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中各年级或各班互听课的且的是:通过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借鉴其她教师的好经验,促进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技能的提高。不过有时进行互听活动中,也存在着“盲目”现象。如何提高互听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参加互听活动,不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且要激活自己的大脑细胞,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一、让问题成为观摩的前奏
互听前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准备去听课的班级有—个初步的了解,如该班的特色。该班幼儿的人教性别等,同时结合自己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本次互听的重点,以便知其长处,学其精髓。
二、做个聪明的旁观者
俗话说:当局者述,旁观者清,教师带班时需要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很难有跳出来思考的时间,互听却给了我们教师更客观,更冷静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方法,甚至了解自己的机会。
三、扩大自己的视野
过去,互听话动总对班上哪节教育活动情有独钟,我们认为,互听活动中关注什么,反映了听课者的教育理念。一个聪明的听课者,应该把听课过程当做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自己工作实践进行整合学习的过程。听课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不但要关注所听班的物质环境,更要关注它的精神环境不但要关注教师,更要关注幼儿;不但要关注教师进行的哪节活动。更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但要关注教育活动情况,更要关注活动的生成过程及它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四、记下思想的火花
好多教师听课时,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全都记录下来,只顾记录却没有时间进行及时的思考。因此,听课时记什么,怎么记,我们的意见是——先想后记,边记边想,记要点、记感受,这种记录方式能促进我们的思考,因为思魍均火花稍纵即逝,若不记下,很难补救。
五、不新转换角色
听课活动中不断转换角色,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里,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既是老师,又是幼儿,甚至是家长。我们有时也可改变。旁观、旁听”者的身份,参与到听课班的活动中去,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了解更真实的情况。
六、在模式中创新
的确,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使我们迅速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模仿不等于照搬。因为照搬意味着忽视自己所带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兴趣需要。我们建议在迁移别人的好经验时加人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发展性的思维,这样,我们的思路才能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深入和扩展,使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特色。
七、在研讨与实践中前进
互听后的研讨是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好机会,它有利于我们把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与自己实践相结合,并物化成自己适宜的新的教育行为。及时到工作中实践,使观念与行为之间良性循环,不断转换。这样一次听课,可能数日甚至数年受益。
八、合理安排内容与材料增强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我们先来看案例:
案例:某大班在进行球类活动时,老师提供了皮球。进行保龄球游戏,用海洋球进行水球游戏。但结果发现翌J嘤么不遵守游戏规则,要么玩得不够积极。老师偶然发现孩子们喜欢气球,于是老师利用汽球进行了游戏。游戏目标是把汽球从甲地运到乙地,游戏过程是让孩子们自己过想办法边游戏的。即汽球:①可以用脚轻轻的踢;②以用手向上拍;③可以用棍敢;④可以抱;⑤可以两人背对背夹一个汽球,挪步前进;⑥可以双腿夹汽球前进,结果每位幼儿积极投人,以情愉快。
首先,幼儿的兴趣如何,这是教师指导活动前必须考虑的,在活动中必须时时关注的,你一倡导幼儿就跟你!你一转身,幼儿说“拆台”,他们表面上响应你的提议;不过是服从教师的权威而已,要了解幼儿喜欢玩什么,喜欢甩什么材料,是需要时间,需要平时的积累,不仅幼儿与教师的想法有出入,幼儿之间的兴趣也困人而异。因些,幼儿没有明显表现出同种体育游戏兴趣时,教师不宜用简单号召或强行命令的方式促成某一集体行为,比投适宜的方法是多观察,待机行事。
其次,儿童的先前经验如何?教师的建议或要求是否建立在幼儿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如果活动游戏的材料,守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主题,甚至他们根本就投有相关经验的话,那么他就无法凭借表象与兴趣独立操作,一旦失孝了老师的指导就会不知所措,于是便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再有,从认知角度,体能角度,心理角度看,体育游絮要—定的操作技能,空间知觉水平以及想像力为基础的象征能力,在安排设计游戏活动时,时刻要考虑到幼儿是否已达到所要求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如果难度超过幼儿现有水平太多,无疑会让幼儿产生进避甚至破坏游戏行为。反之,难度低于幼儿原有水平,又会使幼儿养成对任何事都漫不经心,骄傲的心理。
另外,很多教师原先设想是希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浓厚兴趣,故搭建的材料光彩夺目,数样繁多,但往往最后的效果是:幼儿面对体育游戏材料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那块材料适合他,避免这种情况的有效途径应是,五幼儿参与到教师制作,摆放体育游戏材料中,教师可以把活动的内容目的事先告诉幼儿,这样以来,幼儿可以根据先前经验,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活动。
最后,要说到的是要把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区分开,不知注意到没有,在平时的恽苘拮明甲,一开始总是先让幼儿进行一番准备活动,什么整队小跑、扩胸等,接下来是由教师介绍活动规则,让幼儿进行活动,最后以分组比赛使活动结束。因此,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体育活动中的技能是对体育课时掌握的技能的灵话运用,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则是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像力的前提下,提高每位幼儿的体能,如果把活动刚开始的一番准各活动有效的组织为幼儿探索本次活动方法的形式,无疑会使体育活动丰富化、多元化。从中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协商能力的团结精神,又可以发掘有组织能力的幼儿。
