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重孰轻?根据地职工权益与阶级利益的权衡及劳动政策变迁(1927—1945)

来源 :晋阳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007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一切为了斗争”的政策指导下,苏区一味强调提高职工待遇,不仅影响了根据地的经济,并进而影响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在抗日战争时期,客观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中国共产党调整劳动政策,兼顾劳资关系,并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来促进职工改变对权益的认识。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劳资两利”的政策,采取了既扶持工商业者又兼顾职工权益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权衡职工权益与阶级利益,对劳动政策进行多番调整,既是党的路线调整的直接体现,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政策的认识在不断趋于规范与理性。
其他文献
在最近的两千多年里,人类知识教育已经可以明辨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知识渊博汇通型、知识专向密集型和知识结构优化型.通过提出知识结构优化型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重要趋势的预测
学习动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阐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群众路线伴随着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历程。群众路线在政策过程中的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群众路线是公共政策的核心和灵魂、基本工作方法、合法性来源。政策输入体现群众路线的要求、政策表达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这是群众路线与公共政策的功能要求。生成、执行、检验的基本环节构建了群众路线在政策过程中的功能流程。党的群众路线在政策过程中的功能路径选择在于:创新和创设体现群众路线的政策互动平台、政策执行范式、政策评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