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怎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达到增效的目的呢?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如果运用好追问教学策略,就能提高授课效率,从细节上做到增效。认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通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深入追问和适时点拨,学生在心理上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仅仅停留在一味灌输知识点的层面上,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形势。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掌握追问的时机、方式和有效性迫在眉睫。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追问与前一问的关系
  “追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一问之后的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根据问答、讨论等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毫无疑问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
  目前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是:提出的问题没有目的性,形式简单化,缺少梯度性或者互动性不够。因此,追问与前一个问题之间一定要有某种内在关联。例如,我们很多老师经常会问学生“Yes or no?Do you agree with me?Am I right?”硬生生地把学生领进自己预设的框子中。这样做,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追问与前一问究竟应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两者间可以是延伸、拓展和补充关系。把问题适当向外延伸开去、以点带面、步步深入;拓宽问题的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例如,模块一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和总结中英两国学校的不同之处。因此,当学生描述完书中关于英国学校生活的四幅图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schools between China and UK?学生自然会根据四幅图来分析中国学校的生活,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思路清晰,紧接着问“What’s your dream school like?”将问题拓展并延伸出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教学目标。
  二、追问的时机
  追问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处发问,要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发问,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发问。“打蛇打七寸”,追问要问在要害上。
  例如,在学习Module 7 Project《Are mobile phones safe?》一课时,首先问:Do you use mobile phones?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mobile phones?Do you think mobile phones are a danger to your health?Why or why not?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再追问:Do you think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uld use mobile phones in their schools?(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在学校用手机吗?)Why or why not?It has been argued that mobile phones may be harmful to us.What is your idea on this issue?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对知识认识的误区,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思维品质。
  在短短的一堂课上,我们能提出的问题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备课时,就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明确目标。在适当的时机设计一些追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定语从句时,遇到这样两道学生经常犯错的题:Do you remember the days___we spent together last year?和Do you remember the days___we lived together last year?当学生在第一空中填入when时,再问“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antecedent is?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What relationship between‘spent’and‘the days’?”在学生犯错时追问更能引起其注意和思考。
  当然,提问的对象也要有所选择。同样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游刃有余的,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就是一大难题,超出其理解范围。所以,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广泛性、普遍性,要兼顾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追问的方式
  课堂上应采用什么样的追问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追问的内容决定的,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追问方式。战争中,有乘胜追击的说法。同样地,也适用于英语课堂。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第一位学生回答得好,笔者经常会说:“Good.Anymore?”对于之后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笔者也会急于肯定他们,而且课堂用语不变。这就使课堂沉闷单调,没有刨根问底,也无法使学生的能力提高。所以,通过自身的实践,笔者感悟到:一方面应该帮助回答得好的学生及时梳理思路;另一方面应该追问回答得不理想的学生,多问一个为什么,让他们在讲述理由的时候,看见矛盾之处,在争论当中,激发他们的思维。一味地鼓励、简单的重复以及没有技术含量的追问,只会使学生禁锢在已有的答案上,得不到新知。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就是提高教师追问的水平。追问的方法很多,但要适时地选择。问题本身要明确、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且前后连贯、层层深入,形成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追问时要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小结,灵活处理追问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系统的思维能力,同时,师生之间能及时互动得到信息反馈,促进情感交流,并且能尽可能照顾到个别差异。
  比如,笔者在上模块一第三单元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时,首先提问:What is the meaning of looking good?待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着追问两个问题:Do you want to be look good?How can we become looking good?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正确认识健康观的最终目的。再比如,模块一第二单元,讲解定语从句关系副词where的用法时,有这样两道题:1.Today,we will discuss a number of cases _______beginners of English fail to use the language properly.2.Those successful deaf dancers think that dancing is an activity______sight matters more than hearing.学生在分析时总是不到位,出错的几率比较大。经常是能够找出定语从句和先行词,却无法看出从句中的动词与先行词的逻辑关系。这时,教师适时的追问:“如果你填which,那它在定语从句中做什么成分呢?若把这句话拆成两个简单句会是哪两句呢?”学生便会顺势思考,很快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追问的有效性