如果想避免“事与愿违”的情况,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儿童真实的愿望是什么,尊重儿童的意见和想法。允许他们不赞同老师的提议而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在活动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而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准确地了解认识孩子,把握孩子真实的意愿、兴趣、爱好的好机会,若干次这样的观察、积累将有助于我们比较准确的确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括动才真正有效。
一、让问题成为观摩的前奏
互听前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准备去听课的班级有—个初步的了解,如该班的特色。该班幼儿的人教性别等,同时结合自己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本次互听的重点,以便知其长处,学其精髓。
二、做个聪明的旁观者
俗话说:当局者述,旁观者清,教师带班时需要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很难有跳出来思考的时间,互听却给了我们教师更客观,更冷静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方法,甚至了解自己的机会。
三、扩大自己的视野
过去,互听话动总对班上哪节教育活动情有独钟,我们认为,互听活动中关注什么,反映了听课者的教育理念。一个聪明的听课者,应该把听课过程当做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自己工作实践进行整合学习的过程。听课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不但要关注所听班的物质环境,更要关注它的精神环境不但要关注教师,更要关注幼儿;不但要关注教师进行的哪节活动。更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但要关注教育活动情况,更要关注活动的生成过程及它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四、记下思想的火花
好多教师听课时,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全都记录下来,只顾记录却没有时间进行及时的思考。因此,听课时记什么,怎么记,我们的意见是——先想后记,边记边想,记要点、记感受,这种记录方式能促进我们的思考,因为思魍均火花稍纵即逝,若不记下,很难补救。
五、不新转换角色
听课活动中不断转换角色,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里,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既是老师,又是幼儿,甚至是家长。我们有时也可改变。旁观、旁听”者的身份,参与到听课班的活动中去,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了解更真实的情况。
六、在模式中创新
的确,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使我们迅速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模仿不等于照搬。因为照搬意味着忽视自己所带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兴趣需要。我们建议在迁移别人的好经验时加人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发展性的思维,这样,我们的思路才能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深入和扩展,使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特色。
七、在研讨与实践中前进
互听后的研讨是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好机会,它有利于我们把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与自己实践相结合,并物化成自己适宜的新的教育行为。及时到工作中实践,使观念与行为之间良性循环,不断转换。这样一次听课,可能数日甚至数年受益。
八、合理安排内容与材料增强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我们先来看案例:
案例:某大班在进行球类活动时,老师提供了皮球。进行保龄球游戏,用海洋球进行水球游戏。但结果发现翌J嘤么不遵守游戏规则,要么玩得不够积极。老师偶然发现孩子们喜欢气球,于是老师利用汽球进行了游戏。游戏目标是把汽球从甲地运到乙地,游戏过程是让孩子们自己过想办法边游戏的。即汽球:①可以用脚轻轻的踢;②以用手向上拍;③可以用棍敢;④可以抱;⑤可以两人背对背夹一个汽球,挪步前进;⑥可以双腿夹汽球前进,结果每位幼儿积极投人,以情愉快。
首先,幼儿的兴趣如何,这是教师指导活动前必须考虑的,在活动中必须时时关注的,你一倡导幼儿就跟你!你一转身,幼儿说“拆台”,他们表面上响应你的提议;不过是服从教师的权威而已,要了解幼儿喜欢玩什么,喜欢甩什么材料,是需要时间,需要平时的积累,不仅幼儿与教师的想法有出入,幼儿之间的兴趣也困人而异。因些,幼儿没有明显表现出同种体育游戏兴趣时,教师不宜用简单号召或强行命令的方式促成某一集体行为,比投适宜的方法是多观察,待机行事。
其次,儿童的先前经验如何?教师的建议或要求是否建立在幼儿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如果活动游戏的材料,守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主题,甚至他们根本就投有相关经验的话,那么他就无法凭借表象与兴趣独立操作,一旦失孝了老师的指导就会不知所措,于是便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再有,从认知角度,体能角度,心理角度看,体育游絮要—定的操作技能,空间知觉水平以及想像力为基础的象征能力,在安排设计游戏活动时,时刻要考虑到幼儿是否已达到所要求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如果难度超过幼儿现有水平太多,无疑会让幼儿产生进避甚至破坏游戏行为。反之,难度低于幼儿原有水平,又会使幼儿养成对任何事都漫不经心,骄傲的心理。
另外,很多教师原先设想是希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浓厚兴趣,故搭建的材料光彩夺目,数样繁多,但往往最后的效果是:幼儿面对体育游戏材料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那块材料适合他,避免这种情况的有效途径应是,五幼儿参与到教师制作,摆放体育游戏材料中,教师可以把活动的内容目的事先告诉幼儿,这样以来,幼儿可以根据先前经验,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活动。
最后,要说到的是要把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区分开,不知注意到没有,在平时的恽苘拮明甲,一开始总是先让幼儿进行一番准备活动,什么整队小跑、扩胸等,接下来是由教师介绍活动规则,让幼儿进行活动,最后以分组比赛使活动结束。因此,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体育活动中的技能是对体育课时掌握的技能的灵话运用,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则是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像力的前提下,提高每位幼儿的体能,如果把活动刚开始的一番准各活动有效的组织为幼儿探索本次活动方法的形式,无疑会使体育活动丰富化、多元化。从中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协商能力的团结精神,又可以发掘有组织能力的幼儿。
如果想避免“事与愿违”的情况,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儿童真实的愿望是什么,尊重儿童的意见和想法。允许他们不赞同老师的提议而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在活动中表现最真实的自我。而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准确地了解认识孩子,把握孩子真实的意愿、兴趣、爱好的好机会,若干次这样的观察、积累将有助于我们比较准确的确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幼儿括动才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