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顽皮男孩的故事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相约星期二”是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新教育小学每周教师研讨教育教学问题的聚会,每周都会讨论一个真实的案例并进行诊疗。本案例涉及的顽皮男孩,几乎在每个班级里都会有。教师如何避免把自己变得焦头烂额?这里面又隐藏着怎样的教育秘密?读完本文后,你或许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教育案例
  小波是一个外表文静柔弱的高个男孩。但入学没多久,所有任课老师都对其感到头疼,因为他无法在一节课上安静地呆上10分钟。他的特点一是好动,总是一刻不停地在动,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直尺等,都成了他手中的玩具,常常是刚买的一块橡皮,一堂课下来,已经被切割成好多小块,有时候还会钻到桌子底下玩;二是善谈,特别喜欢与周围的同学说话,为他调了很多的同桌,可是一个个只要一坐到他旁边,即刻就会被他同化。
  看着他总是这样,我曾试着让他站起来听课,以使他远离一些东西的“诱惑”,也可方便随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不过,他很快就会趴下来继续他的游戏,有时还会用脚去骚扰旁边的同学。你批评他,他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提到他与人沟通的能力,你不得不惊叹:每次放学排队,他除了跟班上的同学有讲不完的话以外,如果看到其他班级中有熟悉的学生他也总是热情地打招呼,他的朋友特别多,好像每个班里都有他的熟人,他还喜欢把他所认识的这些熟人介绍给你,让你哭笑不得。
  我约见家长,了解到小波幼儿园大班毕业之后,曾有人劝他到城区一所乡村小学上一年级,这样到上我们学校时就可能会更轻松些。但因为没有真正的学籍,乡村小学的老师常常把这几个“另类”的学生放在一起听之任之。而孩子总是喜欢玩的,于是渐渐养成了几个孩子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总在一起玩的习惯,而且作业书写也很马虎。家长当时也没有在意,心想:反正还要重上呢!
  记得在一年级学完拼音之后,该学写字了,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孩子的字竟写得如此潦草,简直就是那种没有规矩的乱写。他爸爸一直请求老师对他严格要求,我也向家长提出配合的要求,他们也都满口答应。可是等你看到小波的家庭作业时,你根本没有发现家长的努力。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的爸爸一直忙于做生意,妈妈在厂里上班,有时还是夜班,但如果想抽出时间还是可以的。
  有时,孩子往往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每当看到家长在听到孩子在校犯错时不急不躁的表情,一再跟你说“小波其实蛮聪明就是不用心学”,甚至时常掩饰不住自豪时,我感受到家长对小波的溺爱。
  根据我的观察,尽管小波对批评不当一回事,可他和其他孩子一样,还是很希望得到别人表扬的,于是,我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不是说你必须怎样怎样,而是说:看,小波坐得多端正呀!看,小波……他立刻就挺直了腰杆。可都只能坚持一会儿,真让人头疼!
  就说让他做组长吧,终于找到机会选他做了一回组长,他很高兴,可却不履行组长职责,让你又只好作罢。
  还有一次,他主动地对我说:老师,今天的体育课我不想上,我想在教室里看书。我听了,很是诧异,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还夸奖了他,答应了他的要求。等我中途去看他时,却发现他根本没在看书。
  针对他的种种表现,我们几位老师决定将他的位置调到讲台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老师不在,或不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他还能把头伸出老远与第一排的孩子交流。不过在找过第一排的孩子谈心之后,这种现象大有改观,老师也可随时掌握他的情况。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小波的成绩还不错,有了很大进步。为了鼓励他,我特意发了一张奖状给他,并叮嘱他认真完成寒假作业,争取在新的一年有更大的进步。
  就这样,在表扬和批评的交织中,在各位任课老师的关注下,他一路走来,比起他刚入学时,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可是比起其他同学来,仍有不小的距离。我们不知道他这种状态还要老师盯多久,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让他进入一种乐于学习的状态。我们依然在摸索中前行。
  (案例提供:江苏省宝应县翔宇宝应实验小学杨一杏)
  
  思考
  1.我们要使这个男孩成为什么样子?(帮助他建立什么样的自我镜像)是简单的“泯然众人矣”,还是在不损伤他个性的前提下使他养成良好习惯,适应集体生活?
