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手机短信正日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与传统通信联络方式相比,手机短信在联络感情、传达信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国内3.2亿手机用户来说,小短信早已成为一个大蛋糕。它在满足手机用户的通信需求的同时,也使移动运营商、门户网站获得丰厚的利润,让固定通信运营商、增值电信运营商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手机短信作为新技术、新时代、新生活的产物,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数以亿计的手机短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他们实施骚扰甚至诈骗的载体。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从事假文凭、假证件、伪劣商品的违法销售活动,尤其是一些以诈骗、赌博为业的违法人员利用手机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诈骗他人钱财,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手机短信诈骗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Ⅰ
手机短信诈骗活动大约从2001年开始从台湾传入大陆。因为往来频繁的缘故。首先传入福建,并迅速蔓延到东南沿海的广东、江苏等省份。江苏省今年以来立案数就是3年前同期的5倍。最近,江苏南京江宁区警方破获了一起建国以来诈骗金额最大的短信诈骗案。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公司担任顾问的李先生去年11月5日,意外收到一条银行卡被人盗用的手机短信,经不住诈骗团伙的双簧表演,李先生先后两次将自己银行卡上21万元转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号上,结果存款一去无回。两天后,李先生向南京警方报案,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历经三个多月时间,梳理了近千条线索,辗转数千里,最终在福建安溪县官桥镇将嫌犯陈某、许某抓获。这是一起犯罪团伙成员冒充“银联中心”工作人员,利用“土炮”向国内各地群发短信的诈骗案。受害者不只是李先生一人。
家居江苏省灌云县的谢先生是一家电子游戏厅的业主,最近他的手机忽然接到一则短信,称谢先生中75N元的大奖。当时他看了这则短信后,并没有当真。时隔两天,他的手机又接到一个自称为深圳市公证处公证人员打来的电话,再一次告知他:三星集团近日举办了回报客户幸运大抽奖活动,我受主办单位的委托正式通知您。您有幸获得三等奖,奖金为5万元人民币,请你速来深圳办理兑奖手续。接到这个电话,谢先生一时不知所措,尽管他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又无法抵御巨奖的诱惑。正准备动身前去领奖时,忽然想起在当地政法部门工作的表弟,觉得自己应该前去咨询一下。表弟仔细问明他得大奖的经过,又与深圳的同行电话联系,得知深圳公证处根本没有参与所谓三星抽奖活动,同时,对方打来的手机区号是中国联通福建泉州的号段。通过推测,这则“中奖短信”肯定有诈。谢先生最终听从表弟的劝告没有理睬对方。事后不久,谢先生便得知同乡龚先生也收到类似的中奖短信,在对方好言相劝之下,只身一人前往深圳,结果在短短一周时间被这伙人骗去了代办费、银行手续费、公证费、见证费和代扣代缴税收近5万元。
现在,时常会有各种大奖从天而降砸在手机一族的头上,奖金或奖品往往十分丰厚,从数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但领奖的地点通常是千里之外的某个城市,这需要得奖者支付邮费或者公证费、个人所得税等等。尽管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与唾手可得的巨奖相比还是划算的。问题是当你步步陷入其中后,那个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的人,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人间蒸发了。其实,这种骗局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出现了。很多人收到过类似的信息,多为中奖、代办各种假证件、假文凭等。尤其是“中奖短信”更是泛滥一时,其通常使用的格式多为:“××××电信公司用户突破2亿。借此向广大用户表示衷心感谢。并举办真情回报抽奖活动,你的手机号码有幸荣获一等奖。只要您将这则获奖信息转发给20位手机用户,您就可以前来领取3万元奖金”;又如“××××公司为了庆祝销售超过1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您有幸获得特等奖,奖品为东芝品牌手提电脑,价值1.5万元。欲领取奖品者,请与江小姐联系。电话××××××××”。尽管多数人对此类“中奖短信”都能保持着高度警觉,警方和媒体也反复告诫人们不要上当受骗。但坠入不法分子设下陷阱的仍不乏其人。京城一所大学的知名教授。被福建的短信诈骗团伙以电话号码中奖为名骗取近20万元;广东省内某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得到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发来的六合彩特码。竟将200万元公款汇给诈骗团伙;江苏某个体老板一个月内收到数十条中奖短信。先后给诈骗分子汇款30余次,总共被骗去近60万元……
