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代 守望民情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在变革,电视传媒理念也在变革,我们只有不断转变观念,从平实的视角认识社会,增进对国情民意的了解,才能使新闻报道展现出最真实的社会现状和人文情感,呈现出最打动人的真善美;牢牢地牵引观众关注的目光,真正实现创新,真正体现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电视新闻 媒体责任 创新 民生
  新闻是电视台生存和发展要依靠的坚强后盾,而新闻节目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形象、声誉,甚至它的兴盛和衰落,这就需要好新闻来支撑;而好新闻的核心,往往因为它具有时代感和时代理念。社会在变革,电视传媒理念也在变革,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不断转变观念,从平民的视角来看待受众,让电视新闻具备更加明晰的电视特征,才能牢牢地吸引观众眼球,电视新闻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和发展,并实现其价值。
  关注民情 守望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①。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而电视新闻要发挥其喉舌作用,在选题时不仅要强调喉舌性,还要强调贴近性,建立稳定的观众意识,充分履行好喉舌的功能。当然,电视新闻要实现它的这一功能,就一定要让新闻工作者多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把人民至上作为新闻宣传的根本宗旨,把新闻工作深深地植根人民群众之中,深入到基层去亲身体验民众的生活,去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勇于对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将电视与观众的关系拉得更近,也才能实实在在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一要加强其导向性。选题时,要注意使其导向的面更宽广。例如时政新闻的采编,首先要了解其背后的背景和内涵,然后把时政活动中蕴含的群众最关心的政策和信息提炼出来,使时政新闻空间感更强,更丰满、更实用。还要注意使电视新闻导向的度更精准,让新闻报道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建起沟通的纽带,这样既能反映社会民意,又着力于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还要注意使电视新闻导向的量集结起来,就要策划方案,在某一个时期内采用消息与评论以及访谈相配合的形式,在显著的位置,集中宣传报道某一观点,以便能引起公众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快速地获得舆论的支持,引起社会反应,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二要软化新闻。时政新闻是新闻节目的重要部分。作为新闻媒体必须将宣传、引领作用发挥出来。但如何在时政新闻中以大众视角、民生视角来反映先进理念,使时政新闻实现“三贴近”,是记者编辑应做的功课。策划选题时,要着重把政治、经济、科技等这一类的“硬新闻”放到更宽广、更深层的人文背景下加以分析和研究,把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把新闻事件与伦理道德关系联系到一起进行分解领悟,使其产生更深刻而生动的可视性。记者编辑要深入到劳动一线、普通岗位,了解和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和生存状态,从平实的角度来看社会,增进对国情民意的了解,使新闻报道展现出最真实的社会现状和人文情感,呈现出最打动人的真善美。
  韬奋先生说得好:“记者,说到底,是社会的良心。”②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就是我们作为新闻记者必须要树立的责任观。
  在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只有对全局情况有精到的把握,对能够引起社会反响的集中报道有组织实施的能力,而且倾注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对社会、对时代的热切关注,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
  笔者参与采访编辑的短消息《我市首例为“无名氏”维权案件宣判》正由于能够充分地体现民生视角,获得了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好成绩。好的新闻就是讲给观众一个好的故事。“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我市首例为“无名氏”维权案件宣判》是一篇关注小人物命运的作品,一个连姓名都无法确认的流浪者,又聋又哑,还遭遇了车祸,万幸的是,他遇到了一批负责任的群体:民政部门、法院、保险公司,就连肇事车主也没有一走了之,直至做出赔偿……基于这一特殊个体所遭遇的不幸事件,又恰遇一批负责任的群体鼎力相助,极大地触动了笔者。笔者既为“无名氏”遭遇车祸的不幸感到同情,又为各个部门的全力救助而感动,更为“无名氏”能够得到多方的协助而欣慰。于是便选取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为“无名氏”维权案件宣判现场为新闻由头,以现场报道的形式,用较少的篇幅,把“无名氏”的相关背景和如何求助交代清楚,而不是用大篇幅介绍“无名氏”的遭遇来博取观众的同情。这条消息不仅道出了“无名氏”的遭遇过程,更重要的是说出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以及最终得到救助的结果。这是一个感人的事例,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力量。以新闻短消息的形式,用了不到一分半钟的时间就把事件讲得清清楚楚,给人以心灵的触动。抓新闻事件的细节和情节;抓矛盾的冲突和悬念;抓人物的特征、命运和结局;抓事件和人物的典型意义。特别是动作、语言、表情、环境等细节,能让新闻中的人物生动、丰满,事件真实、可信,从而让观众看起来有滋有味。再加上稿件脉络清晰、细节展示充分、电视表现手段运用得当,使这一新闻事件的特殊性、公益性以及新闻价值意义一目了然。这篇稿件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什么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它意味着作为新闻工作者,就一定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到一起,深入到老百姓身边去发掘一些具体事例,能够更多地反映普通人物的工作和生活,尽可能地运用人民大众的生动语言,来使新闻报道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从而达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③的目的。
  娓娓道来 本色表达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④,短短的四句话就说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也道出了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要想写出好新闻,就要深入到新闻事件的前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捕捉那些细微的、触动人心的、生动的细节、这样报道出来的新闻才会更具体。“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⑤。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用事实说话”,这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不需要多费口舌,就会让人产生真实的感觉,让受众心悦诚服。电视新闻的现场纪实手段,向观众展示了事件的现场情景,就是标准的“用事实说话”,最能让观众产生现场感和可信度。再加上现场纪实手法的视觉因素,也就是视频画面,更能证明事实的确凿无误,会在受众的心中产生较好的认同感,可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想要摆脱声音和画面各行其事的两张皮现象,就要做到视听语言浑然天成,巧用、善用同期声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本台获得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的长消息《一次文明执法 引来24亿元投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整条新闻3分38秒,容纳了5段现场同期,再加上播音员出镜和后面的新闻短评,解说词一共500多字,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靠当事人的同期声来支撑,正是由于同期声巧妙灵活的运用,使这条政治性比较强的新闻,通过电视的手段表现得活灵活现,以小见大,立意深远。播出后获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电视新闻首先要强调的就是客观事实真实,这是最主要的。但仅仅有真实性还不够,还得让受众看后能产生贴近感和强烈的共鸣。只有真实性而没有贴近感和生动性,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说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基础,那么贴近感和生动性就能够在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传播效果,能准确及时地抓住观众的目光。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作为报道新闻事实的形式,不仅对新闻主题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还可以对人物性格的展示起到推动作用,使受众产生强烈的现场参与意识,加大了电视新闻的生动性和可视性。
