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智力和创造才能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五个基本环节之一,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更是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积累、感悟,从而达到熟练地迁移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使他们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注重作业的分层性
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人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基本上都让全体学生按老师的统一要求完成,这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它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学生之间兴趣爱好不同,水平层次有别,性格能力各异,语文的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机械的模式很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教育的失败。而采用作业分层的策略,设计有弹性、有差异的作业,不仅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且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提倡作业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不能“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量的追加。课外作业应当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多方面的智力需求。”如果作业完全由教师操控,只关注共性而忽视个性,不仅收效甚微,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应考虑到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负责的意识,逐步摆脱对老师、教辅资料的依赖。自主性作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直接经验与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了解、感悟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自主性作业也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获取信息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还锻炼和提高了写作、交流能力,各种潜在的学习优势都得到开发。
三、讲究作业的合作性
维果斯基认为促进发展的教学是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而传统的语文作业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接收性,它重认知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作业成为灌输“标准答案”的渠道和部分学生的表演。讲究作业的合作性,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完成作业,互相帮助,相互沟通,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设计,选择适合自己的团队,开展既独立又协作互助的活动,通过有指导的合作和参与,使作业内化为他们的感情和智力。设计合作性的作业,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有效地避免传统作业的单一性的缺点。
去年,针对中学语文教材“鲁迅大撤退”的讨论,笔者就采用了这种作业形式。具体做法:笔者讲解完鲁迅的《药》之后,告诉学生新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已经删除了这篇文章。以此作为这次合作性作业的起点。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以同桌为单位,开始了讨论。接着,笔者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课后阅读鲁迅作品,明确自己的观点。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现象等,自动分成了两大阵营,每个阵营又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计划、分工,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生有的查找资料,提供材料;有的将资料组织整理,写成书面报告;有的澄清现象,解释问题;有的调查实践,问卷求证。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以辩论的形式作为了本次作业的呈现形式。学生个个认真投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关注作业的评价性
作业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如果我们的作业评价执着于标准答案,只讲单一性,只做终结性评价,那么不少学生体验到的将是失败、沮丧、心灰意冷。教师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书面考试为主要评价途径的评价观,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情景下进行,确实考查学生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以此作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以采用分层评价。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分层评价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喜欢做作业。
总之,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让以“趣”为基础,以“精”为根本,以“活”为原则,以“创”为追求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圣起.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探析[J]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3]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耿春琴.谈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01,(5).
[5]赵正铭.优化学生心境—有效的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2,(5).
[6]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探索[M]
、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五个基本环节之一,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更是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积累、感悟,从而达到熟练地迁移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使他们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注重作业的分层性
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人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语文作业基本上都让全体学生按老师的统一要求完成,这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它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学生之间兴趣爱好不同,水平层次有别,性格能力各异,语文的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机械的模式很容易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教育的失败。而采用作业分层的策略,设计有弹性、有差异的作业,不仅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且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提倡作业的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不能“把课外作业当成课内作业量的追加。课外作业应当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多方面的智力需求。”如果作业完全由教师操控,只关注共性而忽视个性,不仅收效甚微,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应考虑到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负责的意识,逐步摆脱对老师、教辅资料的依赖。自主性作业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直接经验与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了解、感悟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自主性作业也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获取信息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还锻炼和提高了写作、交流能力,各种潜在的学习优势都得到开发。
三、讲究作业的合作性
维果斯基认为促进发展的教学是以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而传统的语文作业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接收性,它重认知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作业成为灌输“标准答案”的渠道和部分学生的表演。讲究作业的合作性,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小团队中完成作业,互相帮助,相互沟通,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设计,选择适合自己的团队,开展既独立又协作互助的活动,通过有指导的合作和参与,使作业内化为他们的感情和智力。设计合作性的作业,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有效地避免传统作业的单一性的缺点。
去年,针对中学语文教材“鲁迅大撤退”的讨论,笔者就采用了这种作业形式。具体做法:笔者讲解完鲁迅的《药》之后,告诉学生新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已经删除了这篇文章。以此作为这次合作性作业的起点。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以同桌为单位,开始了讨论。接着,笔者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课后阅读鲁迅作品,明确自己的观点。学生根据材料、信息、现象等,自动分成了两大阵营,每个阵营又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计划、分工,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生有的查找资料,提供材料;有的将资料组织整理,写成书面报告;有的澄清现象,解释问题;有的调查实践,问卷求证。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以辩论的形式作为了本次作业的呈现形式。学生个个认真投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关注作业的评价性
作业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如果我们的作业评价执着于标准答案,只讲单一性,只做终结性评价,那么不少学生体验到的将是失败、沮丧、心灰意冷。教师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书面考试为主要评价途径的评价观,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情景下进行,确实考查学生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以此作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以采用分层评价。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分层评价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喜欢做作业。
总之,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让以“趣”为基础,以“精”为根本,以“活”为原则,以“创”为追求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圣起.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探析[J]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3]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耿春琴.谈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01,(5).
[5]赵正铭.优化学生心境—有效的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2,(5).
[6]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探索[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