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数小学生的习作已充分表明,如果儿童缺乏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按“观察、思考、表达”这一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规律组织高年级学生写观察记,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大家都觉得有话可写,大大改变了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局面。
关键词:观察思考表达评改展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的作文水平是与其认识能力紧密连在一起的。无数小学生的习作已充分表明,如果儿童缺乏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要提高儿童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是观察,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意识的,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組织小学生写好“观察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能使他们学会观察,积累写作材料,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是这样组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观察记的:
一、成立小组
“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且由于学生阅历、视野、能力、方法的种种不足,他们在学习时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写观察记也不例外。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四人中,作文水平较高的、中等的、较低的都有。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写好观察记。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搞好观察、说和写、评改和展览等写观察记的环节,我在这些环节中只作适当的指导和要求。
二、组织观察
观察,首先要解决观察什么问题。我在班里的黑板上开辟了“观察角”,用来写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或由我提供或由学生提供。
提供的观察对象,首先要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的来说,要能训练学生观察人、事、物、景等的能力。所提供的观察对象或跟人有关,或跟事有关,或与物品相关,或与景色相关等。如我让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和同学、村里各种人物的外貌特征,及他们在开心、伤心、苦恼、愤怒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让学生观察班上当天发生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事的能力。
提供的观察对象,还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的观察对象首先应是学生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如果学生都难于去观察,还谈什么激发兴趣呢?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还可让学生提供观察对象。我的学生曾提供了“同桌在思考时的动作和表情”,“班上最漂亮的鞋”,“班上最漂亮的发型”等观察对象。学生在观察他们自己提供的对象时,总是充满热情。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让学生观察一些“时间性”较强的对象。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观察那一派丰收的景象;下雨了,我让学生观察雨景;过端午节了,我让学生观察粽子。
提供观察对象,有时还要结合单元的习作去提供。这样做,既是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到自己习作上,懂得作文离不开观察。如为了结合五年级上册习作三写说明性文章,我让学生在写之前去观察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玩具、文具、或电器,也可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对象确定之后,还不能让学生急于去观察,还必须让学生知道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按什么顺序去观察。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我让学生观察田野:先提示学生可观察田野上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有哪些,什么样儿,人们在忙些什么等;可按照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顺序去观察。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所以不必常作这样的提示。我经常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两方面。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到“观察角”里,我只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做好以上准备后,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了。由于观察对象大都需要从几个方面去观察,为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所以开始时宜一次观察一个或几个侧面,往后才一次观察一个对象。条件允许的可亲自带学生去观察,或让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去观察;不允许的就让学生自由去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看外,去听,去想,去做好简单记录,这样他们的收获会更多。观察完后,有必要的还要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观察竹子,观察后,可让学生查阅有关竹子的科普文。这样做,能补充学生的观察所得,也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三、组织说和写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材料是零乱的,必须通过思维加工才能表达出来。“说”实质是对原材料进行删节、组装、制作的过程,是变“说写脱节”为从说到写的过程。我让小组长组织组员轮流去说,互相评议。这样便能实现“资源”共享,使他们能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加工原材料。“说”训练应在学生观察完后,尽早进行。最好观察刚刚结束,学生兴趣未尽时,就马上组织学生说。
开始一次只观察一个或几个侧面,“写”就要求写成片断,不要求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结构和完整的情节。“写”是学生在“看”“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两步都做得很好,“写”这步就成了容易的事情了,学生的兴趣也高。到后来一次观察一个对象,就让学生写成篇,这也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
四、组织评改和展览
评改应及时进行,最好一星期评改一次。批改方式有许多种,为使学生尝到批改甜头,这里我主要采用“小组自改法”小组交叉自改,主要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最后小组推荐一两段(篇)较好的观察记,写上“推荐文”连同其它本子交给我评批。我主要详批“推荐文”和在写得较差的观察记里找出好句子。本子发回去后,叫学生抄写好“推荐文”和句子,贴出去展览,以起激励和示范作用。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以上是我按“观察、思考、表达”这一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规律组织高年级学生写观察记的方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大家都觉得有话可写,大大改变了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局面。
