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就语言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本文从朗读教学说起,结合相关教学案例,着重就朗读的基本技巧、朗读的方法和朗读的评价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今后的朗读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课后基本都有一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朗读是教学中的一种高效综合,也是学生学语言的重要方法。可以这样说,朗读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呢?
  一、 切实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朗”是明亮、清澈的意思,而“读”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平时教学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朗读时字正圆腔,也略有感情,不过总让人觉得有些平淡,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不懂得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的运用。对此,教师应加以指导。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虽然贫穷,但很善良、富有同情心,文中多处运用到叹词,使得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強烈。如“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这一句表现了桑娜为人善良的一面,应让学生读出关爱、同情的语气。而“嗯,你看怎么办……”这是丈夫与妻子商量问题的一句话,则应让学生读出询问、思考的语气。又如《第一场雪》中有一句关于雪的描写:“嗬,好大的雪啊!”指导学生读“嗬”这字时要用重音,语速要慢些,时间稍长点。读“好大的”时应该读得重一些,带有一种惊喜、感叹的感情重音。读“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些叠词时,应该是轻巧、跳跃、可爱的语气,以此突出雪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雪的认识,从而增强朗读的效果。
  笔者以为,这样的训练如能在平时教学中进行渗透,并加以反复练习、巩固,学生的朗读水平定会逐渐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
  朗读的形式繁多,主要有示范朗读、欣赏朗读、分角色读、背诵朗读以及配乐朗读等。但朗读形式适用范围又不尽相同,那么,采用什么形式的朗读方法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能更高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呢?这个问题很重要,笔者认为: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宜采用范读引学生入境;当文本对话内容较多时,采取角色朗读更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为了使学生能更好体味文本蕴含的情感内容,此时使用播放朗读录音开展欣赏朗读就比较恰切。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通过精细化的指导、点拨,去点燃学生朗读兴趣,给学生以新的收获。囿于篇幅,在此无法一一赘述,下面以配乐朗读法为例,着重谈一下我在朗读教学的几点深刻体会。
  作为渲染情境的一种教学手段,音乐往往最能以其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注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听觉参与感知活动,唤起直观表象,使得学生对文章的意境和诵读感受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如老舍笔下的《草原》一课,文章主要介绍了辽阔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通篇文字优美通畅、韵律感极强。教学时借助《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音乐为背景,利用文字美和音乐美的双重因素作用,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草原美的意境中,并在朗读环节不断抒发美的情怀,从而获得朗读训练的最优实效。再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静、清、奇、秀、险”等特点展开描写:“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为烘托,再配上轻音乐。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对于加深学生的课文理解,语言能力发展,良好语感形成等方面都极具意义和作用。
  实践表明,以乐传情可以强化朗读的主题氛围,引人入胜、隐情入境,是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积极性的有效方略。利用音乐辅助朗读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朗读整体水平的发展。
  三、 选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式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事实证明,恰当的评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初具朗读能力之后,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参与,进行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教师评价要善于扶放结合,扶在教学的关键处,扶在教材的点子上,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扶而有度放而不滥,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当然,教学选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最恰当要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需要来定。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评价时要多用赏识、善于诱导,关注个性。
  其一,多用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有效的评价应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动力,评价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无论何种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考虑,尽可能多地赏识,突出激励性。
  其二,善于诱导评价,让学生乐读。一个高效的评价一定是巧妙、机智且富有诱导的,做到引而不发含而不露。一位老师在上《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当第一个学生没读好时,她说:“呀,这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再读时学生有进步了,她说:“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生动形象的评价语的指导下,学生自然而然都能心领意会。
  其三,关注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朗读训练既要重视学生的共性发展,也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朗读评价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状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忌“千人一律,千篇一律”,要防止因评价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在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的点拨,精心的铺陈,真诚的鼓励下,通过学生自己长时间的练习才能逐渐显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方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 邵改梅.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 邱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志凤,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大南坂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习作教学“老大难”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把表达方法的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和感情体验,调动其表达欲望。再仿写、运用,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表达。三是不急于求成,一次练习就训练一个点,或几次练习围绕一个点,让学生一练一得,有所收获。  关
摘 要:本文分析了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的具体方法。通过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环境的创设,激励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地方文化;游戏化;资源  我园地处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千灯古镇,为传承与建设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幼儿园环境,我们确立“悦享成长、韵美千幼”文化主题,将古镇雅韵与快乐教育相结合,形成“悦美”文化理念,涵盖幼儿学习
摘 要:本文通过一把断尺的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这些“意外”常常超出我们的预设,处理不当就好扰乱我们的教学,处理得当有时这些“意外”也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就需要老师能灵活的处理好课堂上的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转变教学模式,努力让课堂更加鲜活。  关键词:预设;意外;生成;断尺  [案例背景]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尽管教师在教学之前对课堂进行了
摘 要:汉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读和写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策略略作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 引言  读写结合是以读与写为载体,从读与写的内容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习情境,开拓思维,创造条件,如调动学生兴趣、提倡小组合作制、善用激励制度、让语文学习从课堂走向课外等方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让他们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条件;学习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
摘 要: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取得了大的成就,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分析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教学模式和理论知识。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里清楚提出:现代社会对公民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应掌握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归纳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语文教学的手段不断地丰富,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容量,使语文教学向着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着。但事物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在看到多媒体教学优点的同时,从语文技巧的传授角度来看,传统的优秀的语文教学技巧大量的在课堂中消失,特别是朗读教学环节,往往由多媒体播放朗读素材,教师只起到了播放的作用,学生只是聆听的观众。朗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朗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是习作的基础,为此,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兴趣、读写结合、重视朗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五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兴趣;朗读;合作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应用,是习作的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畏惧阅读,特别是课外
摘 要:在人教版语文教材改革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更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本文结合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