Ⅱ
手机中奖信息为何会泛滥成害,法律界人士认为。是与其隐蔽性大、犯罪成本较低、手机用户无法拒绝有害信息侵入有关。实施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只要有手机等电子设备就能进行。由于一些手机卡使用的是储值卡,购买时不用登记任何身份资料,不法分子获取不义之财后。往往把手机卡号丢弃不用,给破案造成重重困难。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办理手机入网手续时使用的是假身份证,或者盗用别人身份证件购买手机卡号,再加上目前移动运营商多采用后付费方式。即先消费再付费,一些人就钻了空子,通过透支话费的方式大量群发短信,然后再更换新的手机卡号。
一般情况下,一个手机诈骗团伙是由其头目和负责发送短信的马仔组成的。在手机短信诈骗活动猖獗的福建省一些县市,诈骗团伙成员大多为彼此熟识的亲友乡邻,外人很难介入。最初他们发明了一种俗称为“土炮”的短信群发器。为了躲避侦查。不法分子通常在天亮时分将“土炮”埋在山上,与其它工具连接后,“土炮”便可自行向外发送大量短信。然后,他们会回到一些城镇,坐等有人来电话送钱上门。现在他们又发明了新的短信群发软件,可以从某个号码范围内随机抽取或全部发送。譬如,要想给13611550000到13611559999号段发送手机短信,只要先将要发的短信编好,然后将手机短信发射器一头连在接线板一头连在手机上,一按发射按钮,这些中奖短信便可在几秒钟之内发送到这10000个用户的手机上。
不法分子是如何盗取众多手机用户的个人资料的?犯罪分子交待,他们多数是从市场调查公司买来的。市场调查公司在接到查询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订单”后,往往会与一些商家取得联系,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留下的个人信息;有的则收集公开刊载的手机和电话号码;还有的到销售手机卡的网点以选号为名获取已经售出的手机号码。
有鱼上钩后,犯罪分子又是如何将现钱套取到手的呢?诈骗钱财,必须要在银行或邮局兑取现金,尽管目前银行、邮局办理个人储蓄和电子汇款的网点多有身份证辨识仪,但使用率极低,营业员多用肉眼识别。而银行方面至今也没有出台必须验明身份证的真伪后方可开户的法规,且银行也未被授权为鉴定身份证的法定机关,因此,不法分子使用假身份证很少在银行“卡壳”;而邮政电子汇款则不需要开户,只要对方告诉汇款单号码和密码,收款人就可以在当地邮局的 任何一网点凭身份证及时取款。
Ⅲ
诈骗短信日益猖獗,无孔不入,令受害者破财伤神,令大多数人不胜其扰,对此,我国司法机关和电信运营商已经采取各种预防和打击措施。
2003年,国家公安部做出决定,在当年10月底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有害手机信息举报制度,开始受理和处置社会各方面有害手机短信的举报案件。2004年6月初到7月底,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治理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以福建省为主战场,而福建省的重中之重是安溪县。因为这个位于福建中南部的县居然成为中国短信诈骗的大本营。这里的诈骗分子多为家族式操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里以手机短信诈骗为业的人数过千,受骗人遍及国内各地。如涉嫌短信诈骗犯罪的龚建全在一个月内就骗取外地手机用户53笔汇款计133067元。来自安溪移动公司的数据,在短信诈骗高峰期,安溪境内一天发出的短信有上百万条之多。特别是有关六合彩、抽奖中奖等方面的短信满天飞,故安溪基站曾一度被称之为“亚洲最繁忙的基站”。
为打击手机短信诈骗,国家公安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级公安机关相继成立了有害手机短信报警处置领导小组,加大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警方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需要找受害人进行举证。而绝大多数受害人是外省人,警方发往外地的协查函大多是石沉大海的情况,公安部明确规定“立案地公安机关要求扣押或冻结银行账户资金、追捕逃犯、异地采取强制措施的,涉案地公安机关要大力协助,不得推诿”。此前,福建公安厅先于全国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织开展了打击短信诈骗专项活动。摧毁一大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团伙,缴获了大量电脑、手机卡、银行卡等涉案工具。广东公安机关还通过对外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发动群众参与防范有害手机短信违法犯罪活动,会同通信管理部门督促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站等落实对有害短信息防治、群发限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联通为了解决虚假、不良短信给用户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国内已经推出了“联通在信”业务SP管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短信服务的实时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目前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和法律课题。