  2.如果是后者,杨老师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策略是无效甚至是起反作用的?
  3.杨老师在访问家长后,似乎找到了这个孩子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您认为这是真正的原因吗?
  4.您的班级里有这样的学生吗?您是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
  
  点评
  铁皮鼓:
  顽皮男孩是特殊儿童中的一个常见类型,这些儿童的表现通常有三点:一是好动,一刻也停不下来,老师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二是多嘴,喜欢与周围人说话,永远有讲不完的话;三是有破坏倾向,这种好动顽劣的儿童往往喜欢破坏物品,比如公物、文具等,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有时候还喜欢捉弄女生。
  这类儿童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理性的,即所谓的儿童多动症,一种是习惯不良。前一种需要医生协助,后一种才是要讨论的重点。而这个案例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其实有三个:
  1.这种顽皮男孩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可能有哪些原因?这个案例中的小波可能是什么原因?(成因)
  2.对于这种顽皮男孩,我们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希望他变成什么样的人?(目标)
  3.在矫正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做哪些?哪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策略)
  从成因的角度分析,顽皮儿童的形成,有三大类原因。一类是遗传性的,属于先天遗传下来的个人的性格倾向或者说气质类型,越是低年级的顽皮儿童越是如此,有的儿童在幼儿园便非常调皮。二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放纵,往往会使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不受约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三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所致,受到过强挫折的儿童往往会建立起错误的自我镜像,通过不断犯错误来吸引他人注意,获得优越感和自我认同。大多数时候,上述两种或者三种原因常常纠缠在一起。案例中的小波,可能是三种因素的综合,但以第一、二种为主。他才上二年级,习惯就如此顽固,应该与遗传有很大关系,而他的“交际”能力肯定又受到父母的不断鼓励(比如公开场合的表扬等)而变本加厉。一年级时,他因为没有学籍,因此被老师忽略,既然他不能从学习中获得关注与认同,他就与其他被忽略的孩子联合起来,以顽皮的方式来获得。
  对于这种顽皮孩子,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很多老师都会说,目标是使他成为一个正常儿童,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但口里说出来的未必是我们真正的目标,许多老师真正的目标或许只是让他不要制造麻烦,不要拖班级的后腿,包括纪律和成绩。我们对顽皮学生的这种态度妨碍了正确有效的教育,因为我们的这种真正的目标,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语言以及表情等)传递给孩子,从而不利于目标的达成。孩子敏锐地感觉到老师不过是为了消除麻烦,于是为了继续获得注意,他就必须不断地扮演坏孩子,并因此变成真正的坏孩子。因此,当我们确立目标的时候,首先要将孩子视为一个需要帮助的对象而不是麻烦制造者。我们的目标首先是为了这个孩子将来更好,其次也是为了整个班级能够秩序良好,这个次序绝不可颠倒。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采取的策略有:谈话;调换座位直至让他坐在讲台旁;与家长交流,探讨原因,寻求支持;留下来继续完成作业;表扬;批评;让他做小组长。
  这些策略中,“调换座位直至让他坐在讲台旁”以及“让他做小组长”的策略是不合适的。换座位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利于班级稳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二是给这个学生一个错误信息:我成功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老师拿我没办法。让他做小组长是许多老师对待顽皮学生的策略,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许多顽皮学生都有组织才能。但这很危险,在此案例中,显然不合适。假以时日,或许未尝不可一试,但过早拿出这个策略,有可能弄巧成拙。其他的策略,都是可行的,但为什么没有收到效果或者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许多策略的运用,有一个时机和背景的问题,很难抽象地讨论。教育特殊儿童(其实不仅仅是特殊儿童)有两条原则,即高期待和持续跟进。基于这两条原则,我们有七条建议:一是与学生建立关系,让他常常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的真正关心、关注,与他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他表现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宽容。二是与家长建立持续联系,收集更多的关于他的信息,他的生活史很重要,既有利于教师分析原因,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优点。三是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个人镜像,这需要和家长讨论,然后家庭和老师同步强化。比如这个孩子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将来或许会是领袖型人物呢。那么领袖型人物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可以不断地帮孩子澄清,以影响他的生活风格和追求,也可以在童书中为他找一个榜样。四是当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镜像后,要通过不断进行鼓励、发掘优点来强化,也要通过必要的批评来纠正。原则上鼓励要公开,批评要单独进行。五是要分阶段给小波提出目标,先提出较低要求,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就鼓励,包括通过各种仪式性的场合来鼓励。六是要正视反复,没有反复是不正常的,只有在反复中,他才能够真正地从内心获得转变。当学生出现反复时,教师要心平气和,避免过激反应。七是要利用随笔进行交流,这在高年级非常有效,但二年级是否恰当,还是个未知数。
