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完整,并采用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中良性、恶性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两者之间病变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组肺结节多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含气支气管征,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CT 鉴别 肺结节
  【中图分类号】 R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312-01
  孤立性肺结节是在肺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者类圆形的结节,其便捷较为清晰,直径在3cm以下[1]。患者多不伴有肺不张,无感染,无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孤立性肺结节是影像学检查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情况,由于缺少特异性,所以需要使用更好的检查方法对患者的病变进行良性与恶性鉴别。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分析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价值,现进行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肺部实质 内有单发的肺结节,呈圆形或者类圆形,直径在3cm以下,无肺不张,无感染,无肺门淋巴肿大,无纵膈淋巴肿大,资料完整。
  62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7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51.88±7.84)岁。病灶直径在0.5cm~9cm之间,平均直径为(2.42±0.55)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机器是Philips Brilliance多层螺旋CT 扫描仪,造影剂为碘海醇。扫描前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从肺尖扫描到膈肌顶端。首先进行全肺扫描,层厚为10mm。在对结节进行初步定为后,以结节为中心进行2.5mm层距扫描,再进行重建。增强扫描延迟时间为20~25s。
  原始数据使用薄层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小视野靶重建等。观察孤立性肺结节的大小、位置、边缘、内部特征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1.3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2例患者病变类型
  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良性结节包括:7例肺结核,13例炎性结节,2例血管瘤。40例恶性结节中包括腺癌2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鳞癌5例。
  2.2 良性肺结节与恶性肺结节的直径
  22例良性肺结节中,直径1cm以下12例,1~2cm之间8例,2cm以上2例。40例恶性肺结节中,直径1cm以下7例,1~2cm之间23例,2cm以上10例。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两者之间病变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良性肺结节与恶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比较
  恶性组肺结节多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含气支气管征,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恶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的影像特征
  分叶征和毛刺征是恶性肺结节较为常见的特征,检出率较高。17例患者有胸膜凹陷征,表吸纳为脏层胸膜的小三角影或者喇叭样阴影。
  29例患者有血管集束,主要表现为结节周围有肺内血管到达病灶或者穿过病灶,或者有非内血管向结节方向移动和牵拉。14例患者还伴有肺内血管增粗并到肿瘤边缘被截断。
  恶性肺结节还会出现有病灶内磨玻璃密度,表现为肺部视野内淡薄的密度增高影像[2],血管影可以观察到。13例患者还伴有支气管进入肿瘤时被阻塞。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肺部最常见的一种异常影像,其中有40%左右的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病变[3]。而如何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定性诊断十分重要,其有助于临床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使用CT是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首选方法,而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正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病灶较小,对结节的定性诊断也仍有一定的困难。
  使用多层螺旋CT能够提高空间分辨率,并改善了图像质量,为结节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多层螺旋CT还具有较为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结节的形态,清晰地显示出结节、血管、支气管三者的关系,并显示血管和支气管是否有改变,以更全面地分析肺部的结节[5]。同时,多层螺旋CT还能够清晰地反应出结节组织的密度差异,在增强扫描后更好地显示血管形态及异常的改变。
  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小、形态、密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增强的特点及生长情况。其中结节大小方面,一般直径较大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病变可能性较大。结节形态方面,边缘越模糊,有分叶或者毛刺,一般提示为恶性结节病变。此外,由于恶性肿瘤对肺内血管结构的牵拉和侵犯较为严重,还会出现有血管集束征等。而通过多层螺旋CT对结节与支气管关系的判断,含气支气管影也有助于辅助诊断是否为恶性病变。
  我院本次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两者之间病变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组肺结节多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含气支气管征,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使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晓丹,袁正,叶剑定等.动态增强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4):308-312.
  [2] 彭德昌,龚洪翰,刘润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管生成的研究[J].实用放射學杂志,2009,25(10):1425-1429.
  [3] 房伟,张友军,李媛媛等.多层螺旋CT导引下孤立性肺结节穿刺活检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1020-102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为寻找遵义杜仲产区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在5~10月每月采收三次,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加工,再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杜仲叶项下杜仲叶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在8月下旬的含量最高达0.325%。结论 结合杜仲叶采收的难易程度确定8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杜仲叶的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杜仲 叶 绿原酸 采收期  【中图分类号】 R284 【
【摘 要】 目的:调查分析2010-2015年平乐县肺结核病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统计平乐县肺结核病疫情报告情况。方法:2010-2015年平乐县肺结核病报告例数为1436例,涂阳结核病占比39.83/10万;年龄多为15~54岁,无季节性;男性占76.84%;以平乐镇、二塘镇、张家镇等地偏高。结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肺结核防治管理,注重投入与宣传,避免肺结核蔓延。  
【摘 要】 再生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器官受损后修复和再生的科学,在需求牵引、理论和技术进步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下,已逐渐成为国际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从事再生学科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为再生医学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信息。  【关键词】 再生医学 两院院士  1 20世纪80年代后,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把再生医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峰[1]。我国再生医学研究已形
【摘 要】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焦虑和抑郁患者使用黛力新和帕罗西汀加以治疗,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 方法 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轻中度和重度患者焦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黛力新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轻中度焦虑/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伟大教学家费马(Fermat)的生平业绩和广大数学家对费马问题(Fermat'sproblem)的研究近况,并对费马点(Fermat'spoint)作了认真地探索和补充,使其更加完善.
2016年1月8日至9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办的"公共照明节能效果应用评价指南标准工作组研讨会"在邯郸市召开。国家发改委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