有关人士认为,整治手机短信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虚假、不良的手机信息、对于欺诈信息发布者如何处罚,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现行的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健全有关手机短信监管的法律规章,让治理手机有害短信有法可依。去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学东曾提出建议。制定手机短信息服务管理法律,明确短信息内容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和短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规范手机短信息提供法律依据。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短信是手机间点对点、或通过人工声讯台、或从网站上及用网上软件发送的。后两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群发功能,大多数诈骗短信是从这两种渠道发送出来。由于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去审查每一条信息,而且从法律上发送短信是公民的通信自由,运营商是无权查看的;而公安部门如果不接到受骗者的报案,也是不可能去立案侦查的。事实上。由于手机短信诈骗的特性,即使警方立案侦查,要想获取犯罪嫌疑人诈骗钱财的有效证据是非常困难的。国家公安部前不久通报了集中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治理一个多月以来的情况,共受理群众举报违法短信10.7万余起,其中属于治理范围的8.5万起,有9700部涉案手机被依法采取停止通信服务措施,冻结涉案银行账户108个。同时,公安部还通报了近期查处的四起手机违法短信息典型案例。如北京破获一起利用手机短信息从事卖淫嫖娼犯罪团伙;南京、厦门打掉一个利用短信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福建、浙江摧毁一个利用短信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辽宁、福建破获一起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存款案。
随着监督管理手机信息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打击短信诈骗犯罪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手机用户警惕性的提高,手机短信必将会恢复原本美丽的面目。
(责编:桦林)
然而,手机短信作为新技术、新时代、新生活的产物,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数以亿计的手机短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他们实施骚扰甚至诈骗的载体。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从事假文凭、假证件、伪劣商品的违法销售活动,尤其是一些以诈骗、赌博为业的违法人员利用手机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诈骗他人钱财,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手机短信诈骗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Ⅰ
手机短信诈骗活动大约从2001年开始从台湾传入大陆。因为往来频繁的缘故。首先传入福建,并迅速蔓延到东南沿海的广东、江苏等省份。江苏省今年以来立案数就是3年前同期的5倍。最近,江苏南京江宁区警方破获了一起建国以来诈骗金额最大的短信诈骗案。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公司担任顾问的李先生去年11月5日,意外收到一条银行卡被人盗用的手机短信,经不住诈骗团伙的双簧表演,李先生先后两次将自己银行卡上21万元转到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号上,结果存款一去无回。两天后,李先生向南京警方报案,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历经三个多月时间,梳理了近千条线索,辗转数千里,最终在福建安溪县官桥镇将嫌犯陈某、许某抓获。这是一起犯罪团伙成员冒充“银联中心”工作人员,利用“土炮”向国内各地群发短信的诈骗案。受害者不只是李先生一人。