  (责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也许很多人觉得,在海边俯身便可捡到贝壳。事实上,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海贝,你可能无缘见到;就算偶尔碰到,也可能因不了解而有眼不识宝贝。这次,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发现那些藏身于海滩的美丽精灵。  出发前的准备  出发前的准备可不能小瞧,天时地利都占据了,你才有可能跟美丽的贝壳们碰上面。当然,自己也要装备齐全,要想在岩石、沙堆等地方找到贝壳们,需要借助一些特殊工具。  准备工具  一双舒适的趟水鞋或球鞋,
忽然想从正在行驶的车上下来  停在路边,去那些迎风而立的茅草中  和它们坐在一起。我把自己也当成茅草  当作它们中并不出色的一株,都枯黄了  還那么迷人地站在路边  我是一株茅草,坐在风中,看汽车从远处来  又向远处消失。公路追赶着汽车  没有人会在我面前停下,没有人走近我  只有尘埃,想压住我,把我埋进土里  但是没关系,我并不是孤独的一株  还有那么多的茅草站在身边  它们向上的速度肯定大于尘
【摘 要】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是新闻传播者的审美意识与受众对通讯作品的审美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新闻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形象美与语言美,既是新闻作者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物通讯作品产生吸引力和生命力
博主:Fairylla  文学是我前进的动力,作家是我永久的希望!我要发奋写写写……  “啊,‘头屑女王’来了,快逃(táo)啊!”  “‘头屑女王’,拜托(bài tuō)您‘头’下留(liú)情啊!”  “‘头屑女王’,今天您用海飞丝了吗?”  “啊!救命啊!”  听到这一声声惨(cǎn)叫,你一定会疑惑(yí huò):“头屑女王”是谁?“头屑女王”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败(bài),
摘要:现代社会来自互联网的数字化资源越来越多,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便利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果酒的制作》一课为例,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对“互联网 教育”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能够给教师带来启发。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电视受众已不再满足获取单一的经济新闻资讯信息,而是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经济分析,本文抽取《经济半小时》2012年5月共计30期节目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电视深度报道在节目选题侧重、采访对象和报道策略上的特点,指出电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栏目的不足及其原因。  【关键词】电视经济新闻 深度报道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观经济大势、知民生冷暖”,栏目已经拥有
【摘 要】我国近几年大力进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本文立足国家形象塑造的出发点,通过对比研究广播电视和国家形象片领域的国际传播平台建设现状,对其国际传播软实力的提升提出思考。  【关键词】国际传播 广播电视 国家形象片  一个国家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目的是塑造国家形象。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①;“其他国家对该国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
摘 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在百色市中小学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施的几年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应该从师资,资源管理上加强培训和管理。  关键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 应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12-02  自2003年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安大路的学艺之路从未停滞,随着玉雕技术的日渐精进,他也开始尝试使用不同产地的玉料,不同风格的设计,以及不同类型的工具进行创作。  市场总是验证人们对某件事物认可度的最好依据,对于玉雕作品来说也不例外。  行云流水,万法自然  安大路除了在苏州相王弄的市场上“淘”料之外,偶尔也会出来“摆摊”销售自己制作的玉雕作品。在他的眼中,成交额、成交率、成交量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有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认可他的设计
摘 要: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