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的高低。在新课标背景下,为有效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堂内外阅读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完成语文课程目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亟需认真分析和解决,诸如学生阅读时间比较少;阅读教学功利化倾向严重,轻思想重技巧;学生自主阅读少;阅读材料缺乏吸引力等,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决学生出现的“不阅读”、“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课堂阅读教学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语文教材既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充分挖掘和利用现行教材的阅读教学资源,是解决阅读教学盲目性、随意性的重要方面。现行的语文教材对于阅读因素也越来越重视,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教学内容,是供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蓝本,对于一节有效的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不应是简单的把教材内容照搬给学生,而应对其内容进行相应挖掘和拓展,至于选择那些为重点,挖掘多深,拓展多宽,都需要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可以让学生围绕题眼“怒”字进行阅读,并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杜十娘怒的起因是什么?李甲对杜十娘是不是真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面对泪如雨下的李甲,为何没有回心转意?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再比如在教学我国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英国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以此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注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每天学生都要面对大同小异的教学手段,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枯燥和乏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的创设能够将学生的认知同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文阅读教学大有裨益。例如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由于课文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相对较远,学生很难想象战争及纳粹暴行对于人类的迫害,因此教师可搜集一些与奥斯维辛相关的素材和图片,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说明,让学生了解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何被称为“死亡工厂”,让学生深切体验到战争和纳粹的残暴,在此基础上诵读全文,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二、加强课外阅读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尤其是阅读兴趣和能力需要有效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长期的教学实践能够看出,仅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拓展知识视野。
1.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
学生如果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等,有目的地选取部分书籍报刊阅读,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特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之间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经历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对同一作品的感触、品评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允许学生之间课外阅读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机会,让他们抒发各自的内心感受,鼓励他们摘抄经典语句,写读书笔记,参与读书活动,与大家同感悟、同思索、同追求,以此流连在文学的世界里。差异不是问题,只要参与到阅读当中,必定会有所收获,但如果没有参与,就难以拓展他们的人生视野,难以在阅读过程中浸染文化的魅力。
2.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会”,更要让学生“会读”。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让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泛读讲究迅速阅读的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题意图;精读讲究逐句逐字地仔细琢磨文章中关于内容上、词汇上、文学上的每一个细节,体会作者的遣词用句,追求阅读质量。学生在熟练掌握了各种阅读策略后,能够很好地提高个人语文阅读能力。
3.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课外阅读对于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培养读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且要让学生把阅读的知识转化到写作当中去,让学生练笔不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语言和词汇,并学会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要想灵活运用这些语言词汇和协作方法,还需通过摘抄佳文、写读书笔记等将阅读的感触、品评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同时对于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形式写下来,以此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协作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等,并以此为指导,在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中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以此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人。
参考文献
[1] 潘晔.课本读本结合,培养阅读能力[J].
[2] 南琳.试论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J].
[3] 薛胡.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途径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完成语文课程目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亟需认真分析和解决,诸如学生阅读时间比较少;阅读教学功利化倾向严重,轻思想重技巧;学生自主阅读少;阅读材料缺乏吸引力等,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解决学生出现的“不阅读”、“浅阅读”、“功利性阅读”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一、课堂阅读教学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语文教材既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充分挖掘和利用现行教材的阅读教学资源,是解决阅读教学盲目性、随意性的重要方面。现行的语文教材对于阅读因素也越来越重视,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教学内容,是供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蓝本,对于一节有效的阅读教学而言,教师不应是简单的把教材内容照搬给学生,而应对其内容进行相应挖掘和拓展,至于选择那些为重点,挖掘多深,拓展多宽,都需要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可以让学生围绕题眼“怒”字进行阅读,并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杜十娘怒的起因是什么?李甲对杜十娘是不是真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面对泪如雨下的李甲,为何没有回心转意?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再比如在教学我国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英国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阅读,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以此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注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每天学生都要面对大同小异的教学手段,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枯燥和乏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的创设能够将学生的认知同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语文阅读教学大有裨益。例如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由于课文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相对较远,学生很难想象战争及纳粹暴行对于人类的迫害,因此教师可搜集一些与奥斯维辛相关的素材和图片,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说明,让学生了解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何被称为“死亡工厂”,让学生深切体验到战争和纳粹的残暴,在此基础上诵读全文,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二、加强课外阅读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尤其是阅读兴趣和能力需要有效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长期的教学实践能够看出,仅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拓展知识视野。
1.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
学生如果能够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等,有目的地选取部分书籍报刊阅读,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特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之间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经历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对同一作品的感触、品评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允许学生之间课外阅读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机会,让他们抒发各自的内心感受,鼓励他们摘抄经典语句,写读书笔记,参与读书活动,与大家同感悟、同思索、同追求,以此流连在文学的世界里。差异不是问题,只要参与到阅读当中,必定会有所收获,但如果没有参与,就难以拓展他们的人生视野,难以在阅读过程中浸染文化的魅力。
2.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会”,更要让学生“会读”。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让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泛读讲究迅速阅读的能力,需要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的主题意图;精读讲究逐句逐字地仔细琢磨文章中关于内容上、词汇上、文学上的每一个细节,体会作者的遣词用句,追求阅读质量。学生在熟练掌握了各种阅读策略后,能够很好地提高个人语文阅读能力。
3.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课外阅读对于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培养读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且要让学生把阅读的知识转化到写作当中去,让学生练笔不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语言和词汇,并学会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要想灵活运用这些语言词汇和协作方法,还需通过摘抄佳文、写读书笔记等将阅读的感触、品评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同时对于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形式写下来,以此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协作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等,并以此为指导,在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中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以此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人。
参考文献
[1] 潘晔.课本读本结合,培养阅读能力[J].
[2] 南琳.试论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J].
[3] 薛胡.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