家居江苏省灌云县的谢先生是一家电子游戏厅的业主,最近他的手机忽然接到一则短信,称谢先生中75N元的大奖。当时他看了这则短信后,并没有当真。时隔两天,他的手机又接到一个自称为深圳市公证处公证人员打来的电话,再一次告知他:三星集团近日举办了回报客户幸运大抽奖活动,我受主办单位的委托正式通知您。您有幸获得三等奖,奖金为5万元人民币,请你速来深圳办理兑奖手续。接到这个电话,谢先生一时不知所措,尽管他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但又无法抵御巨奖的诱惑。正准备动身前去领奖时,忽然想起在当地政法部门工作的表弟,觉得自己应该前去咨询一下。表弟仔细问明他得大奖的经过,又与深圳的同行电话联系,得知深圳公证处根本没有参与所谓三星抽奖活动,同时,对方打来的手机区号是中国联通福建泉州的号段。通过推测,这则“中奖短信”肯定有诈。谢先生最终听从表弟的劝告没有理睬对方。事后不久,谢先生便得知同乡龚先生也收到类似的中奖短信,在对方好言相劝之下,只身一人前往深圳,结果在短短一周时间被这伙人骗去了代办费、银行手续费、公证费、见证费和代扣代缴税收近5万元。
现在,时常会有各种大奖从天而降砸在手机一族的头上,奖金或奖品往往十分丰厚,从数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但领奖的地点通常是千里之外的某个城市,这需要得奖者支付邮费或者公证费、个人所得税等等。尽管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与唾手可得的巨奖相比还是划算的。问题是当你步步陷入其中后,那个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的人,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人间蒸发了。其实,这种骗局早在四、五年前就开始出现了。很多人收到过类似的信息,多为中奖、代办各种假证件、假文凭等。尤其是“中奖短信”更是泛滥一时,其通常使用的格式多为:“××××电信公司用户突破2亿。借此向广大用户表示衷心感谢。并举办真情回报抽奖活动,你的手机号码有幸荣获一等奖。只要您将这则获奖信息转发给20位手机用户,您就可以前来领取3万元奖金”;又如“××××公司为了庆祝销售超过1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举办有奖销售活动,您有幸获得特等奖,奖品为东芝品牌手提电脑,价值1.5万元。欲领取奖品者,请与江小姐联系。电话××××××××”。尽管多数人对此类“中奖短信”都能保持着高度警觉,警方和媒体也反复告诫人们不要上当受骗。但坠入不法分子设下陷阱的仍不乏其人。京城一所大学的知名教授。被福建的短信诈骗团伙以电话号码中奖为名骗取近20万元;广东省内某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得到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发来的六合彩特码。竟将200万元公款汇给诈骗团伙;江苏某个体老板一个月内收到数十条中奖短信。先后给诈骗分子汇款30余次,总共被骗去近60万元……
Ⅱ
手机中奖信息为何会泛滥成害,法律界人士认为。是与其隐蔽性大、犯罪成本较低、手机用户无法拒绝有害信息侵入有关。实施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只要有手机等电子设备就能进行。由于一些手机卡使用的是储值卡,购买时不用登记任何身份资料,不法分子获取不义之财后。往往把手机卡号丢弃不用,给破案造成重重困难。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办理手机入网手续时使用的是假身份证,或者盗用别人身份证件购买手机卡号,再加上目前移动运营商多采用后付费方式。即先消费再付费,一些人就钻了空子,通过透支话费的方式大量群发短信,然后再更换新的手机卡号。
一般情况下,一个手机诈骗团伙是由其头目和负责发送短信的马仔组成的。在手机短信诈骗活动猖獗的福建省一些县市,诈骗团伙成员大多为彼此熟识的亲友乡邻,外人很难介入。最初他们发明了一种俗称为“土炮”的短信群发器。为了躲避侦查。不法分子通常在天亮时分将“土炮”埋在山上,与其它工具连接后,“土炮”便可自行向外发送大量短信。然后,他们会回到一些城镇,坐等有人来电话送钱上门。现在他们又发明了新的短信群发软件,可以从某个号码范围内随机抽取或全部发送。譬如,要想给13611550000到13611559999号段发送手机短信,只要先将要发的短信编好,然后将手机短信发射器一头连在接线板一头连在手机上,一按发射按钮,这些中奖短信便可在几秒钟之内发送到这10000个用户的手机上。
不法分子是如何盗取众多手机用户的个人资料的?犯罪分子交待,他们多数是从市场调查公司买来的。市场调查公司在接到查询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订单”后,往往会与一些商家取得联系,以低廉的价格获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留下的个人信息;有的则收集公开刊载的手机和电话号码;还有的到销售手机卡的网点以选号为名获取已经售出的手机号码。
有鱼上钩后,犯罪分子又是如何将现钱套取到手的呢?诈骗钱财,必须要在银行或邮局兑取现金,尽管目前银行、邮局办理个人储蓄和电子汇款的网点多有身份证辨识仪,但使用率极低,营业员多用肉眼识别。而银行方面至今也没有出台必须验明身份证的真伪后方可开户的法规,且银行也未被授权为鉴定身份证的法定机关,因此,不法分子使用假身份证很少在银行“卡壳”;而邮政电子汇款则不需要开户,只要对方告诉汇款单号码和密码,收款人就可以在当地邮局的 任何一网点凭身份证及时取款。
Ⅲ
诈骗短信日益猖獗,无孔不入,令受害者破财伤神,令大多数人不胜其扰,对此,我国司法机关和电信运营商已经采取各种预防和打击措施。