  想要做好新闻报道,首先要把采访工作做好,采访工作做好了,那么电视新闻报道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一个好的新闻报道靠的就是七分采,三分写。因此,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初步了解新闻当事人的身份、事件的背景等资料,还要掌握与报道有关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准确体现宣传意图。再通过新闻采访者的巧妙提问来得到新闻当事人的真实回答,从而引起受众强烈的共鸣,使受众的参与欲和求知欲得到满足,这样就间接实现了受众与记者、编辑、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和信息沟通,从而加强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技巧和方法犹如武器,掌握在不同人的手里,发挥的作用亦不同”⑥。有了宏观上的把握,还应讲究编辑艺术。编辑艺术有时和生活中的插花艺术有相同之处,不可一支一支都采来堆插在一起,颜色搭配、高低错落,要掌握好平衡,拿捏住分寸。正如中国记协副主席任贤良所言,“政治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手法”⑦,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①③⑤《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
  net.com/mrdx/2013-09/02/c_132682947.
  htm
  ②程世寿,《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新闻界》,1995(5)
  ④⑥郑鸣 主编:《关于记者:郭超人新闻思考》[M].新华出版社,2010
  ⑦李宝萍,《政治家的头脑 艺术家的手法——改进和提高舆论引导艺术专题座谈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在百色市中小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施的几年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应该从师资,资源管理上加强培训和管理。  关键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 应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12-02  自2003年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安大路的学艺之路从未停滞,随着玉雕技术的日渐精进,他也开始尝试使用不同产地的玉料,不同风格的设计,以及不同类型的工具进行创作。  市场总是验证人们对某件事物认可度的最好依据,对于玉雕作品来说也不例外。  行云流水,万法自然  安大路除了在苏州相王弄的市场上“淘”料之外,偶尔也会出来“摆摊”销售自己制作的玉雕作品。在他的眼中,成交额、成交率、成交量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有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认可他的设计
摘 要: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
主持人语:  “相约星期二”是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新教育小学每周教师研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聚会,每周都会讨论一个真实的案例并进行诊疗。本案例涉及的顽皮男孩,几乎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教师如何避免把自己变得焦头烂额?这里面又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秘密?读完本文后,你或许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教育案例  小波是一个外表文静柔弱的高个男孩。但入学没多久,所有任课老师都对其感到头疼,因为他无法在一节课上安静地呆
【摘 要】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新一轮的形态各异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各大荧屏之上。《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是2013年两档明星真人秀跳水类节目,在延续“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又增加新的元素,“身体消费”现象一时成为荧屏上的热议话题。本文对消费文化视域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身体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文化
编者按: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 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四个意识”,全党必须牢固树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攻坚克难、应对 挑战,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国情意识、民生意识、责任意识、过关意识、安全意识、长期执政意识、赶考意识、担当意识、初 心意识等意识。这是对“四个意识”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荣臣  “理论上不彻底,就
摘要:本文基于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形势与任务的总体分析,以莲花学校为样本,重点围绕其立足校本实际与应用驱动,不断融合,积极探索基于ICT智慧教育的思考与创新实践的案例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关键词:ICT;智慧教育;Moodle;Wiz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07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
【摘 要】当前,电视的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在给观众以享受和放松之余却削弱了它的核心职责——传承社会文化。本文以央视科教频道的讲座式节目——《百家讲坛》为例,立足于它的文本实践经验,结合传播学理论,分析了电视媒介与社会文化传承的关系。  【关键词】电视娱乐化 《百家讲坛》 文化传承  当前,电视的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从各类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相亲节目、竞技类节目,到电影、电视剧等等,无不体现出泛娱
大家都知道冬至和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但是否知道,饺子的发明人是张仲景呢?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让他的弟子们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百姓。他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祛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不仅发明了饺子,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医学术领域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系,所以被后人尊为医圣。他
尽管医生、专家提醒说,最好不要早上锻炼,下午锻炼才更好,但老年人还是齐刷刷地去晨练。那么,只好退而求其次,尽量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比如,不要去空气污浊的街边,应到公园、湖边锻炼。可这里面也有一个误区:本来以为树下空气最好,而实际上,清晨的树下却是“废气”聚集。  大多数植物都是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到了晚上或黎明时分,则会因为接触不到太阳,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像人一样吸收大量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