关键词:观察思考表达评改展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的作文水平是与其认识能力紧密连在一起的。无数小学生的习作已充分表明,如果儿童缺乏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要提高儿童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是观察,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意识的,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組织小学生写好“观察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能使他们学会观察,积累写作材料,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是这样组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观察记的:
一、成立小组
“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且由于学生阅历、视野、能力、方法的种种不足,他们在学习时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写观察记也不例外。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四人中,作文水平较高的、中等的、较低的都有。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写好观察记。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搞好观察、说和写、评改和展览等写观察记的环节,我在这些环节中只作适当的指导和要求。
二、组织观察
观察,首先要解决观察什么问题。我在班里的黑板上开辟了“观察角”,用来写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或由我提供或由学生提供。
提供的观察对象,首先要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的来说,要能训练学生观察人、事、物、景等的能力。所提供的观察对象或跟人有关,或跟事有关,或与物品相关,或与景色相关等。如我让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和同学、村里各种人物的外貌特征,及他们在开心、伤心、苦恼、愤怒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让学生观察班上当天发生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事的能力。
提供的观察对象,还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的观察对象首先应是学生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如果学生都难于去观察,还谈什么激发兴趣呢?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还可让学生提供观察对象。我的学生曾提供了“同桌在思考时的动作和表情”,“班上最漂亮的鞋”,“班上最漂亮的发型”等观察对象。学生在观察他们自己提供的对象时,总是充满热情。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让学生观察一些“时间性”较强的对象。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观察那一派丰收的景象;下雨了,我让学生观察雨景;过端午节了,我让学生观察粽子。
提供观察对象,有时还要结合单元的习作去提供。这样做,既是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到自己习作上,懂得作文离不开观察。如为了结合五年级上册习作三写说明性文章,我让学生在写之前去观察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玩具、文具、或电器,也可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对象确定之后,还不能让学生急于去观察,还必须让学生知道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按什么顺序去观察。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我让学生观察田野:先提示学生可观察田野上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有哪些,什么样儿,人们在忙些什么等;可按照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顺序去观察。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所以不必常作这样的提示。我经常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两方面。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到“观察角”里,我只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做好以上准备后,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了。由于观察对象大都需要从几个方面去观察,为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所以开始时宜一次观察一个或几个侧面,往后才一次观察一个对象。条件允许的可亲自带学生去观察,或让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去观察;不允许的就让学生自由去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看外,去听,去想,去做好简单记录,这样他们的收获会更多。观察完后,有必要的还要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观察竹子,观察后,可让学生查阅有关竹子的科普文。这样做,能补充学生的观察所得,也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三、组织说和写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材料是零乱的,必须通过思维加工才能表达出来。“说”实质是对原材料进行删节、组装、制作的过程,是变“说写脱节”为从说到写的过程。我让小组长组织组员轮流去说,互相评议。这样便能实现“资源”共享,使他们能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加工原材料。“说”训练应在学生观察完后,尽早进行。最好观察刚刚结束,学生兴趣未尽时,就马上组织学生说。
开始一次只观察一个或几个侧面,“写”就要求写成片断,不要求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结构和完整的情节。“写”是学生在“看”“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两步都做得很好,“写”这步就成了容易的事情了,学生的兴趣也高。到后来一次观察一个对象,就让学生写成篇,这也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
四、组织评改和展览
评改应及时进行,最好一星期评改一次。批改方式有许多种,为使学生尝到批改甜头,这里我主要采用“小组自改法”小组交叉自改,主要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最后小组推荐一两段(篇)较好的观察记,写上“推荐文”连同其它本子交给我评批。我主要详批“推荐文”和在写得较差的观察记里找出好句子。本子发回去后,叫学生抄写好“推荐文”和句子,贴出去展览,以起激励和示范作用。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以上是我按“观察、思考、表达”这一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规律组织高年级学生写观察记的方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大家都觉得有话可写,大大改变了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