  课堂中,有效的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发现、捕捉生成信息,将“意外”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智慧开启智慧,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自古就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英语课堂上,教师到位的点拨同样启迪学生,使其茅塞顿开。当然,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点拨方法。当学生的回答支离破碎时,教师的点拨应该体现为整合有效信息;当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背道而驰时,教师的点拨应该起到校正错误观点的作用。如模块一第一单元School life,在讨论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 like?这个问题时,前面几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正面的、积极的,给出的答案有:The school is large.There are many after-school activities.We can study many subjects.I can get along well with my classmates.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riends.但突然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了这样一句话:“I want to have many computers in our classroom.”我追问为什么,他答道:“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这个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其他学生也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如果教师对这个问题不做点拨,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偏差将会继续。反之,教师及时辨析错误的根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转变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向,并进行正确引导。
  有时,学生的回答只能答到一个点,而答不出规律。这时,教师的点拨可引出规律,促其顿悟。如经常在教材中出现的两个表示情感的单词surprised/surprising,前者表示“(人)感到惊讶的”,后者表示“(物)令人惊讶的”。可当下次再遇到另一组单词frighted/frighting时,学生却不会类比,无法产生联想。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surprised/surprising,再点出其简单规律,此后学生再见到如excited/exciting,satisfied/satisfing,encouraged/encouraging等词时,就可以立刻想出正确的含义了。
  总之,追问既是教师智慧的展示,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追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让英语教学达到一个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周西宽主编.教育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2] 束炳如,倪汉彬等.启发式综合教学理论与实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郭振玲)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与网络结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网络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文章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阐释了网络课堂构建的益处和弊端,以期提醒语文教师灵活看待处理网络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教学;课堂构建;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我们能把所有视听
【摘要】写作文心态在作文练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去探究得分技巧和写作手法。只是让学生自然走出“写作能力归遗传、目标归中考、学习对象归名家”这三大误区,使他们对写作不再畏惧。  【关键词】作文;误区;畏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听到一位学生这样说:“作文太强太横了,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我就被它吓得两腿发软,脑袋嗡的一下,像炸了一样,顿感天塌地陷。”  作文强吗?横吗?是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采用的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显现了一些弊端,少数民族一直接受的是主流文化的教育模式,不仅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也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能很好的传承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应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形成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课程。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藏族地区,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更
【摘要】初中毕业班语文复习效果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成绩的高低。本文对初中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毕业生;语文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考对于每一位莘莘学子而言,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初中语文总复习,内容多项目繁杂,中考题型又不断地变化,总复习时制定详细明确的复习计划、复习思路。语文总复习的重点,
【摘要】议论文需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议论文的开头要简、短、快。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议论文;简洁;精彩生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说的是文章必须有一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理念,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年来,我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和参与,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  一、指挥教育——更新教学目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如果做到“留白”“倾听”与“应答”这三点,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留白;倾听;应答;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关键需做到三点:“留白”“倾听”与“应答”,进而诠释语文课堂的
【摘要】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围绕课堂教学话题进行的对话互动。教师不仅是课堂对话的参与者,也是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话题的设置上,须发挥组织作用:对话题的方向要把好关、对话题的数量要把好度、对话题的展开要创好境,同时还要合理地发挥引导作用——铺垫、调整、激活。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教学;教师策略;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
【摘要】课后习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先导。我们可以将习题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巧借课后习题指导课前预习,制定教学目标,切中教学重点,启发课堂讨论,使课后习题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课后习题;预习;目标;重点;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利用课后习题,指导课前预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前预习也不
【摘要】 佛祖说:“人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作文选材也是如此。本文就记叙文的选材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记叙文;选材;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选材的真实性  (一)寻找生活的感触点,敏感地把握生活的感触点  如《遇见美丽》片段:轮到我打饭了。我点好饭菜,把饭卡往上一刷,一看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