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lo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做到擅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历史”地看待现实问题。
  关键词: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越来越呼唤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的选择。本人通过多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擅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学生虽然有了抽象思维,但是他们更容易接受形象的知识。图片、音像资料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很好地培养创新意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擅于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这课中“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利用多媒体把《时局图》充分展示出来:一条红肠代表德国流到了山东,一只黑熊代表俄国吼叫着占据了长城以北和新疆,一只青蛙代表法国呱呱叫着跳到了两广和云南,一只色彩斑谰的老虎怒吼着气势汹汹扑在长江流域,一只黑鹰展开双翅、虎视眈眈、盯着中国版图…… 这样把一幅《时局图》有声有色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了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从而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严重局势,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而激发他们去探讨先进的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办法救亡图存。课堂气氛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得到极大的激发,教师上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擅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历史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鼓励学生探究创新。注重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多运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历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课之前,首先就给学生抛出问题:“有人说,一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问题一抛出,学生就踊跃发言。我叫了几位学生阐述观点,但他们回答得都不全面。于是,我在肯定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点评了他们的观点之后,乘机鼓励同学们深入研读教材,全面准确地分析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在意犹未尽又不知全面观点的情况下,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讨,力求全面完整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培养,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提升。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敢想,敢于怀疑,不要拘泥于名家的结论。
  对辽夏金元入侵中原的讨论,有些学生就提出“落后并非就要挨打”的观点,认为是“落后打先进”,这是对人们常说的“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的挑战与超越。我及时表扬了学生的超常思维,肯定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是可笑的,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我也从来不挖苦讽刺,而是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引导,使学生思想上产生的微弱即逝的创新火苗得以燃烧和发展。因为学生质疑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新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从中探索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才会明显提升。
  四、让学生学会“历史”地看待现实问题
  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更要学会历史的智慧。对前人的失败和成功,我们不仅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更要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参谋和借鉴作用,让历史和现实统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发挥历史学科对现实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当今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这在孟子的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③中就能得以体现,而且事实证明孟子的思想正确无误;中国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教训在告诉我们,“闭关锁国”中国就要落后!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摆脱所谓的“历史无用论”的困惑,感受历史的智慧,從需要学历史到想要学历史,这样的历史课堂必定是高效的!
  总之,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对于如何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效率的问题,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历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只有这样,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效率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
  [2]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第二章,上海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3] 历史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2年秋使用),第8课。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不断下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越来越难做好。文章主要从中职会计专业班的特点出发,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现状,从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素养等多角度出发,基于中职会计专业特点提出中职会计专业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完善中职会计专业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德育工作  近年来,虽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但由于受普通高中优先录取生源的潜
期刊
摘要:农村计算机教室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配置、管理、使用上存在问题,多媒体网络教室很少正常投入使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名存实亡。计算机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有效  近年来,农村学校陆续装备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信息技术教育以极快的步伐走进了小学课堂。但是,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配置、管理、使用上存在问题,多
期刊
摘要:语言是自己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要精讲点拨,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强化过程,重视结果”,这才能符合英语学科性质和学科目的,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标的实际性原则。  关键词:英语教学;问题  一、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满堂讲”到“满堂听说”,重听说,少读写,认为交际英语就是抛弃语法,只有听说。学生缺乏深思,只有感性认识,这是一个教学误区。很容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怎样管理和领导一个班集体,为高一级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我认为: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尤为主要。  潛能,即是学生的某项特长。一个具有特长的人,内心往往是充满自信和希望的,在遇到困难时,他们都能充满自信的力量,敢于大胆去面对困难,在困难面前往往是主动的,因为他们明白,凭着自己的特长,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所以他们坦然而真实,积极而主动。反之,那些没有特长的人
期刊
摘要: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使用符号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是数学科学高度抽象性的要求,而数学符号的使用和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数学符号是语言,为人类对数学的思维、数学的交流、数学的建模,提供了普识工具。数学符号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圖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通过率先垂范,落实好课堂常规,反复训练和监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好习惯;培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学生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个知书达理、举止文明的孩子,是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比较听话,行为具有
期刊
摘要:“六步”作文教学法中的六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只要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每—个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习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作文教学;“六步”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再现。如何进行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要搞好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写起作文思路敏捷,有内容可写,我总结出了六步作
期刊
摘要:分析27762734目前中职学校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改革中职物理教学的必要性,论述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理教学;效率;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近年来中职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这
期刊
摘要:文学是语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显现在语文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主要是通过文学来体现的。文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文学给学生打开了认识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文学即人学。文学不仅是语文学科知识传递的苑囿,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我们只有真诚地拥抱文学,让语文教育贯穿文学教育,关注人的文
期刊
摘要:新课标教学改革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要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训练重视从多角度入手,培养创意阅读,发散学生思维,提升阅读质量。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分析,总结出大多数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解题方面比较吃力,现代文阅读较为灵活,没有固定的规律性,是语文考试中失分率较高的部分。本文旨在根据多年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