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rx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那时的小学课堂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双脚并齐。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后来,我也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中也有过这样的场面,让我感觉这样的场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面对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们对于学习语文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我不敢恭维,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为难情绪。因此,我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我来说对此也深感纳闷,我们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何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摇弋生辉的文学作品莫然无衷,为何对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诠释如坠云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伴随着课改的春风,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逐渐有了一些心得: 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主动参与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我们怎样努力去找回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呢?怎样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在教学中,选用恰当的课堂用语 。
  当我们走进新课堂,就会不断听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请选择你喜欢的……”、“请说出你自己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你会很棒”等等具有人文关怀的课堂用语。这些都是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中的新用语。如能恰当应用,那我们的课堂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如: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亮点”,细细品读。有的喜欢华灯高照的长安街,有的喜欢焕然一新的王府井,有的喜欢古老的紫禁城,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每个学生都学得饶有兴趣。“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学习”,把选择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读课文为例,有的学生喜欢大声朗读,有的喜欢轻声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愿意和好朋友一起读。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试一试、再试一试”、“相信你、你能行”充盈着老师的信任,这种信任通过教师的言语、态度,表情、行动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上进的意识,朝着新的目标前进。新课堂上的新用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和关怀,一种平等和尊重,一种期待和激励。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些教学用语,一定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創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感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状态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菜园里》这篇课文时,我提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种蔬菜,并且为这种蔬菜制作一张小卡片,写上字、注上拼音,贴在上面。第二天,上课时,我让他们拿出自己准备的蔬菜,摆放在提前准备的桌子上,(教室的四周),然后让学生在教室的中间站坐着,上课了,我大声对同学说: “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乘着学生的兴趣,我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上面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我在教室的讲台上站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就叫一位学生大声读卡片上的拼音。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然后开火车读。虽然有几个读错了,我让他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但他们的兴趣依然很浓,紧接着,我让他们找出课文中几种蔬菜,读一读,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然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顿时教室里象炸开锅,抢着回答:
  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绳子我知到了黄瓜身上有刺。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我知道了,“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
  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包菜。这节课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因此,我又让学生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让兴趣奏响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就会自由地绽放。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动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受到情感陶冶。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以想象、唱歌、表演为载体,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融师情、激生情,以教师之情拨动学生心的情弦、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四季的脚步》第一节时,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位春姐姐,翩翩起舞,悄悄来到学生的身旁,男同学用打击乐(三角铁)伴奏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女同学蹲下来扮演绿草和鲜花,当她们看到了春姐姐,听到了溪水的歌声,迫不急待地钻出来给春天一份美丽,一个惊喜。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孩子们在想象、唱歌、表演中理解、背诗歌,我趁机打开音乐,全班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着,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之余,受到美的熏陶,成为一个个个性飞扬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师生心心相通,互帮互学,投入热情,投入个性,一起分享、理解,形成真正的学习交互主体;就在那一刻,师生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创造,实现了真正的交流与对话。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更为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更加投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自主学习充盈着我们的语文课堂,去引爆学生的情感火花,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池活水。
  三、走出教室,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事例带进语文课堂。
  记得一次口语交际课,我走进教室跟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玩一玩。”學生们一齐欢呼起来。于是,我们排好队走出了教室,一边走我就一边指着校园的树说:“这些树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看见树上长出了嫩嫩的小芽。”“我看见树枝上长出了几片尖尖的绿叶。”“我看见……。”接着我们来到足球场上,有的孩子就嚷起来了,“快来看,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老师,那一片金黄金黄的油菜花真美呀!”有些女同学张开双臂自我陶醉地仰望着天空自由地旋转着,时而大声地叫着“燕子、燕子飞来了!”时而跑着追逐花蝴蝶,这一堂课我没有组织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来,开始回到这节课的主题《找春天》。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都争着抢着说,连平时最不喜欢说的孩子此时也说了一两句。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内容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训练点,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既可让学生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中的新用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丰富的生活是学生言语的源泉。语文课堂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满足学生内心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究者,使他们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有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期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看图作文的形式,以其形象,直观而易于习作者接受。77年恢复高考以后,曾屡次出现。看圖作文,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必先看准图(画)的寓意,以图示意,图画的作者是要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是表现的形式不是文字而是图画,目的是一样的。  其实,看图作文这种方式不独现在,古已有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范例。  范仲淹生活的年代,北方的契丹,西北方的西夏经
(阳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桂林 541900)  摘要 农村中职学生厌学,直接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努力消除学生厌学心理,提高学习品质,是《农村中职学生厌学心理探究》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之一。本文从学习心理角度,探讨运用心理规律,提高普通话学习的品质的问题。从明确需要形成动机,激发兴趣维持热情,培养意志形成习惯三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 普通话学习 需要 兴趣 意志  现阶段就读职业学校的
【摘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特别是突出充满爱的教育,增加师生的幸福指数,引導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特针对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重点突出了教育的主题永远是爱,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智慧的教育,运用班级实例分析阐述了爱心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式等具体内容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习题教学设计高效性与否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好坏的检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习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以高效性的习题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初中数学高效性习题教学设计探讨》。首先探讨了初中数学高效性习题教学设计目标;然后探讨了初中数学高效性习题教学设计技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旨在与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本文从"导入新课"、"解读生活"和"作业布置"三方面进行阐述数学生活化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化 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更加强调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能力与思维的训练,在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和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上,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游戏教学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教学 教学效率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目
【摘要】:正电化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电教媒体 学生创造性 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有效地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效率。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中,要能够高瞻远瞩,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  首先,在授课时要注重并改进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数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最好的教学素材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施中应如何诠释"生活数学"这一基本观点呢?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指出:“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由此可见,课程改革把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摆在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