2003年,国家公安部做出决定,在当年10月底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立有害手机信息举报制度,开始受理和处置社会各方面有害手机短信的举报案件。2004年6月初到7月底,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治理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以福建省为主战场,而福建省的重中之重是安溪县。因为这个位于福建中南部的县居然成为中国短信诈骗的大本营。这里的诈骗分子多为家族式操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里以手机短信诈骗为业的人数过千,受骗人遍及国内各地。如涉嫌短信诈骗犯罪的龚建全在一个月内就骗取外地手机用户53笔汇款计133067元。来自安溪移动公司的数据,在短信诈骗高峰期,安溪境内一天发出的短信有上百万条之多。特别是有关六合彩、抽奖中奖等方面的短信满天飞,故安溪基站曾一度被称之为“亚洲最繁忙的基站”。
为打击手机短信诈骗,国家公安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级公安机关相继成立了有害手机短信报警处置领导小组,加大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针对警方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需要找受害人进行举证。而绝大多数受害人是外省人,警方发往外地的协查函大多是石沉大海的情况,公安部明确规定“立案地公安机关要求扣押或冻结银行账户资金、追捕逃犯、异地采取强制措施的,涉案地公安机关要大力协助,不得推诿”。此前,福建公安厅先于全国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织开展了打击短信诈骗专项活动。摧毁一大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团伙,缴获了大量电脑、手机卡、银行卡等涉案工具。广东公安机关还通过对外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发动群众参与防范有害手机短信违法犯罪活动,会同通信管理部门督促移动通信运营商、网站等落实对有害短信息防治、群发限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联通为了解决虚假、不良短信给用户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国内已经推出了“联通在信”业务SP管理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短信服务的实时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目前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和法律课题。有关人士认为,整治手机短信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当务之急是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虚假、不良的手机信息、对于欺诈信息发布者如何处罚,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现行的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国家应尽快健全有关手机短信监管的法律规章,让治理手机有害短信有法可依。去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学东曾提出建议。制定手机短信息服务管理法律,明确短信息内容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企业和短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规范手机短信息提供法律依据。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短信是手机间点对点、或通过人工声讯台、或从网站上及用网上软件发送的。后两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群发功能,大多数诈骗短信是从这两种渠道发送出来。由于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去审查每一条信息,而且从法律上发送短信是公民的通信自由,运营商是无权查看的;而公安部门如果不接到受骗者的报案,也是不可能去立案侦查的。事实上。由于手机短信诈骗的特性,即使警方立案侦查,要想获取犯罪嫌疑人诈骗钱财的有效证据是非常困难的。国家公安部前不久通报了集中开展手机违法短信治理一个多月以来的情况,共受理群众举报违法短信10.7万余起,其中属于治理范围的8.5万起,有9700部涉案手机被依法采取停止通信服务措施,冻结涉案银行账户108个。同时,公安部还通报了近期查处的四起手机违法短信息典型案例。如北京破获一起利用手机短信息从事卖淫嫖娼犯罪团伙;南京、厦门打掉一个利用短信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福建、浙江摧毁一个利用短信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辽宁、福建破获一起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存款案。
随着监督管理手机信息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打击短信诈骗犯罪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手机用户警惕性的提高,手机短信必将会恢复原本美丽的面目。
(责编: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