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角色扮演”落实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案例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在当前阶段的小学教学环境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能够以不同风格的差异为背景,运用“角色扮演”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将课文中的情感、语句等表达出来。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角色扮演;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参考信息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扮演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止步不前。而角色扮演的语文教学方法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将该种方法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实现差异化教学,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到很多知识。因此,本文对于“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及进行差异化教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信息。
   一、“角色扮演”课堂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即兴扮演、代入角色书写、角色朗读、定格画面以及教师入戏等,带领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丰富知识并且提升综合能力。学生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等。以下对“角色扮演”课堂案例进行分析:
   1.扮演成不同角色进行朗读
   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具体是指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将文中的角色进行安排然后再朗读。例如在《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文中,在其中设置了四个角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来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在扮演角色进行朗读时就可以切身体会到蝙蝠探路的奇妙。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偏向于动觉型性格,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个性角色。例如报幕员开始说“蝙蝠”时,扮演蝙蝠的小学生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扇动翅膀。还有扮演障碍物的学生,当碰到超声波时,可以进行抖动,带领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融入不同个性化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增加自信。
   2.定格画面
   定格画面具体是指学生根据特定的情境,用肢体语言呈现出当时的环境或人物,特定在某个时间段。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中详细叙述了毛泽东在知道爱子毛岸英在战争中牺牲以后的悲痛心情和对遗体进行埋葬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枕巾打湿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随便点名学生来扮演毛泽东的角色,坐在其他学生的对面。然后引导学生:“毛泽东留给了我们一个背影,看着枕巾被打湿,毛泽东在思念着什么?”接着让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来讲毛泽东到底在想什么,这个时候还有一些学生也想上台,说完以后就会将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进行定格。定格的画面还会将文中的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当时的情境,切身领会到这种写法的奇妙所在,最终被毛泽东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震撼!
   3.即兴表演
   即興表演是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随机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现文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落花生》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对背景进行补充之后,模仿大人的语气:“孩子们喜欢吃花生吗?”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这时候教师应该顺着答案再问下去:“谁还能回答出花生的好处?”这时候应该随机点名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回答,已经融入这个情境中的学生会回答:“花生的味道很好。”还有一些比较会品食物的学生回答:“花生真的好吃!”教师接着说:“听起来花生的味道也不是很美,感觉不到好吃的感觉。”教师继续问下去:“好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谁还想说一下呢?”随机点名一些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时候学生的朗读过程就变得非常有趣。
   4.代入角色
   代入角色具体是指学生将自己代入这个角色中,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适当插入背景音乐,将圆明园毁坏后的图片展示出来。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被代入当时的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出回答。此外,带领学生扮演圆明园的物品,让他们切身体会当时的那份悲痛心情,多方位刺激他们,去书写和想象内心的仇恨,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要详细关注每个学生动态,设立更加真实的情景,推动角色扮演过程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教师要始终坚持参与角色扮演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比较表演的好坏,而是让学生真实感受过程本身,这才是“角色扮演”的最终目的。将学生的天性充分解放,活跃学生的大脑,从根本上调动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可能性。学生虽然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但他们在这里都能受到一定的尊重,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不仅发展了自身的能力,还会因为老师指定了不同的角色,与学生的风格不相匹配,最终达到了差异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2]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3]格利·格雷戈里.差异化教学[M].赵丽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 李博宁
其他文献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未成年人公民素质养成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而现今的未成年人公民教育又更多地停留在说教和应试上.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城区少工委借力少先队品牌活动——雏
摘要: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进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设计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就要求学校培养创新人才,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作用。马克思说过[1]:“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
摘 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是一个多元体,其教学节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诸如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高低起伏等。它体现在语文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而这些节奏因素的灵活运用与处理才提人心神,才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就成了教师教学的一种艺术表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一、教学节奏的基本内涵   所谓节奏,就是客观事物运
历史是一门以过去的生活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总结生活经验为当下的社会生活提供理论支持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远离生活,其实历史是最贴近生活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