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具体表现在对数学概念不能正确理解,运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均较差,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当然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上必须认识以下几点;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残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不是弱智学生。
  二、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意志较为薄弱
  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2、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习方法、策略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又一因素。学困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加上理解不深,从而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3、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弃学等。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受教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周密性的抽象的学科。正是因为它的抽象性,才是学困生越来越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应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他们上课思想不集中、开小差。
  对学困生开设第二课堂。例如,我校可以开展的师生帮扶活动,在课后老师针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积极的辅导,并及时进行心理引导,使他们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2、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到分层布置,并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更不能加大作业量。对待他们要放低要求,从起点开始耐心辅导,一点一滴的为他们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还应该用辨证的观点来教育学困生。对他们不仅要关心和爱护,耐心细致的辅导;还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学习意志不强,上课不认真,思想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不知道预习和复习。以上都是思想懒惰,因此老师应特别注意他们作业完成情况。
  3、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就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努力学习。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活动,分层教学,分别要求,降低作业的难度,控制考试的梯度,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發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教材中大量的“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观察与思考”、“加油站”、“小资料”、“挑战自我”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应是“适当的引导”,把握好“度”是最佳境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5、要改革平常的测验方式,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时测验时,要有意识的出一些较易的题目。我校的做法是三周请,内容以课本及练习册上的原题为主,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学好,也能够获得高分。
  总之,数学课老师要以知识应用来培养学生兴趣,以广开“言”路来吸引学生参与,以例题的挖掘引伸来拓宽学生思维,以足够的耐心来提高学困生成绩。为此,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教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根本转变班级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学校和教师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转困”不如“防困”,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要在抓“转困”的同时,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深处多观察、多思考,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微杜渐。相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只要努力去做转困工作,就一定会有收获。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责任明确分工,学生学习小组之间互助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基本思维模式,并使其从中获得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而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国外,这一理论受到广泛重视,如美国教育专家Park将革新引入课堂的教育理论,在
锅炉压力容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一旦锅炉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财产受到严重损害,还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
教学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讲课要深入浅出,语言要通俗易懂,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喜欢数学的愿望。员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1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  正如十个指头有长短一样,同一个班里个体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搞“统一化”,而应充分尊重每一个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更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之一。本人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浅薄的经验,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以求共同提高。  一、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把教师位放在首位,以教师为主,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演,学生看”,评价方式也是单调的考试,教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环境以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包括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方法为途径,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问能力等。我认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经常采用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著名教育家约翰托威普也曾提出:提问不仅对教育而
期刊
高龄化是人口未来的必然趋势。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6.34岁,其中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3.64,女性的预期寿命是79.43岁。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