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部边远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的影响,人的观念意识相对落后,伴随着其发展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显得负荷太沉重。思想指导行动,要发展教育,思想问题必须解决,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必须肩负起思想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民族地区 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41-01
德育乃是教育之本。那么,在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
一、 课文课程资源中的思想启示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语文人文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与默化的进行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树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较高雅的兴趣爱好,从而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1、借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或远或近的人生理想(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理想就是方向、就是动力,实现理想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动脑筋、想办法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逐一去克服,我们的理想最终才会实现。“天才失去理想会蜕变成庸人,”树立理想对于学生十分重要,语文课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文内涵。
2、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年级语文下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邓稼先》等课文的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结合历史知识和实事,也要对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的思想教育,沉痛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一代比一代强,才会逐渐走向繁荣富强,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也是这样。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年代里就是应为心中有理想、有信念,并做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民族地区的学生多数具有淳朴的思想品质,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起来。
3、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
学习古代诗文,除了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旨,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却又有些悲凉的心境;《论语十则》、《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领悟儒家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主张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积累诗文,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十分深广的,从事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
二、 平时练笔中的心灵交流
中学生的平时作文练习力求写出真情实感,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素材的积累——练笔(每天一段话、一周一篇小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每次批阅都十分认真,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欢悦、一起感叹人生的悲苦,在他们烦恼时为他们指点排忧方法;在他们失望时给他们扬起信心的风帆。许多学生在考试后都会抱怨考得不够理想,十分沮丧,我或引用励志的诗文、或以真诚的话语进行心灵交流,告诉他们正因为有失败,才有“失败时成功之母”之说,经历了失败,我们才会总结经验,鼓足勇气,以更矫健的步伐继续向前迈;经历了失败,我们才会变得更坚强勇敢,才能克服前面更多更大的困难,取得更优越的成绩。也有销售在练笔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情趣,我们不要锋芒毕露的正面批评他们,对于这样的销售要引起重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开导他们,要让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听出老师真诚的引导。
近几年农民进城打工的人渐渐增多,留守学生也增多了,思想教育(心里教育)也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通过作文、周记等练笔可以了解到学生许多心里真实的想法,在评阅时,最重要的是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倾述的对象。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就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心灵交流时,鼓励、理解、开导的话语永远比批评和分数重要。
三、关注时事,与学生分享
语文教学也要重视与时俱进,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要实践邓小平的“三个面向”,要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语文课程具有时代性,语文教师要养成观看新闻、搜集重大新闻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常娥二号”成功发射、“天宫一号”顺利对接、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拼搏、上海世博会、日本大地震、利比亚的战争……让学生了解这些国际国内新闻,并可以针对这些事实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享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客观评述,并养成关注事实的好习惯。在关注事实的同时,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维护世界和平、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养成了关注事实的习惯,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四、教师注重言传身教,注意细节教育
“身教胜于言传”。民族地区的学生见闻相对匮乏,除了自己的父母,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但在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接触老师比接触父母的时间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为人处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不要课上说一套,课后做一套。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历来都被党和国家列为青少年教育的头等大事。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决定了语文教学肩负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让我们从教育的点滴抓起,为培养人才,提高人类素质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关键词:民族地区 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41-01
德育乃是教育之本。那么,在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
一、 课文课程资源中的思想启示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语文人文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与默化的进行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树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有较高雅的兴趣爱好,从而能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1、借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或远或近的人生理想(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知道理想就是方向、就是动力,实现理想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动脑筋、想办法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逐一去克服,我们的理想最终才会实现。“天才失去理想会蜕变成庸人,”树立理想对于学生十分重要,语文课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人文内涵。
2、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年级语文下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邓稼先》等课文的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结合历史知识和实事,也要对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的思想教育,沉痛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一代比一代强,才会逐渐走向繁荣富强,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也是这样。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年代里就是应为心中有理想、有信念,并做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民族地区的学生多数具有淳朴的思想品质,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起来。
3、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
学习古代诗文,除了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旨,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却又有些悲凉的心境;《论语十则》、《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领悟儒家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主张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积累诗文,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十分深广的,从事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
二、 平时练笔中的心灵交流
中学生的平时作文练习力求写出真情实感,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素材的积累——练笔(每天一段话、一周一篇小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每次批阅都十分认真,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欢悦、一起感叹人生的悲苦,在他们烦恼时为他们指点排忧方法;在他们失望时给他们扬起信心的风帆。许多学生在考试后都会抱怨考得不够理想,十分沮丧,我或引用励志的诗文、或以真诚的话语进行心灵交流,告诉他们正因为有失败,才有“失败时成功之母”之说,经历了失败,我们才会总结经验,鼓足勇气,以更矫健的步伐继续向前迈;经历了失败,我们才会变得更坚强勇敢,才能克服前面更多更大的困难,取得更优越的成绩。也有销售在练笔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情趣,我们不要锋芒毕露的正面批评他们,对于这样的销售要引起重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开导他们,要让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听出老师真诚的引导。
近几年农民进城打工的人渐渐增多,留守学生也增多了,思想教育(心里教育)也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师通过作文、周记等练笔可以了解到学生许多心里真实的想法,在评阅时,最重要的是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倾述的对象。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就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心灵交流时,鼓励、理解、开导的话语永远比批评和分数重要。
三、关注时事,与学生分享
语文教学也要重视与时俱进,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要实践邓小平的“三个面向”,要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语文课程具有时代性,语文教师要养成观看新闻、搜集重大新闻并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享。“常娥二号”成功发射、“天宫一号”顺利对接、中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拼搏、上海世博会、日本大地震、利比亚的战争……让学生了解这些国际国内新闻,并可以针对这些事实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享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客观评述,并养成关注事实的好习惯。在关注事实的同时,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维护世界和平、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养成了关注事实的习惯,学生的思想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四、教师注重言传身教,注意细节教育
“身教胜于言传”。民族地区的学生见闻相对匮乏,除了自己的父母,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老师了。但在民族寄宿制学校,学生接触老师比接触父母的时间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为人处世……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不要课上说一套,课后做一套。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历来都被党和国家列为青少年教育的头等大事。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决定了语文教学肩负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让我们从教育的点滴抓起,为培养人才,提高人类素质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