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也是每一位老师的主要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學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积极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又有趣,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项值得研讨的课题。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主要涉及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三个方面。因此,笔者在充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弄清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还应考虑到德育教育,备课时都应该通盘考虑。只有努力解决了这些问题,课才会上得“活”。
二、激发兴趣,造气氛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条件。课堂教学谈话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就能吸引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地讲解知识,会使他们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在黑板上贴了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学生马上发问:“老师贴两个三角形干什么?”笔者借机说:“同学们,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两个之间发生了不愉快,大三角形说它三个内角的和比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大,小三角形不服气,说它三个角的和不比大三角形的小,现在请同学们来为它们俩做调解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好”,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兴趣。还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笔者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数学游戏好吗?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就能很快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咱们试试看?”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我不仅判断准确,而且快,学生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感到惊奇,心理疑惑不解,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此时笔者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新知。
三、先练后讲,重实践
在教学中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尝试教学法是老师不要把结论告诉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尝试可以成功,也允许失败。成功了,说明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失败了,再听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如: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在解决买文具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借助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让学生借助过去“分一分”活动的经验,看80里有几个20;也有的学生借助推理,2个20是40,3个20是60,最后得到4个20是80;还有的学生会直接想几乘20得80,让学生交流各自算法,在多种计算方法中逐步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并让学生重点讨论“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新的知识。“先练后讲”真正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恰当地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分小组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并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内角和是180度或180度左右,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三角形剪下来,把三个角撕下拼在一起,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学生拼完后汇报:可以拼成一个平角。笔者问:“平角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80度”。然后笔者总结:实际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度,只因測量的误差,才有部分同学测得180度左右的结果,通过撕下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四、和谐平等,学生乐
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发展。在教学中,笔者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对他们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对于学困生,多辅导;对于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多鼓励;对于回答问题答案基本正确但不尽完善的,笔者以“不错,谁能讲得更好”来评价和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对于错误的答案则以“请你再想一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来鼓励他们乐学上进,让学生感觉课堂上是轻松的、愉快的,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学习。
上面的四点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又有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今后,笔者将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提高教学水平。
一、精心设计,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备课主要涉及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三个方面。因此,笔者在充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弄清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练什么、怎么练……还应考虑到德育教育,备课时都应该通盘考虑。只有努力解决了这些问题,课才会上得“活”。
二、激发兴趣,造气氛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条件。课堂教学谈话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就能吸引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地讲解知识,会使他们感到厌烦,失去学习的兴趣,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在黑板上贴了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学生马上发问:“老师贴两个三角形干什么?”笔者借机说:“同学们,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两个之间发生了不愉快,大三角形说它三个内角的和比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大,小三角形不服气,说它三个角的和不比大三角形的小,现在请同学们来为它们俩做调解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好”,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兴趣。还可以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笔者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数学游戏好吗?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就能很快判断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咱们试试看?”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学生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我不仅判断准确,而且快,学生对老师的正确判断感到惊奇,心理疑惑不解,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此时笔者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索新知。
三、先练后讲,重实践
在教学中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尝试教学法是老师不要把结论告诉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尝试可以成功,也允许失败。成功了,说明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失败了,再听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如: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在解决买文具问题的过程中,笔者不急于得出结论,而是借助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让学生借助过去“分一分”活动的经验,看80里有几个20;也有的学生借助推理,2个20是40,3个20是60,最后得到4个20是80;还有的学生会直接想几乘20得80,让学生交流各自算法,在多种计算方法中逐步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并让学生重点讨论“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得新的知识。“先练后讲”真正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恰当地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分小组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并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内角和是180度或180度左右,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三角形剪下来,把三个角撕下拼在一起,看看可以拼成什么?学生拼完后汇报:可以拼成一个平角。笔者问:“平角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80度”。然后笔者总结:实际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度,只因測量的误差,才有部分同学测得180度左右的结果,通过撕下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四、和谐平等,学生乐
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发展。在教学中,笔者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对他们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对于学困生,多辅导;对于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多鼓励;对于回答问题答案基本正确但不尽完善的,笔者以“不错,谁能讲得更好”来评价和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对于错误的答案则以“请你再想一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来鼓励他们乐学上进,让学生感觉课堂上是轻松的、愉快的,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学习。
上面的四点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又有趣,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今后,笔者将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探索,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