧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多主动学习,多看阅读书籍。作文教学要跟紧时代步伐,认真指导学生,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了解、多观察、多感受、多积累、多动笔,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衍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学科教育,2011(08).
[2]格桑朗杰.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科技论坛,2011(1).
[3]陈燕莉.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探索与实践,2011(6).
[4]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教研探索,2012(7).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现状研究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作文是对生活进行的语言表达,不仅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而且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但从目前学校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状况来说,大部分人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原因如下。
1.学生能力与教学目标的差距。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可能方式方法不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例如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因为老师都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往往对学生的要求太过严格,把学生的能力与自己进行比较,而学生与老师的思维方式必然有所差距,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属于对学生能力要求过高,导致学生拿自己与老师的对比,对写作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得不到体现,更没有写作的感觉。
2.教学方式与生活脱节。一篇好的文章,其写作能力往往与现实生活很贴近,是一种概括,写的东西需要贴近现实,并非形式的套用,应当改变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举一反三”并不是对其他作品的分析与总结,这样做给人的感觉是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体现不出对生活的关联,从而与之脱节。
3.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作品。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弱令其创作兴趣的优劣是成正比的,所谓创作当然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对于学生的教师觉得太过“稚嫩”,并未真正给予理解与指导,只是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更没有创新意识,挫伤学习主动性。同时某些教师对于有问题的作品,很少会主动与学生互动与分析,往往只片面给些评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提高。
4.作文教学中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占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凸显出个人的语文素质。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中不仅无标无序,而且作文题重复又重复,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产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老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就不会有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表现为写作训练跟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样的课文就写什么样的作文。(2)没有过渡。作文训练初期所提要求老师便把全套本领、所要求全方位下放,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所提要求,就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化作文教学,期望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
5.写作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实践,离开生活,那写的作文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的作文教学中经常脱离于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学生没有过多地了解体会生活和大量阅读,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丰富的词汇和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文的时候内容枯竭,硬挤强凑,导致文不成篇。还有就是读写分离,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没法促进阅读。
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1.老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创新。教师应当知道学生并非仅仅是一个教学对象,更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观意识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他们需要的是正确引导,教师应当以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老师要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自身修养。教师能力的展现,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媒体、网络、多媒体等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3.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培养,教学环境很重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民主态度,对于一个问题,多鼓励与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与看法,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进步,把课堂变得有趣。例如一篇文言文,教师往往就是读一下整篇文章,然后翻译。其实更多地应当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文章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不要一味地上课,传统、繁琐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体系。对于教师来说,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收获的体验。
4.老师在教学前要制订好作文教学计划。老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所制订的计划要保障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在客观上行得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制订的计划要细致、明确,那个学年段应该把握哪些写作要点,而且要达到某个阶段的写作水平,在写作中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等都需要详细讲解。目标与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确,老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子,老师指导教学方向,学生学习重要知识。计划还要详细检测、调整,在适当的时间内查漏补缺,如期完善,避免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要把计划做好做细,学生就可以真正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步入写作的殿堂,写出优秀的作文。
5.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写作激情与教师命题有很大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当前阶段最想写的文章,采取相对措施命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提交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指导,认真分析问题所在,热情地给予建议与乐观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这样学生乐观接受,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6.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写作途径。老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只要拥有丰富的写作教材,就把作文写好。在教学中把阅读跟写作要相互联系起来,上课时要通过讲解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多种角度分析课文的能力,还要在阅读课上分析名篇佳作中的重要佳句。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写作时实现创新。还有写作要与生活联系起来。由现在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不爱关心社会新闻,还有生活圈子比较窄。因此,要扩大学生的选材范围,就要多多组织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从活动中积累丰富多彩的感性内容、生动具体的事例。每个年级中多多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展览、水果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只有学生参加完这类的活动后,自己就会有亲身体会,到时候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内容写得有声有色。在这些活动中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拓宽思维能力,指导学写随笔,记日记,让学生养成日写百字、周成篇的良好习惯,鼓舞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之后,自己尝试写创造型作文。
7.多组织具有主动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互动。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可以忽视创新学习参与特点,它可以使得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学中,作者安排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目的是让生日过得充实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可以由学生组织进行,腾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并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三、结语
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要着重以人为本,改变旧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多主动学习,多看阅读书籍。作文教学要跟紧时代步伐,认真指导学生,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了解、多观察、多感受、多积累、多动笔,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衍明.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学科教育,2011(08).
[2]格桑朗杰.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科技论坛,2011(1).
[3]陈燕莉.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探索与实践,2011(6).
[4]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教研探索,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